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祥 郭澳 李真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會計職業道德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與重視,職業道德作為人們從事職業活動時需要遵守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深深影響著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模式。本文結合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針對會計職業道德現階段的現狀及不足,提出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研究
引言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具體規定的行為活動規定會計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和準則,是會計從業人員遵循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管理和參與管理八項內容,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貫穿整個流程,是每個會計從業人員都必須遵守的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行業中出現的問題直接影響會計行業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影響著企業的利益,因此針對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問題,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對促進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概述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功能是指引與強制性要求會計從業者的業務行為,因此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行業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屬于基礎性規范準則又屬于重要性規則。其中又包含著三個功能:指導性、評價性和教化性。指導性功能是指為會計從業人員提供前行方向也同時約束著他們的行為和思想;評價性功能是指領導對于員工行為準則的判斷性標準,會計專業人員彼此之間相互評價的準則,以及還擊從業人員對自身成長性和行為的判斷,通過會計職業道德來指出與糾正從業人員的專業行為,以此來達到行為不斷提升與更加專業化的目的;教化性功能是指以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為準則,選擇出符合此標準的優秀員工,通過樹立正面典范人物的手段,激勵會計從業人員不斷進步。
二、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及不足
(一)法律法規不完善
會計行業在企業的生存及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企業的目的,近些年出現了利用法律法規漏洞獲取不當利益,制造偷稅漏稅的案例,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導致會計從業人員違法違規現象屢禁不止,執法力度不嚴無法做到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有效約束,因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成為了會計行業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企業內部管理存在問題
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由于部分企業管理者財務管理理念缺失,不能正確認識到會計的重要性,導致有效規章制度并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企業內部的管理是為了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漏洞會造成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受到影響,會計人員在上級的要求中,難免會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事情,嚴重影響著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
(三)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有待加強
會計從業人員經常會面對個人利益、企業利益、社會利益沖突的時刻,在面對利益沖突的局面時,由于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淡薄,利用職務之便更改會計信息、更改賬務資料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是財務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然而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不少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會計專業素質和會計職業素養,對會計制度不能做到有效認識,這樣的情況不僅影響會計工作的正常開展,更不利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培養。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
只有保障法律法規的完善,才能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會計職業道德并沒有具體的標準和規定,因此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成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首要任務,在約束會計職業道德的同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企業內部也要根據企業情況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協助國家法律法規,共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行為。
(二)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企業內部完善的制度是企業規范財務管理與會計工作的基本條件,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既可以確保企業資產的規范,也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此為了更好地建立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一方面需要完善對組織機構的控制,提高會計人員聘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發揮審計部門的功能及作用,完成企業內部相關組織和人員的監督,減少會計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不當行為。
(三)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培養
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除了依靠社會的努力,更要提高會計人員的個人意識,因此在企業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培養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法治教育,引導每個會計工作人員自覺遵守《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內容,積極承擔相應的責任看,進行有效的崗前培訓可以為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打下基礎;其次會計人員要自覺加強個人的職業道德意識,堅定自己的內心,在面對誘惑或利益沖突時,嚴格按照會計職業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自覺做到言行一致,嚴格要求自身。
參考文獻:
[1]劉國濤.關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研究[J].納稅,2018,000 (003):P.87-87.
[2]左明鑫.關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研究[J].科學導報,2014,(24):230-230.
[3]姚會娜.關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研究[J].現代營銷,2017,(4):78-79. DOI:10.3969/j.issn.1009-2994.2017.04.061.
山東英才學院余樂祥郭澳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