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冬
250公斤的體重意味著什么?
28歲的內蒙古男孩劉世澤,是一名體重高達250公斤的超級肥胖患者。身高1.82米的他,腰圍有1.89米。他因此患上了嚴重的睡眠呼吸驟停癥、肥胖低通氣癥。醫生預言,他的壽命只有3~5年,隨時會面臨死亡威脅……
2020年8月,劉世澤走進北京中日友好醫院。3個月后,減重60公斤的他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劉世澤是怎么做到的?
感謝你不嫌棄,超級肥胖男孩遇見愛
2018年6月的一天,劉世澤突然收到王燕林發來的微信,她定下了和劉世澤見面的時間。接到微信的一剎那,劉世澤感到無比幸福。
3年前,劉世澤和王燕林在語音聊天室里相識。那時,風趣幽默的劉世澤一開口,群里的女孩就會被逗得哈哈大笑,王燕林就是其中一個。2018年5月的一天,兩人互加微信開始私聊。
時年25歲的劉世澤在內蒙古經營一家早餐店。王燕林1991年出生在山西省陽泉市,在當地一家飯店工作。兩人聊得非常投緣,準備見面。
巴彥淖爾市距山西省陽泉市近900公里。6月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一路上,望著滿眼綠毯子一樣的草原,劉世澤卻無心風景,忐忑不安。
當晚7點,劉世澤到了王燕林居住的鄉村。車停在王燕林家院子前,劉世澤看見王燕林和父母已經站在門口等他。劉世澤將龐大的身軀挪出車子,蹣跚著向院子走去。
王燕林和父母驚呆了。眼前這個相識了3年的男孩,竟然是一個體型碩大的胖子,目測體重至少有150公斤,王燕林一時有些回不過神來。劉世澤紅著臉走到王燕林面前問道:“你是不是被我嚇到了?”王燕林定定神,笑著直言:“看見你,我確實有些吃驚,但你一開口說話,我又感覺很熟悉。”王燕林的直爽讓劉世澤放松下來,他暗暗自嘲:還好,第一次見面,她沒有被我嚇哭。
晚餐時,劉世澤主動向王燕林和她的父母講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劉世澤于1993年8月出生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父母都是當地造紙廠的工人。吃牛羊肉長大的劉世澤,從小就是個小胖墩。他9歲那年,在造紙廠當車間主任的父親出了車禍,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但意識模糊。為了給父親治病,家里欠下20萬元的債務。為了還債,母親把家里僅有的平房賣掉,然后辭掉工作,在當地開了一家火鍋店。
見母親太辛苦,劉世澤無心學業,每天放學就到火鍋店做雜事。初中一年級還沒上完,他就輟學了。聽說開挖掘機掙錢多,劉世澤就去學技術。后來,他又相繼做過協警,開過農家樂,到如今盤下了一間早餐店。
劉世澤不怕苦不怕累,在生活的高壓下,晝夜顛倒的生活讓他的體重一路飆升到了150公斤。
王燕林沒想到網上那個風趣幽默的男孩,竟然過得這么難,他的負責任和敢擔當,不就是自己欣賞的品質嗎?王燕林一個勁兒地給劉世澤夾菜,絲毫沒有因為他胖而嫌棄他。王燕林的態度給了劉世澤極大的信心,他鼓起勇氣向二老提出,想跟王燕林定親。王燕林的母親沒有說話,父親直到吃完飯放下筷子才說:“有點太快了,你們處一段時間再定吧。”
劉世澤知道想要說服二老并不容易,如果此刻他退縮了,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第二天一早,劉世澤誠懇地對二老說,家里的早餐生意需要他盡快回去,他想開車帶他們一起去內蒙古看看他生活工作的地方,順便散散心。王燕林一聽,在一旁連連點頭。
王燕林的父母同意了。內蒙古之行,讓兩位老人漸漸了解到劉世澤是個努力的男孩,最終同意了這門婚事。
2018年10月4日,劉世澤熱熱鬧鬧地將年輕漂亮的王燕林娶回了家。
200公斤減到250公斤,艱難時刻還有你
