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長青
平日里,她只是各過各家、偶爾見上一面的嬸嬸,但在哥嫂雙雙遇害留下兩個孩子無人撫養(yǎng)之際,經(jīng)濟上并不寬裕的嬸嬸勇敢地站了出來。為了把兩個孤兒撫養(yǎng)長大,她經(jīng)受各種艱難困苦。在“向幸福出發(fā)”的舞臺上,央視著名主持人王為念感動地說:“我主持了這么多年節(jié)目,從來沒有為這么一種特殊的母愛感動過。嬸娘勝親媽,這個嬸嬸的事跡比親媽還感人!”
這個故事,要從2000年發(fā)生在山西省東南部的一起驚天大案說起……
嬸嬸舍棄一切撫養(yǎng)兩個孤兒
常永杰是山西省絳縣電業(yè)局的普通職員,妻子許江在絳縣康復院工作。兩人自結(jié)婚后,一直住在只有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里,雖然經(jīng)濟上不寬裕,但生活得清凈快樂。哥哥常永明住在絳縣古絳鎮(zhèn)西喬村,哥嫂勤勞節(jié)儉,又不乏經(jīng)濟頭腦,因此小日子過得也不錯。多少年來,兄弟倆兩個小家庭同甘共苦,其樂融融,儼然還是一個大家庭。
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9月,進山收購藥材的哥哥常永明和被壞人騙上山的嫂子,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誰都沒想到,一對善良老實的農(nóng)民夫婦,居然被圖財害命的殺人惡魔盯上了。一案三命,常永明夫婦和幫工的小伙子被殘忍殺害。當時,常永明的女兒常娜12歲,兒子常帥10歲。
以前,常永杰夫婦一周回村一次,每次都是小侄兒小侄女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叔叔嬸嬸會帶來好吃的、好玩的,還會給他們講好多城里的新鮮事兒。現(xiàn)在哥哥嫂子不在了,常永杰和許江回村的次數(shù)就更多了,給孩子們買禮物也更舍得花錢。
但許江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種種努力只是給兩個孩子帶來了短暫的快樂。一次,她看到小侄子和小侄女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淚。許江摟著他們,他們哭著說:“嬸嬸,我們想爸爸媽媽……”
許江明白,兩個孩子沒有從喪失父母的巨大悲痛中走出來,他們最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家里出事后,侄兒侄女和爺爺奶奶住到了一起。兩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原本體弱多病,眼下受到老年喪子喪媳的沉重打擊,更是三天兩頭生病。
許江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來帶他們過吧,從今往后,我就給他們當媽,永杰就給他們當爸。”
對于這個決定,許江原以為自己的母親會反對,因為她是母親最寵愛的孩子。沒想到,母親連聲夸獎女兒,還叮囑許江:“你要好好對待這兩個孩子,別讓他們受委屈。你那邊忙不過來,我可以過去幫忙。”
家中一下子多了兩個孩子,生活的忙碌和艱難可想而知。常永杰工作太忙顧不上家,許江每天上班,還要打理家里家外。要是哪個孩子不舒服,她就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婆婆身體不好,許江得空就得趕過去看望,病情不穩(wěn)定時還要隨時準備送醫(yī)院……
2001年3月,許江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隨著腹內(nèi)胎兒一天天長大,許江心里越來越不安:自己已經(jīng)有女兒和侄兒、侄女3個孩子,如果再生1個,不說經(jīng)濟上的困難,侄子和侄女會怎么想?會不會感到被冷落?
