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熊志翔
指導專家·王維(重慶市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
醫院的腫瘤科里飄來的陣陣柔美的音樂竟然也是一種“治療方法”!
那音樂真的能治病嗎?目前,重慶市腫瘤醫院第一期主動音樂治療的患者21天的療程已經結束,十來位患者中,感到有效果的人不在少數。
37歲的胡女士患乳腺癌多年,此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時常覺得胸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報名參加了音樂治療。僅僅一周多,胡女士覺得,自己的胸口沒有以前那么悶了,“還有就是整個人舒緩很多,比以前想得開了。”
“胃口好了”“失眠改善了”“脾氣好些了”……患者們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變化,但大多數的改變都是情緒變化上的,腫瘤病情本身是否有變化并未談及。王維認為,“也可能是時間短了,還不明顯。”
另一方面,我們隨機尋找了10位40歲以上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或腫瘤疾病的患者,但只有3位對音樂治療持“肯定態度”。“我以前失眠,醫生就讓我多聽輕音樂,還是有點用。”47歲的何先生稱,因為自己的經歷,他覺得只要應用合理,音樂是可以達到治病效果的。
“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要不然大家都不要吃藥,聽歌好了。”患鼻咽癌2年的柯女士認為,所謂音樂療法,“也許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而56歲的張先生則認為,“對于腫瘤患者,音樂治療可能只是給自己找一個安慰和希望,治病還是得好好吃藥,該做手術做手術。”
王維主任認為,根據人的生理機能來講,人體各器官的活動具有一定的振動頻率,而腫瘤患者的振動頻率常常發生紊亂。音樂是一種有規律的聲波振動,在優美的樂音和均勻的節奏作用下,人體內各個振動系統,如聲帶發音、胃的收縮、腸的蠕動、心臟跳動、肌肉收縮等,與其產生有益的共振,起到一種微妙的細胞按摩作用,達到各器官節奏協調一致,改變器官工作的紊亂狀態。
王維主任遇到不少爭議,也有患者在自己提議開音樂處方以后,進行了拒絕,“我們不會強求,因為音樂治療的前提就是要喜歡音樂,沒有抵觸。”
王維主任說,實際上,音樂治療也只是腫瘤治療整個治療體系中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改善虛損情況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隨著體質的改善,從而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進而延長生存期。它的作用并不是殺死癌細胞。”
音樂治療,仍舊需要通過醫生結合患者病情、體質特點等進行藥物治療,或者手術、放化療等一系列治療來對癌細胞進行控制。“音樂療法和藥物、手術、運動、食療、心理治療等一起,構成了腫瘤治療的整體。”
五音是指中國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5個音級。先秦時期,《黃帝內經》中首次提到五音與疾病的對應關系,認為五音與宇宙天地和人體氣機密切相通,五音與五臟、五行、五色相對應,共同影響臟腑的功能。20世紀40年代以來,逐漸將五音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在一些疾病的康復醫療中收到了獨特的效果,如調節情志、減輕疼痛、增進智力、催眠通便等。
“宮”調樂曲風格悠揚、莊重,如土一般的特性,通于脾,五志中屬思。如《月兒高》《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等樂曲,對于多思多慮、多愁善感、納差、消耗功能不良等患者,具有一定調節作用。
“商”調樂曲音樂高亢、悲壯、鏗鏘有力,具有“金”之特性,通于肺,五志中屬悲。如《黃河》《瀟湘水云》《金蛇狂舞》等樂曲能發泄心頭郁悶,擺脫痛苦。
“角”調樂曲曲調親切、清新,具有“木”之特性,通于肝,五志中屬怒。如《江南絲竹樂》《鷓鴣飛》《春風得意》等,能疏肝理氣,多用于乳腺癌患者。
“徵”調樂曲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松,構成層次分明、情緒歡暢的感染氣氛,具有“火”之特性,通于心,五志中屬喜。樂曲如《喜洋洋》《步步高》《解放軍進行曲》等,能振奮精神,可用于情緒悲觀的患者。
“羽”調樂曲音樂風格清純、凄切、哀怨、柔潤,具有“水”之特性,通于腎,五志中屬恐。如《月光奏明曲》《船歌》《梁祝》《二泉映月》《漢宮秋月》等,能鎮靜安神,可用于煩躁、失眠等癥。
總之,五音療法是一種融醫學、心理學、五行音樂美學、物理學等多種學科為一體,應用特定五行音樂使人的行為、感情及生理功能產生一定變化的醫療技術,患者通過欣賞五行音樂,可以促進身心康復。不同類型的患者可根據不同的個性選用不同的五行音樂療法。臨床運用時還應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因病、因人、因地、因時辨證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