陶遵臣 牛兆媛
如何做好集資詐騙犯罪的社區防控
生活噪聲擾民警情處置化解糾紛類
警情中的“四心工作法”和“五筆賬”
AI智能眼鏡在警務工作中的應用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民間融資行為日益增多,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在某些地區和領域集中爆發。此類違法犯罪手法花樣翻新,涉及受害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破壞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會秩序。如果不及時防范并加以處置,有可能導致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而影響和諧穩定。客觀面對集資詐騙犯罪形勢,認真分析公安機關近年來防治集資詐騙犯罪工作的經驗與不足,筆者認為,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派出所加強社區防控是有效遏制集資詐騙犯罪高發的治本之策。
社區防控就是在社區范圍內的犯罪預防,即動員全體社區居民,配合多方力量,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預防社區違法犯罪的發生。社區作為廣大人民群眾社會生活的基本場所,社區防控的范圍之廣不言而喻。社區防控的思想和實踐是在與犯罪斗爭過程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
集資詐騙的社區預防和一般的犯罪預防側重點有所不同,其預防重心在于通過廣泛的宣傳提醒社區群眾認識集資詐騙這種犯罪形式,了解集資詐騙的特點、慣用的伎倆,幫助群眾認清犯罪真面目,防止上當受騙。集資詐騙的社區防控本質上是通過提高群眾的識別能力而達到預防、減少詐騙犯罪得逞的一種社區預防活動。
對于犯罪分子來說,集資詐騙是一種高回報的犯罪,而對于此類案件的偵查工作來說,由于集資詐騙名目翻新,借助于“互聯網+”的網絡優勢,具有迷惑性大、侵害面廣、隱蔽性強等特點,加上經常涉及跨國跨境犯罪,因此大大增加了偵查難度,加大了偵查成本。此時與集資詐騙案件偵查工作相比較,社區防控成本低、效益高:一是有派出所具備社區警務的工作基礎;二是有群防群治預防機制的優勢;三是有群眾的響應和支持。通過積極的社區預防,使犯罪因素和條件得到消除或減少,從而降低偵查成本,也最大限度地減少群眾的經濟損失。
要做好集資詐騙的社區防控,重點要加強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統籌工作機制,加強信息采集。功夫在于平時,社區民警應主動走訪所管轄區,將轄區內可能出現的非法集資公司做相應的登記,尤其是某些重要的商業大廈。登記的內容應主要包括公司的經營項目、公司的負責人和員工信息、公司是否有吸收公眾存款的資格以及是否存在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并做好定期回訪的計劃,以便實時更新所掌握的信息。對于已經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尚不構成犯罪的公司,民警應批評教育,并告知其行為的嚴重性。若非法集資公司出現“跑路”情況,民警應根據所掌握的公司信息,有針對性地制作投資人員自登表,以免出現重復做材料、缺少重要信息等情況。
(二)做好處置準備,消除犯罪隱患。集資詐騙犯罪團伙或以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綠色產業、民間資金造林等方面采取的鼓勵政策為幌子,許諾高額回報,進行非法集資;或以預售、合作經營、投資入股或加盟等為名,承諾回報,收取訂金、股金、加盟費等,非法向社會公眾集資;或以返租、代管、代養等形式銷售商品、收取保證金等,非法向社會公眾集資等。這些案件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征,即以高利率,進行非法集資。一些人法治觀念淡薄,又貪圖高額利息,很容易上當受騙。但不管犯罪分子多么狡猾,反偵查能力多強,其落腳活動點一定屬于某個社區,只要是社區防控機制嚴密,就能提高發現能力,使犯罪分子無處藏身。所以,基層派出所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應對社區中犯罪分子容易藏身、落腳、活動的場所和部位進行重點整治,加大控制力度;對社區中無業人員、外來人口進行重點關注,加強管理,最大程度上消除犯罪隱患。社區民警要加強與居委會的配合,把出租屋管理、外來無業人員掌握、重點人口管理納入社區警務工作,通過專門工作與群眾工作相結合,發現犯罪,預防犯罪。
(三)擴大宣傳效應,做好群眾工作。近年來,在各種媒體高調宣傳防范集資詐騙的形勢下,依然有為數不少的群眾上當受騙,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宣傳的范圍存在疏漏,宣傳的重點對象不僅僅是弱勢的老年人群,還不能忽視有為數不少因各種原因不經常看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和上網的中青年人群。因此,社區防控工作中應該擴大宣傳覆蓋面,既要突出面向社區群眾的廣泛性,又要注重易受害人群的針對性,最大限度地掃除盲點,擴大宣傳效應,提高廣大群眾自防意識。對一些認為民警的介入阻礙了他們的發財夢想的群眾,社區民警更應該耐心解釋,向其宣傳非法集資的危害,高收益的投資極有可能是詐騙,其所簽訂的“合同”難以得到保障等,真正讓他們認識到參與非法集資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