“要么趁胎兒還小,拿掉吧?可這是我的親骨肉啊!”許江在猶豫和痛苦中最終做出了打掉胎兒的決定。
擔心家人反對,許江悄悄去了醫(yī)院,手術時也沒有一個親人守在身邊。這一年,許江才26歲。
嬸嬸把心掰成幾瓣照顧這個家
起初,許江覺得只要照顧好兩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任務就算完成了一大半,沒想到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這么簡單。
侄女懂事又孝順,不要許江操太多心。侄子就不同了,不是一般的淘氣,隔三差五不是自己身上掛了彩,就是別的學生家長找上門。
2001年3月的一天,侄兒與一個男同學打鬧,被對方用削筆刀劃了一條5厘米長的血口子。許江被嚇壞了,連忙帶他到診所包扎。事后,侄子根本不聽許江的批評,哭喊著“我要媽媽”。打不得也罵不得,許江為難得哭了。可哭過之后,還得想辦法。
其實自己能有什么好辦法?就是先給侄子做好吃的,買好玩的,等他情緒平靜了,心情好了,再給他講一些做人的道理。
可剛剛過去一個多月,侄子手上又出現(xiàn)了新傷。許江的心幾乎每天都是懸著的,總擔心下一刻侄子就會弄出什么亂子來,每天只有看到侄子平安無事回來,這一晚她才睡得安穩(wěn)。
2003年的7月的一天,聽說絳縣城內(nèi)發(fā)生了一起學生打架斗毆致命的案子,侄子也參與了,許江只覺一陣天旋地轉(zhuǎn)。她不敢有一分一秒耽擱,狠狠地捶捶腰,揉揉太陽穴,放下工作直奔公安局。幸好侄兒是間接參與,在許江的開導下主動認了錯,最終被罰款800元后放回。
侄子回家后,原以為叔叔嬸嬸會對自己大加訓斥,誰知許江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我娃這幾天沒吃好、睡好,等嬸嬸先給我娃做好吃的去。”叔叔滿臉怒氣,想要發(fā)作,嬸嬸連忙用眼神制止了。
想想這么多年叔叔嬸嬸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情,再看看嬸嬸深陷的眼窩和消瘦的身體,侄子鼻子一酸,“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嬸嬸,侄兒不爭氣,讓您費心了。今后我一定改!”
許江連忙去扶侄子,說道:“娃的爸媽走得早,心里頭肯定有憋屈的地方。如果嬸嬸教育有方,我娃可能就不會是這樣……”
接著,許江趁熱打鐵給侄兒“約法三章”:不打架斗毆,不抽煙酗酒,不無故曠課。侄子重重點頭:“我聽嬸嬸的!”
侄子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每天回家后除了看書,寫作業(yè),就是主動干家務。侄兒初中畢業(yè)后,許江四處找熟人托關系,費了很多周折,終于把他安排進絳縣高中最好的班。
這年12月23日,殺害哥嫂的惡魔被依法執(zhí)行槍決。為了這一天,常永杰夫婦奔波了6年。這一天,夫婦倆帶領侄兒侄女來到哥嫂的墳前祭拜,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侄女高中畢業(yè)后,許江在縣城為她找了一份合意的工作。2009年11月2日,侄女幸福地出嫁了,小兩口十分恩愛。
接下來,許江又該為侄兒的婚事操心了。早在侄兒高中畢業(yè)不久,許江就托人把他安排到絳縣城內(nèi)的一家公司工作。侄兒積極肯干、樂于吃苦,深受單位領導和同事好評,同時也贏得了甜美的愛情。但在談論婚期時,姑娘的父母提出,縣城沒有房子不行。
姑娘父母的要求并不過分,但馬上要房子也的確困難。許江和丈夫幾次找到侄兒所在單位的領導,懇求予以特殊照顧。單位領導得知許江為這個侄兒所做的巨大犧牲,十分感動,破例為常帥提供了一套單位宿舍。
2010年10月23日,侄子舉行婚禮這天,當司儀高喊“新郎新娘給叔叔嬸嬸行禮啦”,許江忍不住哭了。孩子們都成家了,嬸嬸也就放心了……
籌錢只為侄孫女有雙好耳朵
2011年3月,侄子喜得千金,漂亮又可愛,起名叫可馨。
2012年,小可馨周歲生日時,細心的許江發(fā)現(xiàn),小可馨對院子里噼啪作響的鞭炮沒什么反應,好像壓根兒就沒聽到,“難道可馨的聽力有問題?”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帶著小可馨來到縣人民醫(yī)院五官科就診。檢測結(jié)果為,孩子耳蝸有問題。
大家?guī)е】绍坝秩チ藥准掖筢t(yī)院,最終的檢測結(jié)果是:孩子兩側(cè)耳蝸發(fā)育不良。醫(yī)生給出的治療辦法是植入人工耳蝸。醫(yī)生提醒道:“這個手術要盡快進行,年齡越大,效果越不好。”侄子問起手術費用,醫(yī)生說大約需要30萬元。
一大家人當時就蒙了。
許江和常永杰商量:“侄兒結(jié)婚已經(jīng)花光了積蓄,現(xiàn)在再拿錢太難了,但孩子的手術必須盡快做,我們不能眼看著孩子一輩子都聽不見聲音啊!這一次,我們還得把這個事情擔起來。”
常永杰憂心如焚:“怎么擔?咱們可就攢了那4萬多元錢。”許江說:“那就全拿出來,1分錢也不留,咱們得給親戚們帶個頭。”這些錢原是準備買房的,結(jié)婚16年來他們一直租房住,做夢都盼著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錢花光了,就意味著要繼續(xù)租房很多年。但這些都不算什么,孩子的聽力是一輩子的事情啊!
