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果,楊 燕,包興與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64)
如今,隨著建筑業的發展,技術工種越來越多,對工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目前應用廣泛的裝配式建筑,每道工序都需要專業工種,甚至還包括一些特種作業。因此,項目或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在工人培訓考核上,都花費了巨大的成本。為了避免對技術成熟的工人重復培訓考核,降低培訓成本,需要充分利用好勞務實名制這一工具。
自 2017 年,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 號)中首次提出推行建筑勞務工人實名制管理工作的要求后,一種新的現場管理模式就正式誕生了[1]。其最初的推廣主要是在建筑行業,因其規模小,可以實現封閉式管理施工,其應用的速度和效果也比較好。但對部分企業而言,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究其本質是尚未深入理解實名制的精神內涵,更沒有用好建筑勞務實名制這個工具。2020 年 5 月 1 日,《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的實施也推動實名制向前邁了一大步[2]。
勞務實名制在工人進場之初就要求工人憑身份證開設門禁權限,對每個工人建立了年齡、學歷、聯系方式、工種、所在班組等信息。一方面形成工人考勤以及支付工人工資的依據,另一方面可方便項目部管理人員快速了解項目工人情況,如有無超齡,身體狀況等。對不適合從事建筑勞務施工的工人及時退場處理,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高齡工人的生命,降低了項目風險,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通過設定門禁,也能對入場工人能夠進行 100 % 安全教育,通過云端數據可以隨時隨地掌握現場工人的出勤率、工作時間等施工情況[3]。而一些施工企業對實名制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登記信息的層面,對其工人的技術、質量水平等考核也開始進行了探索應用,將其加入實名制的管理中。
企業發展其一是安全,其二是質量,兩個線條就是企業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建筑勞務實名制是起初針對安全交底,落實安全教育的產物。但是,現場質量正是由在場的每位實名制勞務人員進行施工的,因此,不能僅在安全上體現實名制的作用,在質量方面也應當發揮一定優勢。既然已經建立了勞務實名制,就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發掘其最大潛力。
如今,勞務實名制已經全國聯網,應當基于大數據,擴展現有功能,深度開發其潛在功能,尤其在終端的可操作性要更加方便、快捷。結合安全、質量進行資源整合,將其列為一個工人職業的網絡標簽,一種隱形資源[4]。 本文主要結合質量進行闡述其實施方法和作用。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實行實名制的項目已經達到了 100 %,其功能是分公司層面根據后臺數據庫自動統計當日項目的刷卡率、出勤情況、工作時間等,可以了解項目的施工情況。項目層面可以從源頭上控制工人的安全教育,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減少對第三方的傷害。除了特殊項目外,每個項目開工之初就開始實行勞務實名制,從目前的應用來看該工具發揮的作用非常大。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項目陸續復工過程中,實名制的信息統計及傳送優勢更加明顯,公司或分公司各個層面通過云端數據即可對各項目的復工復產情況有了全面了解,如表 1 所示。

表1 中原分公司云筑網刷卡情況(部分)
目前各地建筑市場的突擊隊、點工越來越多,質量控制也越來越難,造成工程質量不高,建筑成本增加,勞務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建筑公司利潤空間較小,一邊抱怨工程單價低,一邊抱怨工人不好找,主要原因就是勞務公司的臨時工過多,大都是“打一槍換一地”,勞務公司又不得不再從利潤里面拿錢出來進行“維修”,形成了惡性循環。
公司招不到合適的、固定的工人,即使招到工人,給工人開出的工資低,留不住一些手藝、技術水平高的工人。為了工程進度只能湊人數招一些臨時工,內部培訓管理占用公司大量資源,無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
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自媒體發展迅速,工人開始在網上查看各地的工地情況、待遇、條件、環境等,工人總覺得現有工資低。外出勞務時抱團務工,當地流動工人、突擊隊遍地叢生、工資日結等不良現象已經擾亂建筑市場。此外,突擊隊施工質量水平低下,沒有保修責任,變相將質量隱患“甩鍋”給施工企業。
如圖 1 所示,施工現場涉及專業工種多,施工人數多,質量標準要求點多面廣,單靠管理人員監督整改,生產效率低下。而建立勞務實名制可有效避免此類問題,也是為了遏制這種亂象,杜絕臨時工、流竄工人擾亂建筑市場,進而建立一個健康、規范的建筑市場。同時,在工人當中也要灌輸質量要求高、進入行業“一票難求”的思想,讓工人也能找到歸屬感和自豪感。對于頻繁更換作業環境的工人,質量一般的工人要慎重使用。否則,會無形增加項目的管理成本,對工期、施工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

