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美,楊秀龍,許景華,孫 明,黃文心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日照供電公司,山東 日照 276826)
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設備因其占地小、環境友好的特點在變電站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在GIS 內部缺陷導致的局部放電影響設備正常運行時,停電檢修往往需要多個氣室設備配合停電,影響范圍和處理難度較大。根據調查統計,GIS 設備局部放電中異物放電占比最高[1],主要原因為GIS 內存在金屬異物或其他雜質。GIS 內異物為設備投運前遺留或設備運行操作過程中產生,加強GIS 設備投運前和運行中的局部放電檢測對預防設備故障發生尤其重要。
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能夠捕捉設備內部缺陷時產生的超聲波信號,通過與其他聲、電、光、化學檢測技術綜合應用[2-5]能夠有效發現GIS 設備內部缺陷。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抗電磁干擾能力強,檢測圖譜能夠體現設備自由顆粒特征,對異物顆粒導致的放電比較敏感,在GIS設備局部放電檢測中應用廣泛。
針對某220 kV變電站新擴建設備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情況,通過物理分析、圖譜對比判斷局部放電情況,經解體檢查確定分析的準確性,避免設備投運后故障發生。
GIS設備內部存在絕緣缺陷或異物顆粒時,氣室內局部場強發生畸變[6-7],嚴重時會誘發沿面閃絡或其他設備故障。局部場強畸變引起設備局部放電時,放電點分子間劇烈碰撞并在瞬間形成超聲波脈沖,一部分脈沖信號通過SF6氣體傳到外殼,一部分通過導體、絕緣子等傳到外殼,通過貼緊在外殼上的壓敏傳感器接收外殼上的超聲波信號,經處理終端對超聲波信號進行分析。
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儀接收設備內部局部放電產生的超聲波信號,檢測的信號與放電源不存在直接電氣聯系,因此抗電磁干擾能力較強。與電磁波相比,超聲波信號傳輸速度慢,便于放電點的準確定位。但超聲波在介質傳播過程中信號衰減較快,在現場檢測過程中,要周密選取檢測點和間隔距離,以免漏測放電點;同時與檢測GIS 設備內超聲波信號相比,外部干擾源信號更容易傳至傳感器,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過程中要充分排除干擾,以免外部干擾源信號過強時覆蓋局部放電信號。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現場應用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檢測流程
某變電站新擴建GIS 設備交接試驗,通過串聯諧振試驗裝置進行交流耐壓試驗合格后,對220 kV待用一212 間隔A 相設備施加160 kV、頻率98.8 Hz電壓進行局部放電檢測,檢測發現212-3 開關A 相氣室超聲波信號異常,特高頻及SF6分解產物檢測正常,檢測過程異常信號間歇性出現,聲音不穩定且出現多次變化。對該間隔進行3 次長時間的持續檢測,各次檢測信號幅值最大位置如圖2 所示,集中位于-3開關與-D5接地開關之間,見圖2中紅圈處。

圖2 檢測位置
第1 次檢測時,聲音為明顯類似顆粒放電聲音,放電信號不穩定存在明顯間歇現象,位置如圖2 中①所示;第2 次檢測時,聲音為明顯振動聲響,位置如圖2中②所示,位置降低;第3次檢測時,再次出現明顯放電聲音,位置如圖2 中③所示。各次檢測信號幅值如表1所示。位置①的檢測圖譜如圖3—圖5所示,位置③檢測飛行圖譜如圖6所示。

表1 檢測數據 單位:mV

圖3 第1次檢測超聲波幅值

圖4 第1次檢測超聲波飛行圖

圖5 第1次檢測超聲波波形

圖6 第3次檢測超聲波飛行圖
由表1和圖3可知,該氣室超聲波周期最大值明顯大于背景值,將儀器檢測頻率從50 Hz逐檔位調整至100 Hz,周期最大值無明顯變化,頻率成分1 和頻率成分2均為0,3次檢測均表現相同的幅值特征。
圖4 和圖6 均顯示出典型的三角駝峰狀自由顆粒放電圖譜,兩次幅值最大位置不同,說明顆粒在腔體存在明顯移動。從顆粒跳動超聲波信號的幅值、飛行時間可知,兩次測得的跳動信號幅值最大值均在10 mV 左右,根據以往相同電壓等級自由顆粒放電檢測幅值判斷,腔體內異物顆粒撞擊殼體的動量較大,但兩次信號飛行時間均較小,說明顆粒受電場力驅動自由移動到高場強區域能力較小。
根據設備結構和檢測過程繪制氣室內部顆粒運動如圖7 所示,GIS 罐體內異物顆粒當設備未通電時,其處于靜止狀態;當設備通電后,由于靜電感應效應,異物顆粒會帶電荷,與外殼及其他部分碰撞也會帶有電荷,當場強逐漸增加,庫侖力等電場力在重力相反方向上的分量大于重力時,顆粒從氣室底部浮起,隨著電場力的變化發生跳躍,并與殼體發生碰撞,由于該氣室下方盆式絕緣子為水平布置,由3 次檢測結果可知,異物顆粒落在絕緣盆上的概率較大,由于顆粒運動的隨機性,有導致設備沿面閃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對設備進行檢查處理。

圖7 顆粒運動
為避免設備帶病投運,檢修人員協同廠家技術人員對220 kV 待用一212-3 開關A 相氣室進行開蓋檢查,發現開關氣室下部盆式絕緣子上存在一個白色樹脂環狀異物,如圖8、圖9 所示,該間隔GIS 為廠內裝配并整間隔運輸至變電站現場,白色樹脂環狀異物非開關氣室內設備附件,分析該異物為設備在廠內裝配時遺留。隨后對氣室徹底清理后,再進行局部放電檢測復測,超聲波和特高頻局部放電檢測未見異常。
該組合電器在駐廠監造時已對斷路器、開關200次磨合和清理情況進行抽驗,并檢查裝配記錄合格。從3 次帶電檢測情況分析,此次異物由氣室上部掉落到下部盆式絕緣子上。在廠內裝配、磨合試驗清理后應對設備進行徹底檢查,檢查部位不僅是下部盆式絕緣子或殼體,應同時使用內窺鏡對設備進行徹底檢查。設備廠內預裝后應加強局部放電檢測,減少同類缺陷發生。

圖8 220 kV待用一212-3開關A相氣室內異物

圖9 異物取出
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可以有效發現GIS 設備內部的異物放電等缺陷,對GIS 內非金屬異物也具有一定敏感性,交接試驗非50 Hz試驗頻率進行局部放電檢測時對顆粒放電類型判斷影響較小,但對其他放電類型判斷有一定影響,測試時需要結合現場試驗電壓頻率選擇相應的測試頻率,對測試頻率分量、2倍測試頻率分量的相關性進行判斷,應注意結合設備具體結構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同時注意超聲波、特高頻等不同檢測方式的聯合應用,保證測試結果的全面性,并加強送電后工頻運行電壓下設備局部放電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