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吳秋偉,楊 操,劉 柱
(江蘇九如建設有限公司,江蘇 昆山 215300)
江蘇省作為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試點省,近年來新建裝配式建筑規模占比穩步增加,筆者公司積極響應江蘇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號召,在新建項目中不斷嘗試裝配式施工技術。本工程從實踐出發,把疊合板錨固筋和梁鋼筋在施工中存在沖突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多次不同試驗做法的嘗試,最終很好地解決了施工中疊合板錨固筋和梁鋼筋相沖突的問題。既避免了疊合板與梁連接節點處常見的“胡子筋”彎折、梁縱筋彎曲變形、骨架疏松等施工質量問題,滿足文獻[1]中鋼筋分項工程的質量驗收要求,又將每一樓層的總施工時間壓縮了 1 d,大大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
本工程為徐州市某養老綜合體項目,包含 8 棟 7 層養老公寓樓和一個獨立的地下汽車庫。養老公寓樓平面構造基本相同,2~7 層樓面除衛生間、廚房、空調板、電梯前室等為現澆結構外其余均采用 70 mm 厚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70 mm 厚現澆層,疊合板平面布置如圖 1 所示。每層疊合板面積占比約 85 %,比重較大,且本項目為筆者公司承建的第一個裝配式建筑項目,缺少相應的疊合板施工經驗,施工質量控制難度大;疊合板能否順利安裝還將直接影響到后續的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所以項目部對疊合板的安裝施工高度重視,并在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及時進行重難點分析。

圖1 2~7 層樓面疊合板平面布置示意圖(單位:mm)
1)難點分析。本項目 8 # 樓二層梁、板模板及排架安裝完成驗收合格后,在對鋼筋班組進行樓面鋼筋綁扎技術交底過程中遇到如下問題:如果梁鋼筋綁扎完成后再吊裝疊合板,在不彎折疊合板四周“胡子筋”的前提下,受梁上部已綁扎固定縱筋的影響想要把板側面錨固筋放到梁上部縱筋下面是極其困難的;同理,現澆梁兩側疊合板邊均有錨固筋伸出至梁中,如果先進行疊合板吊裝,樓面梁鋼筋按常規的施工工序綁扎將會遇到梁底部鋼筋如何放到梁底部、箍筋和梁底縱筋如何綁扎等問題。
2)解決方法。針對以上必須解決的問題,項目部成員通過分析疊合板與梁連接節點圖(見圖 2),網上查找有關疊合板安裝資料[2]和考察徐州市目前采用疊合板的其他在建項目的施工情況,發現無論先吊裝疊合板還是先綁扎樓面梁鋼筋兩種做法均存在且可行,但需要找到最合適的一種做法并在公司以后的所有項目中推廣運用。
經過組織項目部管理人員、鋼筋班組和預制構件安裝班組一起討論分析,針對疊合板安裝和樓面梁鋼筋綁扎施工可采用如下三種方法,考慮到本工程 1 #、7 #、8 # 樓為平行施工,決定分別以其二層為例對三種施工做法一一進行試用。

圖2 疊合板與梁連接節點圖(單位:mm)
①方法一。8 # 樓二層模板、支架驗收完成后由鋼筋班組先進行樓面梁鋼筋綁扎,但梁鋼筋不直接放入梁模板內,而是在梁中部采用一根φ14 鋼筋將整根梁鋼筋吊起,超過 4 m 的梁分別在梁兩端三分之一處各設置一根。吊裝疊合板時由鋼筋班組配合吊裝人員將梁上部鋼筋往另一側推,保證疊合板放置時板側錨固筋不受梁鋼筋影響而順利放下,待兩側疊合板均吊裝完成后再將臨時支撐鋼筋撤去使整根梁鋼筋放入模板內。但因本工程為剪力墻結構,梁縱筋多數都錨固在剪力墻內,梁吊起呈八字形,疊合板錨固筋在梁端需多人配合才能放入到梁縱筋下部,具體流程如圖 3 所示。