圖1 中建·開元御湖項目工種分布
以中建·開元御湖項目為例,項目將生活區與施工區用圍擋嚴格分離,生活區與施工區只能由閘機通行,閘機采用不可翻越的全高轉閘門禁,如圖 2 所示。為落實好實名制,工人只有進行安全教育后方可在保衛處登記,錄入個人信息以及面部信息,只能通過人臉識別放行。

圖2 項目門禁
只有登記錄入工人實名制信息后,在門禁位置刷臉后,才能通過,項目也能在后臺信息查看項目現場每個工人的進場作業時間(見圖 3)。

圖3 各時段的工人出入情況
①建立健全質量體系和評價標準,強化工人的質量意識,對工人的技術技能水平進行考核獎勵積分。②建立過程評定標準和評價節點,符合條件的過程質量標準及時打分評價考核。③確定激勵措施,設定質量專項獎金,對各方驗收一致認可的質量標準給予經濟獎勵,改變以往的以罰代管模式,讓工人確實感受到做好質量的實惠。④公司內建立工友關懷制度,對于達到相應分值的工人以及從事企業一定年限的工人給予表彰和獎勵,以增加工人的歸屬感。⑤在企業內項目內設定質量模范工人的制度,以一人帶動一個團隊,以一個團隊帶動整個項目的質量趕超競技氛圍,以常態化的高質量發展推動項目的施工質量。⑥質量連帶責任制,工人每發生一次質量問題,扣除質量積分時,按勞務隊伍管理人員級別分別按比例扣減相應人員的分值,實行質量層層落實,調動工人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工人進場時,根據工人的工種、所在班組、施工樓棟,建立個人檔案信息,第一時間進行安全、技術、質量交底,明確實名制質量考核內容。①加分條件:每完成一個項目由項目管理人員對所屬工人進行考核評分,未評分自動增加一定分值;對于在局項目內施工的工人,每連續增加一個項目,再額外增加一定分值,鼓勵長期跟企業合作的工人。②扣分標準: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對觸及公司質量紅線或者質量底線的工人即時對該工人的質量積分進行相應扣減;對于發生過重大質量事故的工人或者突破國家規范的強制性要求的工人實行一票否決制,并加入企業實名制黑名單,在局系統內任何一個項目概不錄用,以減少企業管理人員篩查工人的成本,也為有質量意識的工人提供固定的施工環境。
引入質量考核前,由各項目對每個工人設定初始積分 60 分,現場工人分別考核其技術水平和責任心兩個方面,如圖 4 所示。①從業積分考核。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對其進行評級,分別設為 ABC 三個級別,評為 A 類加 1 分,B 類為 0 分,C 類扣 1 分,綜合二維評價,其中評 AA 在總分基礎上再加 1 分。項目結束后自動滾動加 1 分,根據工作年限,連續工作滿 1 年后,每增加 1 年獲得自動加分 1 分,中斷超過三個月自動重新累計積分。②責任心考核。巡檢過程考核,施工隱蔽過程中,如對有質量意識特別是對結構安全、防滲漏一類的,對隱蔽過程中的工序有良好意識的,按照月份,發現一次獎勵一次,并設定最高限值,同時設定加分權限,由質量總監或者生產經理進行審批。③技術水平考核。驗收積分考核,在施工中,觸犯結構安全底線的應采用一票否決制,對該工人進行標記,不予錄用,并拉入企業黑名單。因此,一般質量缺陷如綁扎不規范、觀感差的,進行扣分或者不加分。對于主動發現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并予以解決或者對復雜、難點施工部位能按照標準施工可予以獎勵。對于過程驗收中,若連續三次驗收均能達到標準施工要求,可給予集體獎勵 0.1 分,對個別部位施工連續合格的,由工人自行申請確定達到標準要求的,可對個人再單獨積分。反之,一次驗收質量問題較多,可給予扣分處理。月度質量檢查評分,根據其合格率,進行實測實量考核評分,合格率即為得分??傊?,要充分發揮工人的自覺監督效應,施工質量的積極性,以此來調動工人的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

