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材料質量的好壞將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因此,建筑材料的選取尤其重要,是建筑工程工作的重要一環,但同時往往質量較高的建筑價格也較高,故而工程造價時必須考慮原材料的價格,其價格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建筑工程的整體造價。所以,在項目啟動時,項目負責人需要與造價工作者及時聯系,結合該項目的實際情況對建筑材料進行篩選,并對價格波動及風險進行預判,以促進建筑行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造價控制;材料價格;風險控制
建筑材料的質量會對工程項目整體質量產生決定性影響,主要是因為材料的價格與建筑工程造價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由于建筑材料的類型不同,所以其價格管控難度也較大。結合既有經驗發現,在建筑工程項目造價中,材料費用占比超過60%,因而要高度重視材料價格管控的必要性,為工程管理控制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1材料價格風險因素闡釋
當前,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與施工方面,材料價格的風險因素集中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其一,投標材料的報價風險。投標工作人員難以詳細開展市場調查工作,也無法系統收集材料的價格,也可能是核算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較差,致使投標書中的建筑材料報價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二,供應市場風險。受原材料與運輸成本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建筑材料的價格波動明顯。一旦上漲幅度過大,必然會直接增加工程項目的造價。其三,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設計與業務變更存在極大風險。究其原因,建筑工程項目在出現變更的情況下,材料的費用、施工進度的設計費用以及人工費用等均會隨之改變,直接增加了成本價格。
2材料價格風險的管理合同
2.1材料價格不調整
此處理手段就是將施工階段材料價格的變化風險交由承包商全權負責。為此,材料的價格均不進行調整,而是要遵循標書中的綜合單價實施。所以,承包商應在投標報價的時候保持嚴謹,能夠深入了解市場的價格,保證工程項目風險預估的范圍更加廣泛與合理。但承包商要想做好以上工作難度很難打,若某種材料的價格大幅度增加,很難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甚至會影響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為此,材料價格不作出調整并不適用于價格上漲的風險應對情況。
2.2材料價格按實調整
在進行前期評估工作時,提前擬定價格上漲的處理方式,設定一個范圍,若超過安全范圍,則進行調整價格,反之不調整。這種方法表面上處理得當,較好地解決了問題,但還是由業主承擔了部分上漲的風險,這樣一來,大大違背了國家一直推行工程造價控制等相關政策,若大范圍實施這種方案,反而不利于培養承包商的管理能力以及面對風險的正確處理態度。同時,如果一直調整,必將會影響項目款回收,因此,這種方法無論從人道主義還是法律法規來看,都不適合。
2.3有限制調整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如果材料價格波動較大,且上漲到原來的10%或20%,需要對超出的部分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此期間,既要考慮承包商的經濟效益,又要顧慮業主方的利益,同時又要實現造價控制風險管理。在實施前,需要對市場進行整體把控,與相應的評估小組進行風險評估,嚴格制定合同條約,讓承包商在前期選擇材料、上報成本價格時更加謹慎,既能保證工程如期舉行,又可保證業主的相關利益,大大減少了建筑工程的投資風險。
3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的材料價格風險控制措施
3.1重視設計變更和材料簽證管理引起的價格波動
建筑工程施工團隊在開展工作時,應與承包商進行緊密聯系,這樣大大減少了因溝通而引發的問題。在施工過程中,若材料價格發生改變,需要在第一時間與材料供應商進行溝通,既要保障材料的質量,又可以維護業主的利益。在工程開工前,施工團隊應結合實際情況,將材料質量及價格進行嚴格把控,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開展。一旦工程開工,雙方就必須嚴格按照合同條約執行,承包商需要對各個突發情況進行處理,因此需要針對材料上漲、工期延遲等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相關的補充協議。
3.2對材料的差價進行調整,預留差價費用
造價管理人員應提前了解市場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對材料進行價格見證,以便及時調整價格。主要使用的兩種方法是抽料調查和系數調查。建筑工程使用較多的材料,如水泥、沙土等,這些材料對于工程進展的影響較大,需要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整;如機械等設備對于工程進展影響較小,可直接使用系數調整的方法進行調整。這兩種方法的使用頻率較高,可有效避免價格出現較高的波動。造價管理人員需要提前結合實際情況做好資金儲備,避免后期價格波動而出現資金鏈斷裂的現象。
3.3及時了解材料價格信息
當地政府單位需要全面了解市場行情,主動抓起建材市場的管理,把控建筑材料的市場價格,實現對工程造價進行最準確的估算,并且要建立價格庫,根據對工程造價的分析得出建筑材料市場的波動情況,在建立好的價格庫內進行實時更新。當然,各種咨詢公司和中介的幫助也很重要,有利于政府實時把控建筑材料的成本和售價,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價格忽高忽低的情況。
3.4對主要材料實行發包人供貨
我們經常提到的“甲供材料”,是指由發包人來提供業主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因為其質量較好,故而受到廣大業主的青睞。這種方式具有兩大特點:(1)業主可以自己掌控所需材料的價格風險,用合理的價格買到滿意的材料。(2)可以保障工程自身的質量,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品質得到了保證,不會把殘次材料運用于施工中。由此可見,無論是出廠、批發、零售價,還是打折、折扣、活動價,很多材料的價格都在運輸和售賣中變高。業主自己提供施工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可以最高效地擠出工程中的水分。業主對于控制工程所用材料的價格風險是有方法和措施的,既可以提高采購效率,又能保障所購材料質量。所以,各大業主對采購人員和招標辦法的管理和監督就變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在價格控制管理工作中,是以“甲供材料”為主要供應渠道,有效提高工程項目的安全系數,大大促進施工進展。各部門需要提高對材料質量的把控,在日常管理工程中必須嚴抓材料質量。總而言之,不管是建筑工程施工環節,還是工程項目調整環節,都必須嚴抓價格控制,時刻關注市場情況,保證其材料質量,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開展。
3.5完善對材料的認質認價簽證
若材料價格上漲較高且處于不穩定的狀態,需要及時對波動范圍進行預判,在保證其質量的前提下控制價格。但因為建筑工程環節較為繁瑣,所涉及的材料較多,無論是使用甲供材料的模式,還是由承包商自行購買原材料,前期都必須完善其制度,明確所購材料的種類及質量,完善對材料的認質認價簽證。承包商及施工團隊都應重視材料的認質認價簽證管理,相應的工作人員必須對工程項目中所出現的材料進行詳細的了解,對品牌、質量、性能、特征、使用方法等知識全面掌握,保證簽證材料的質量和價格的合理性與真實性。例如,建筑材料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水泥,不僅要確定其硬度等級,而且要確定其品牌等各方面信息,從而實現材料控價的真正意義。
4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造價材料風險控制管理工作并不是由單一部門去執行,而是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綜合性較高且工作程序較為復雜。因此,需要對市場價格進行充分了解,加強市場敏感度,建立企業內部工程綜合單價指標量化標準,降低報價與實際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偏差的概率,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合理有效的方案,這樣既保證了工程的經濟效益,又達到了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工作的實行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雪梅.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的材料價格風險控制[J].材料保護,2020,53(10).
[2] 吳曉嬌.建筑工程材料價格在工程造價控制中的風險管理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20).
作者簡介
萬學龍,男,河南省潢川縣人,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315550058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