圖3 方法一施工流程圖
②方法二。7 # 樓二層模板、支架驗收完成后由鋼筋班組先綁扎樓面梁鋼筋,梁底部縱筋、腰筋和箍筋正常綁扎,而將梁兩側上部縱筋統一合并放在梁中部做臨時綁扎固定(僅將上部縱筋與梁最兩端的一道箍筋綁扎),因疊合板錨固筋長度剛好到梁中,吊裝時安裝人員只需要往疊合板的另一側稍微拉動臨時固定在梁中的上部縱筋,疊合板一面錨固筋便可以放入到梁縱筋下面,但因本工程多為雙向板,疊合板四邊都設計有“胡子筋”,所以吊裝一塊疊合板時需要另外安排 4 人同時往外側拉動四邊的梁縱筋,才能使整塊板放置到位,最后待所有疊合板吊裝完成后再由鋼筋班組將梁中部臨時固定的縱筋分至兩側綁扎牢固,具體流程如圖 4 所示。

圖4 方法二施工流程圖
③方法三。1 # 樓二層模板、支架驗收完成后由吊裝作業人員先進行疊合板吊裝,待整層疊合板吊裝完成后再進行樓面梁鋼筋綁扎,這樣傳統的梁鋼筋綁扎施工工藝將不再適用,需要進行調整。梁底部鋼筋只能從疊合板錨固筋下部穿進去,但沒有套箍筋梁底部縱筋又無法固定,可采用扎絲將梁底部縱筋臨時綁扎固定在疊合板錨固筋下部,再在梁兩側疊合板上放置橫擔并放置梁上部鋼筋,此時受兩側疊合板側面“胡子筋”影響,整根梁箍筋無法一起套在梁縱筋上,需要先在梁頂縱筋上劃箍筋位置線,然后將箍筋一根一根穿入梁內套住梁底和頂部縱筋,先將箍筋和梁上部鋼筋綁扎固定,再解開臨時固定梁底部縱筋的扎絲使其落在箍筋上,并將其與每根箍筋綁扎牢固并放置梁底保護層墊塊,最后再抽出梁頂縱筋下的橫擔使整根梁放入梁模板內,具體流程如圖 5 所示。

圖5 方法三施工流程圖
經過上述在施工前、施工過程中關于疊合板側面錨固筋入梁長度和梁鋼筋綁扎施工存在沖突的問題分析,并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法,通過三種方法的具體實踐,項目部從結構受力性能、交叉作業、疊合板吊裝時長、鋼筋綁扎用工、標準層施工時長等方面進行比較,總結各方法的優缺點,對比結果如表 1 所示。
根據以上三種方法的對比分析結果,可以發現先吊裝疊合板再進行樓面梁鋼筋綁扎施工的方法在避免預制構件吊裝和鋼筋綁扎的交叉作業,疊合板吊裝速度快,減少梁鋼筋綁扎用工量,有效減少塔吊占用時間提高垂直運輸機械的使用效率,合理縮短標準層施工時長,梁鋼筋和疊合板錨固筋不受擾動保證梁板結構的受力性能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所以選擇采用先吊裝疊合板再進行樓面梁板鋼筋綁扎的施工方法,并在本項目 1 #、7 #、8 # 樓剩余部分和未施工的 3 #、5 # 、6 # 樓進行使用。

表1 疊合板錨固筋與梁鋼筋施工沖突問題解決方法的對比結果

續表1
在后續的施工過程中又發現梁底部鋼筋的綁扎需工人要把手伸入梁底部,這樣不僅容易劃傷手臂而且需要弓著身子施工,影響作業效率。所以對梁鋼筋綁扎的施工順序又進行了調整,即在疊合板吊裝完成后,在梁兩端垂直于梁放置加高橫擔(大約 150 mm寬模板條),先把梁上部縱筋放在橫擔上,再在縱筋上按箍筋間距劃線然后一根一根將箍筋套在梁上部縱筋上并綁扎牢固(見圖 6),最后穿梁底部縱筋并與箍筋綁扎牢固(見圖 7 和圖 8),加高橫擔的作用就是提高梁骨架又使梁底縱筋位于疊合板錨固筋下側,方便工人綁扎操作,提高作業效率,確保梁鋼筋和疊合板錨固筋均不破壞下一次成型并減少了梁鋼筋綁扎時間,每層梁鋼筋綁扎由 19 個工時減少至 17 個,進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圖6 設橫撐、放面筋和套箍筋

圖7 穿梁底縱筋

圖8 綁扎梁底縱筋和箍筋
本文針對疊合板錨固筋和梁鋼筋連接節點施工中存在的沖突問題,通過對三種施工方法的實驗對比加以分析總結,最終得出先吊裝疊合板,后進行樓面梁鋼筋綁扎施工的方法在保證結構梁板受力性能、提高施工效率和節省人工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面對日益普及的裝配式建筑尤其是預制疊合樓板的施工,此方法的推廣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