婚后的幸福生活讓劉世澤的體重很快達到了200公斤。劉世澤身高1.82米,每次出門,他就像一堵肉墻,引來路人圍觀。為了面子,劉世澤特別想減肥。
劉世澤開始四處打聽減肥產品。他喝過減肥奶昔,敷過減肥藥包,可是每次減重后一停止喝奶昔和敷藥,體重就迅速反彈,后來達到了215公斤。
劉世澤一邊跟體重做著“斗爭”,一邊還要扛起家庭的經濟重擔。為了養家,2019年初,他拿出所有積蓄,投資20萬元,在當地開了一間火鍋店。可客流量一直上不來,劉世澤急得夜不能寐,半年時間,體重一路飆升至230公斤。后來,火鍋店實在支撐不下去,只好關店,劉世澤賠了近15萬元。
為了養家,劉世澤拖著肥胖的身體,到離家100多公里的牧場去養牛。2019年底,劉世澤賣掉一批牛,揣著幾萬元錢回家,重新選址,準備和妻子一起再開一家火鍋店。可是,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在家待了3個月,劉世澤焦急萬分,體重增加到了240公斤。
此時,劉世澤的內分泌系統出現紊亂,身體開始不能正常代謝,大小便特別困難。他的腰也因為腹部脂肪過厚,無法彎腰,大腦開始變得有時混沌不清。他整天感覺乏力,雙腳嚴重水腫。
有一天,劉世澤剛拿起筷子,母親就提醒他:“都胖成啥樣了,少吃點。”劉世澤十分沮喪。當晚,他難過地對妻子說:“如果我死了,一切痛苦就結束了,你也可以嫁個正常人。”王燕林反問:“你死了我怎么辦?我就不相信一個人還會活活胖死!”
草原上長大的男人,像雄鷹一樣堅強,妻子的話讓劉世澤再次燃起了斗志。
過度肥胖使劉世澤患上了重度睡眠呼吸綜合征,這種病讓他幾乎每天晚上深度睡眠時都會呼吸暫停長達100秒,隨時有生命危險。王燕林幾乎每天晚上都守在熟睡的丈夫身邊,發現他憋氣就輕輕推一推他。劉世澤不愿意成為妻子的負擔,他決定繼續減肥。
劉世澤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出門計劃,強迫自己每天一步一步挪出房間,到樓下去走路鍛煉。
每天,他需要在妻子幫助下,從床邊挪到門口,常常還沒有出門,衣服就濕透了。出門最艱難的是上下樓梯,他家住在4樓,每下一層樓,他都要停下來歇一會兒才能繼續。王燕林鼓勵劉世澤:“我在電視上看到,國外一個250公斤重的人,是靠吊車幫助才能下樓,你比他強多了。”就這樣,劉世澤在妻子的鼓勵下每天咬牙堅持。可是不久,他發現鍛煉后小腿出現疼痛水腫,皮膚顏色變得淤青。
一天傍晚,夫妻倆鍛煉完走進水果店買水果,由于太疲憊,劉世澤雙腿無力,一腳踩空,整個人重重摔倒在地,腳部嚴重扭傷,躺在床上半個多月才能下地。至此,王燕林堅決不讓劉世澤再下樓運動了。她咨詢醫生得知,劉世澤這樣的體重已經達到了身體承受的極限,運動不但不能幫助他減肥,還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讓劉世澤難過的是,他這樣拼命減肥,體重卻只增不減。
2020年7月,劉世澤的體重達到250公斤。這個驚人的數字讓劉世澤陷入極度自責和自我否定之中。他每天癱坐在家里,昏昏欲睡,和妻子的交流也越來越少,總是一個人發呆。王燕林意識到,丈夫的身心都到了崩潰的邊緣,她決定求助醫院。
求助醫生,減重60公斤開啟新生活
王燕林和婆婆商量后,找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普通外科代謝減重中心主任孟化。孟主任了解了劉世澤的情況后,給出的治療建議是袖狀胃切除術,也就是俗稱的切胃手術。
王燕林一聽要做手術,頓時緊張起來。她上網搜索了大量資料得知,原來,切胃手術對于丈夫這種超級肥胖患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雖然手術會帶來身體創口,但在丈夫身體各項指標已經亮紅燈的時候,手術不但能減重,還能救命。
為了避免劉世澤緊張,王燕林對他謊稱是去北京做吸脂,之后體重會減掉30公斤。想象著自己減肥后的樣子,劉世澤同意了。
