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李玉紅 郝玉明 周新宇 賈瑩
問題所在的技術系統:乙烯裝置用急冷油泵。
該技術系統的功能為:保障急冷油泵的穩定性運行。
實現該功能的約束有:裝置運行工況和性能不變的情況下調整模型設計、結構形式等方式保證其運行的穩定性。
急冷油泵是乙烯裝置中的核心設備,運行不穩定制約了急冷油泵的運行指標,對客戶造成了不良影響,影響了乙烯裝置用泵市場的占有率,而我國乙烯工業裝備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相對較低,運行極其不穩定,要提高乙烯產能,必須找到并解決對應問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不會受制于人,提高我國石化裝備的技術水平,促進我國石化行業在國際競爭中的發展壯大。
因此,解決急冷油泵的穩定性運行迫在眉睫!
1)急冷油泵的作用: 將急冷油塔塔釜的急冷油采出并送往三個方向,其一是直接到乙烷爐的廢熱鍋爐出口急冷器,給乙烷爐的裂解氣降溫;其二是經稀釋蒸汽發生器回收熱量后,去乙烯爐的廢熱鍋爐出口急冷器,對乙烯爐的裂解氣進一步冷卻;其三是經稀釋蒸汽發生器回收熱量后,返回急冷油塔塔釜。
2)存在的問題:急冷油具有黏稠、含雜質和常溫冷凝特性,雜質顆粒最大10mm。正是由于介質這樣特點,造成關鍵部件磨損嚴重,泄露頻繁,振動大,噪聲大,運行及其不穩定。
圖1為系統的功能圖,列出了系統各組件及相互作用。

圖1 系統功能模型圖
圖2為因果分析圖,根據因果分析方法分析出產品問題的原因。

圖2 因果分析圖

圖4 隔舌形狀
3.1.1 根據因果分析方法,發現環形腔面積過小。
技術矛盾1:改善的參數:降低流速。
惡化的參數:增加了環形腔破壞的風險。
發明原理:通過查找因果分析鏈,得到四條發明原理——9、15、17、24。
運用20號原理“有效作用的連續性原理”,采用B方案,保證液體運行的連續性,見圖3。
3.1.2 根據因果分析,發現隔舌形狀不合理,隔舌處產生旋渦。
技術矛盾1:改善的參數:降低流速,減少振動。
惡化的參數:增加了鑄造的風險。
發明原理:通過查找新的矛盾矩陣表,得到四條發明原理——5、6、11、20
運用5號原理“組合原理”,進行方案對比,采取最優組合,改變對應水力結構,消除隔舌引起的振動,見圖4。
3.1.3 根據因果分析,發現葉輪入口沖角較大。
技術矛盾1:改善的參數:降低流速,減少噪音。
惡化的參數:增加了性能變化的風險。
發明原理:通過查找新的矛盾矩陣表,得到四條發明原理——11、12、15、19

圖5 葉輪入口沖角

圖6 打磨新型工具
運用12號原理“等勢原理”,進行方案對比,采取最優組合,改變葉輪入口的形狀,見圖5。
3.1.4 根據因果分析,發現表面光潔度不達標。
技術矛盾1:改善的參數:增加效率,減少振動。
惡化的參數:加工難度。
發明原理:得到四條發明原理——1、32、35、23
運用1號原理“分割原理”,進行方案對比,增加精磨工序。
運用35號原理“物理和化學參數改變原理”,運用新型材料。
打磨主要分為機械打磨和特殊磨料流拋光處理兩道工序。粗加工后,用風動工具和鉗工工具對葉輪流道進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再采用磨料流技術對葉輪流道進行再處理,提升光潔度等級,見圖6。
3.2.1 問題入手點介質在動、靜環處形成堆積,為了減少介質在動靜處堆積引起的磨損,不影響泵性能的情況下,在口環間隙處設置了外沖洗,但是為了結構穩定又需要保證對稱性,采用條件分離對應的發明原理24“借助中介物原理”設置了外沖洗,改善了堆積的現象,見表7和圖8。

圖8 沖洗孔布置圖

3.2.2 通過物理矛盾分析,材料耐磨性匹配,運用40號原理“復合材料原理”更改了口環材質,保證葉輪口環和殼體口環材料匹配。
通過功能分析,得到物場模型如圖所示,得到了技術方案為9和10,提高了泵體載荷受力的均勻性和內部介質流動不穩定性。

圖9 物場分析圖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比方案評價表,在以下10種方案中優選了7種方案,又結合企業自身條件,選用的最終解決方案見圖10,得到最終方案并按方案進行修整解決了問題?,F經過用戶現場運行表明該泵運行平穩,主要技術指標滿足研發合同要求,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圖10 方案評估表
此方法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泵運行的穩定性,縮短了更換周期,提高了用戶的信譽度,提高了我國乙烯工業裝備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為對應產品的應用提供了保障,已申請發明專利一項,現已公布《乙烯裝置用急冷油泵》。推廣應用的相關專利有《乙烯裝置用急冷水泵》《烴循環泵和烷基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