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 前
(山西省煤炭運銷集團掌石溝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陷落柱是煤礦生產過程中常見地質構造之一,陷落柱侵入煤層后破壞了煤層連續完整性,形成一個獨立的煤巖區,陷落柱附近煤體穩定性相對較差,工作面回采過陷落柱期間會出現煤壁片幫、頂板破碎現象,不僅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效率,增加了設備故障率,而且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所以對陷落柱附近煤巖體進行有效控制,是工作面回采過陷落柱期間重要技術環節,對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掌石溝煤礦15103 工作面為例,對工作面過X2 陷落柱期間存在主要技術難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生產情況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
15103 工作面位于+860 m 水平,是一采區第三個工作面,該工作面標高為+825~+877 m,走向長度1527 m,傾向長度150 m。15103 工作面位于井田一采區西部,東部為未開拓的實體煤,西為15102 工作面和15103 工作面間保護煤柱,南部與一采區三條大巷相連,北部為礦井保護煤柱。該工作面標高為+825~+877 m,走向長度1527 m,傾向長度150 m。
15103 工作面回采煤層為15#層,煤層厚度為3.1~4.75 m,平均厚度4.03 m,煤層厚度穩定,結構較簡單,內生裂隙發育,硬度系數1.5,煤層頂底板巖性情況見表1。
15103 工作面地質條件相對簡單,主要以小斷層以及陷落柱為主,斷層平均落差為0.5 m,平均傾角為47°,對工作面回采影響較小。工作面回采至870 m 處揭露一條X0 陷落柱,陷落柱距回風順槽水平間距為27 m,陷落柱水平投影成橢圓狀,陷落柱長軸長32 m(液壓支架118#~99#之間),短軸長24 m,陷落柱高度為5.7 m,且從工作面頂板侵入煤層,陷落柱長軸與工作面成12°夾角。通過鉆探發現,X0陷落柱腔體內主要填充雜亂無章的泥巖、砂巖,填充巖體無穩定成型結構,腔體內局部可見塊狀煤。X0 陷落柱對工作面回采影響較大,影響回采長度達31 m。
(1)移架阻力大。由于X0 陷落柱腔體內巖體不穩定且巖體整體平整性差,工作面在過陷落柱期間支架與陷落柱腔體內頂板巖體接觸不嚴實,在進行移架時移架阻力大,且頂梁出現“托空”現象,支架對頂板無法產生足夠的工作阻力,支架支護效果差,導致支架倒架、傾架等事故發生。
(2)頂板破碎嚴重。15103 工作面一次采全高,采煤機割煤深度為0.8 m,工作面回采過X0 陷落柱時由于陷落柱腔體內充填巖體不穩定、巖體間摩擦系數小、膠結度低,在構造應力、回采應力集中作用下陷落柱區域頂板極易破碎,很容易發生頂板垮落事故。
(3)煤體片幫。X0 陷落柱腔體內以泥巖等混合巖體為主,陷落柱與煤體間存在裂隙帶,隨著工作面推移,當工作面回采至距陷落柱10~15 m 范圍內時,受應力作用,在煤體與陷落柱之間裂隙中產生應力釋放現象,導致陷落柱附近煤體產生剝離破壞作用,產生煤壁大面積片幫現象,加大了斷面控頂距,增加頂板維護難度。

表1 15103 工作面回采煤層(15#層)頂底板巖性匯總表
為了提高陷落柱附近煤體膠結穩定性,決定對陷落柱前10 m、過陷落柱后5.0 m 范圍內煤體進行注漿加固。
(1)當工作面回采至860 m(距陷落柱10 m)處對工作面煤壁施工一排仰斜注漿鉆孔,鉆孔深度為5 m,鉆孔直徑為50 mm,鉆孔仰角為60°,鉆孔距頂板1.2 m,鉆孔間距3.0 m,每排施工12 個注漿鉆孔。
(2)鉆孔施工完后,在鉆孔內安裝一根長度為3.0 m、直徑為30 mm 射漿鋼管,鋼管上均勻焊制四排射漿孔,孔直徑為10 mm,間距為0.3 m。射漿鋼管安裝后對孔口0.3 m 范圍內采用膨脹水泥進行封孔處理。
(3)注漿材料采用聚氨酯化學材料,注漿壓力控制在1.0~1.5 MPa 范圍內,注漿完成5 h 后工作面繼續回采,工作面回采5.0 m 后繼續施工第二排注漿鉆孔,當工作面過陷落柱后施工一排注漿鉆孔,如圖1。
3.2.1 撞楔超前支護
(1)工作面回采至865 m 處時及時調整工作面偽斜,在工作面煤壁與頂板之間施工一排超前支護鉆孔,鉆孔垂直煤壁布置,鉆孔深度為3.0 m,鉆孔間距為0.5 m,孔徑為30 mm。鉆孔施工完后在鉆孔內錨注一根長度為3.2 m、直徑為28 mm 中空鋼針。
(2)同一排超前支護施工完后,工作面回采時縮小采煤機割煤深度至0.5 m,采用分段割煤移架回采工藝。當采煤機下行割煤回采至97#支架時及時對1#~99#支架進行移架,移架到位后再回采陷落柱影響區域煤柱,回采再進行移架,從而解決了傳統整刀割煤時陷落柱影響區域頂板暴露時間,造成頂板破碎、垮落等技術難題。
(3)工作面在移架時支架頂梁緊貼超前支護體,當第一排超前支護施工完且工作面回采2.5 m后施工第二排超前支護,依次類推直至工作面完全過陷落柱。
3.2.2 “JW”型錨索吊棚施工
(1)錨索吊棚長度為3.5 m,錨索吊棚主要由一根JW 鋼梁及兩根長度為3.0 m 錨索組成,吊棚與工作面平行布置,錨索吊棚布置間距為1.0 m,每排施工8 架錨索吊棚。
(2)第二排錨索吊棚與第一排邁步式布置,排距2.0 m,在兩架錨索吊棚之間鋪設長度3.0 m、寬度2.4 m 鋼筋網,防止工作面頂板陷落柱填充巖體冒漏。

圖1 15103 工作面過X0 陷落柱頂板聯合支護斷面示意圖
截至2020 年3 月11 日,15103 工作面已完全過X0 陷落柱影響區,工作面過陷落柱期間采取聯合支護技術后,取得顯著成效:
(1)對陷落柱附近煤體采取注漿加固后,控制了煤體裂隙進一步發育,防止了集中應力破壞作用導致煤體大面積片幫現象。現場觀察發現煤體注漿加固后提高了煤體整體膠結強度,煤壁片幫深度控制在0.9 m 以下,端面距控制在0.3 m 以下。
(2)工作面過陷落柱期間對頂板采取聯合支護措施后,提高了支架初撐力、工作阻力,保證了支架支護效果。同時,陷落柱處頂板下沉、破碎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在過陷落柱期間未發生頂板垮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