2020年8月初,劉世澤在王燕林和母親的陪伴下來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孟化主任對他的身體進行了術前檢查和評估。直到這時,劉世澤才知道自己要做切胃手術。他當時就嚇壞了,提出要回家,這時,孟化主任將檢查結果放在了劉世澤面前。
劉世澤不但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癥,還由于脂肪壓迫內臟,心臟功能受到損害,腹壓過大,心率、血氧都異常。更危險的是,他的這些狀況引起了肥胖低通氣癥。孟化醫生直言,他這種情況,壽命一般只有3~5年,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
劉世澤沉默了,他看著身邊已哭成淚人的王燕林,決定勇敢接受手術。
劉世澤的體重基數太大,如果貿然手術,風險不可控。為此,醫生為他制定了一個短期代餐強化減重計劃,只有體重降低20公斤,才能上手術臺。
那段時間,北京新發地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醫院不準陪護,王燕林被要求離開醫院。劉世澤獨自留在醫院,做手術前的減重準備。
堅持吃代餐是一件很難的事。每天,劉世澤都會跟妻子通電話。聽到妻子的聲音,他就有了堅持的動力。終于,半個月后,他減重后符合了手術條件。
2020年8月26日下午2點,劉世澤走上手術臺。因為他太胖了,手術床和手術器械都是量身定做的。通過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要把劉世澤4/5的胃和釋放饑餓素的胃底切除,減少他的食物攝入,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手術進行了1個小時,在沒有胃管、尿管、引流管的情況下,孟化主任成功地將劉世澤切下的4/5的胃從肚臍那個微創口中一點一點地拔了出來。這臺手術花的力氣遠遠超過正常手術,走下手術臺,孟化主任體力嚴重透支。
度過術后危險期,劉世澤的身體像變魔術一樣,體重以每天1~2公斤的速度下降。出院那天,他的體重已經降低了25公斤。劉世澤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一旁的王燕林也開心極了。孟化醫生囑咐他,這次手術的目標體重是100~125公斤,回家后,他依舊要注意飲食搭配,作息規律。如果達不到目標體重,還要進行二次手術。劉世澤自信地說:“一定能完成任務!”
剛做完手術的劉世澤要吃1個月的流食,一餐只能吃進去兩三口。王燕林鼓勵他按要求足量喝水,認真執行營養方案。劉世澤也給自己制定了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
2020年11月,劉世澤在妻子陪同下,回到中日友好醫院復查。上秤一量,他的體重已減到190公斤,比手術前輕了60公斤,在場的醫生護士都為他鼓掌。劉世澤靦腆地看了看一旁的妻子,小聲說:“謝謝你,媳婦。”
11月17日,劉世澤和孟化主任團隊參加了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他的減重尋醫經歷也讓更多觀眾懂得了要珍惜健康生活。
如今,劉世澤每天都會出門進行適量活動,上下樓也不再需要中途休息。對未來重拾信心的他又開始為這個小家庭做起了規劃,他決定和妻子一起在當地開一家汽車修配廠。
2020年11月19日,汽車修配廠開業了。開業這天,劉世澤對前來祝賀的朋友說,他格外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健康生活,打算明年和妻子生個孩子,一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未經作者允許,本文不得改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