許江夫婦傾囊相助,親戚們深受感動,爭先恐后地為小可馨籌錢,在幾個月的時間內(nèi),終于把30萬元手術費湊齊了。
2013年初,小可馨在山西省人民醫(yī)院完成了單側(cè)耳蝸植入術。術后,小可馨順利進入語言康復期,在省城一待就是半年,后又到北京進行一對一的語言培訓,每月的費用要1萬多元。
小可馨5歲時,許江送她進了幼兒園。但沒過幾天,幼兒園的老師就發(fā)現(xiàn):小可馨聽課和聽人說話時總是側(cè)著耳朵,對聲音的反應明顯遲鈍。
全家人又慌了。許江連忙給山西省人民醫(yī)院的醫(yī)生打電話咨詢,醫(yī)生回答:“這是因為單側(cè)耳蝸致使耳朵聽力不平衡,兩只耳朵都安裝上人工耳蝸,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可我們現(xiàn)在拿不出多少錢啊!”許江急得直冒汗。
好在耳蝸公司聽說了許江一家的坎坷經(jīng)歷,為其開了“分期付款”的特例。許江和親戚們經(jīng)過幾個月的籌措,總算湊齊了第一批款子。
2018年6月27日,是可馨二次耳蝸手術的日子。術前3天,侄兒一家三口提前去了太原,而許江這次卻要常永杰和她26日再去——她在等發(fā)當月的工資,有了這些錢,才能讓小可馨術后吃得更好一些。
許江性格內(nèi)向,骨子里有股子凡事不求人的倔勁,平時讓她開口向別人借一二百元都很難,但這次,她卻豁出去了。為了籌錢,許江對親戚們說盡了好話,還舍盡“臉面”在自己的同學群、同事群里籌錢。
眾人被許江的一片愛心感動,短時間內(nèi),她就通過“水滴籌”籌到了小可馨手術的后期費用。小可馨終于圓了有雙“好耳朵”的夢。那天,許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再好好地睡上一覺。
2019年2月,許江榮登“中國好人榜”。5月,中央電視臺“向幸福出發(fā)”欄目播出了許江的故事。節(jié)目中,可愛的小可馨在面對主持人的各種提問時,思維敏捷,吐字清晰,甜美的童音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自2000年至今,許江已為這個特殊的大家庭辛勤操勞了20余年。人生能有幾個20年?從25歲到45歲,她人生最好的年華就這樣度過,換來的是:殺害哥嫂的兇手被繩之以法,兩個孤兒雙雙成家立業(yè),先天失聰?shù)闹秾O女擁有了健康幸福的人生……
家有好人,是一個家族的福氣。常永杰老家的村民們說:老常家幸虧出了許江這么個大好人,遇到這么多大災大難,非但沒有垮掉,反而越過越紅火!
接受采訪時,侄女深情地說:“多少年來,每當看到嬸嬸為我們操勞的身影,我都忍不住想在心里叫她一聲‘媽媽!”“是啊,嬸嬸就是我們的親媽!”侄子說完這些,已是喉頭哽咽,熱淚滾滾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