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軍
摘 要:教學方式的選擇和創新,都是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所以方法的科學、恰當與否,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課堂。因此,轉變方式、創新方法,成為每個高中語文教師的追求。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33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豐富思想的主要平臺,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影響教學的質量。任何課堂的教學方法都是為內容服務的,都是為了把教學內容快速、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并能讓學生理解、掌握。比如講解、講述、講演,再比如例題的分析、示范等,都有一定要實現的教學目的,也都服務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要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但是目前由于教學方式運用不當,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一直不太理想,影響整體語文教學的發展,也影響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要研究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切入點改變教學方式,就能刷新高中語文的教學現狀。高中語文是高中階段一門主要的文化課,教學方式不當會影響教學質量,更會影響學生成績,也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存在潛在的問題,影響學習的靈活性和興趣,導致學習質量下降。因此,需要結合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把教與學結合起來
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要把教與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課堂才能有效率。事實證明,以往甚至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上,還存在嚴重的單向傳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控制課堂,設計教學,使學生養成等、靠的被動學習方式,抹殺了學生學習能力或者探究學習能力養成的可能性。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考慮傳授,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習慣和規律,所以內容的設計和方式方法的選用都傾向于教學,形成了單邊的教學狀態,這不但忽視了課堂教與學的平等性和學生的參與性,也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潛能的發掘毫無益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抑制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興趣的培養,導致教與學的質量低下,效率不理想,影響高中語文整體教學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與初中生相比,高中生不但更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也能約束自己,忽視對教學方法的關注。但是高中生畢竟是十幾歲的孩子,再加上他們學習任務很重,如果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傳統,會在無形中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甚至會強化他們學習的倦怠感,對學習不利。但是有些高中語文教師結合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強、學習任務重、時間緊等特點,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方法的多樣性、多元化,總是從開頭講到結尾,不導入、不舉例,更沒有一定的練習,也不會結合內容給學生一些延伸的知識等,不是采用講解,就是講述,再就是板書等,這些傳統、單一的方式,既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沉悶,缺少活力,也會影響學生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影響教與學的質量。
(三)缺少發展性教學的意識
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教師在教學中想達到的目的,肯定不只是有限的知識傳遞,而是想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態思維,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形成情感及能力上的協調發展。有人認為高中學生的思維才真正形成,但是由于教學方式上的約束或者陳舊,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根本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沒有重視對學生學習環境的營造,動態的學習過程很少,課堂上大多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顯然,高中語文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相當有限,除了有限的、看得見的知識,潛在的能力挖掘、發展性思維的培養都無法實現,這既影響學生本身的學習發展、能力發展,也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發展性教學形成的可能,使教與學都陷于被動,缺少一定的前瞻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
(一)把教與學緊密結合起來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怎么教重要,怎么學更重要。所以,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走出傳統教學嚴重忽視學只重教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而不是不管學生的學習,更不管學生學懂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只是一味地傳授。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東西,而是學生學習和理解了多少,又能活學活用多少。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規律,采用雙向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內容、選用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質疑、提問,養成探究的習慣。高中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但是教學方式的長久感染,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把教與學結合起來,不但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發現、發掘學生學習中的更多潛能,更能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教學的平等性,學生會自覺地把教師當成自己的學習伙伴、合作者,主動與教師交流、討論問題,探究更深入的內容,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還能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能使課堂教學達到質的飛躍。
(二)教學方法要多樣、多元
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涵蓋知識面非常廣的學科,如果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老舊、單一,不但對于學生的學習不利,語文學科中的更多價值也發掘不出來,影響語文教學整體發展。所以,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認識,改變方式,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活躍語文課堂,提升語文教學的意義。
1.重視學生的預習結果,強化教學的針對性。預習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或效率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教師也會在新課前用心給學生設計預習的作用,確定預習的目的。但是,有些教師對于學生的預習作業缺少監督,根本不檢驗學生的預習作業,也就不知道學生的預習結果,教學中也無法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使預習成了形式和過場,沒有發揮作用。其實,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實現有效教學,必須讓學生課前根據作業和要求認真預習,教師也必須對學生的預習作業進行課前的檢查或抽查。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程度,掌握學生預習中遇到問題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靈活調整方案、策略,結合學生的弱點,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在聽講中有效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習效率,保證有效教學的實現。
2.用新穎的導入,強化課堂的代入感。高中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學習意識,也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但他們畢竟是十幾歲的孩子,也需要氣氛的營造,教學策略的引入,才能激活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想有效教學,不但要用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更要用心導入,要讓學生快速走進內容,融入教學,才能獲得新知,達到學習的目的。比如,在《故都的秋》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可借助多媒體制作精美的導入課件,課件上有關于秋天的詩句,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等,也有一些展現秋色秋意的圖片。讓學生談談自己理解的詩句中的秋天,也讓學生談談自己眼中的秋景、秋風、秋意等。這樣,不但帶領學生回顧了古詩詞的精華,重溫了經典,也使學生結合古人的思想,再結合眼中的秋天,感受課文的意境美,增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為有效課堂做好鋪墊。可見,高中語文教師只要在教學中用心設計導入,使導入符合學生實情,不但能調動學生熱情,促進師生互動,也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在教學中滲透發展的教學意識。走出傳統教學,轉變教學方式的目的,就是不再給學生機械性地灌輸死知識,在教學中要滲透發展意識,提升教學的發展性和學習的發展性,也培養學生發展性學習的意識、能力和習慣。首先,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課堂教學環境和狀態,靈活改變方法,以刺激學生的感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其次,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一些實物、圖形或者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獲取信息和知識的目的更加明確。第三,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質疑,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教學中的重點,但是對于高中來說,在學習中有自己思考,提出不同的問題更重要。第四,要在評價中發現學生其他的可能。過去采用的是成績論,學生的成績似乎代表著一切,所以對學生的評價存在偏差。在發展性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要更全面,從他們能力、品德,對事物的認識,人生目標的確定,興趣、能力等方面入手評價學生,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可塑性、發展性,才能堅定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有方向感、目標性,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三、結語
總之,高中語文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的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語文的正確認識和有效學習,也關系著學生的前途和發展。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教學質量停滯不前的現狀,研究原因,抓住變與不變的擴展性,改變認識,轉變方式,使高中語文教學更加切合學生的需要,也更能促進學生發展,這樣才能實現高中語文真正的教學意義,使學生在獲取新知的同時,進一步得到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盛紅,李俠,路瑤,楊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6(24).
[2]陳婳怡.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實踐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4).
[3]吳靜.對提高高中語文課堂創新教學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7(80).
[4]李家峰.核心素養引領下高中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轉變[J].華夏教師,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