圖4 工人綜合素質考核
對各級管理人員的考核,一方面由項目的直接領導進行考核,一方面由所屬工人的積分組成。工人的作業質量一定程度反作用于勞務管理人員的積分,按比例分攤至管理人員,施工班組占比 50 %,勞務直接管理人員30 %,勞務項目經理 20 %。從主觀能動性調動工人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水平,將質量管理層層下沉。對于企業內合作的勞務人員,尤其管理人員積分較低的應慎重錄用,發生過重大質量事的管理人員加入企業的質量黑名單,也是減少企業損失、落實責任的舉措,讓每一個管理人員和工人提升質量意識。
每個項目結束后根據工人的綜合施工情況,由管理人員對其進行過程評定和綜合評定。對得分高的設定專項技能獎,并在下個本企業的新開項目中予以優先錄用,超過一定分值的可免于培訓交底,免于樣板施工等,并可委以重要關鍵施工。對評分不高的工人慎重使用;對不合格或者拉入質量黑名單的工人在新項目實名制過程中直接拒絕進場。
對企業內各個項目的實名制進行聯網互通信息,工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勞務公司進入企業施工,但同屬一個局/分公司的項目實名制認證相互打通,在企業內 A 項目的評價和教育記錄,在 B 項目同樣認可。建立云端大數據數據庫分析工人從業經歷、技術、質量水平,相關的從業經歷一目了然可以直接安排進行現場施工,初期成本投入大,但長遠來看,對企業、對一線管理而言,是降低了成本以及企業的安全生產風險。
對于長期在本企業甚至集團內連續從事該工作的工人,可減少培訓交底甚至免于培訓交底,對新入場技能水平不高的工人重點進行培訓,對于其他項目的培訓考核合格的特種作業,在本項目予以認可,降低項目的管理成本,培訓也更有針對性。
對于長期在本企業從事施工的工人,質量積分越高,其質量意識較強,施工水平和責任心也高于其他工人,能夠有效降低在施工過程的質量風險。
該項措施的實施保障了有真正技術水平的工人,保證現場工人穩定,打擊了混水摸魚的“偽專業”工人。質量意識強的工人應當在良好的環境中正常上班,公司可以固定作業人員,減少突擊隊擾亂建筑市場秩序。此外,對一些無正當理由的工人頻繁隨意更換項目的,在其個人信息庫里以紅色程度進行標注,以提醒管理人員對此類人員的慎重選用。
通過層層甄選有經驗的,技術高的,責任心強的工人留下來了,工程的質量會大幅提高,維修率降低,間接地縮短了工期,同時提升了項目公司利潤,減少不必要的“維修”,也是降低成本的舉措。保障扎扎實實有真實技術的工人能夠長期生存,健全建筑市場施工質量水平和環境。
基于后臺大數據,綜合分析工人的技術水平,對工人的評價進行綠、橙、黃、紅、黑區分。在工人信息一覽表中,綠色占比越大,說明項目工人的整體技術水平越高,施工質量越有保證。相反,如果橙色和黃色占比越大,反映出現場施工質量處于一般或者較差水平,需要針對這類人員進行重點交底、培訓和監督、檢查。尤其是對以后的綠色建筑發展,裝配式建筑更加注重考驗工人的技術水平,工種繁多,驗收次數較多,需要依靠工人的自覺意識,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水平,讓工人主動控制施工質量而不是被動接受執行整改質量。
未來建筑一定是工業化的,集約型的,技術要求高,科技含量高,既要培養工人,更要留住工人,同時也要讓工人有種一處“失信”處處受阻的意識。建檔立卡落實實名制,任重道遠,需要建筑行業每個部門、每個建設參與者的共同努力,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有參與感,樹立建百年工程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