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濤
2020年9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再次部署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工作,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媒體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深切期許。成都傳媒集團作為黨的新聞媒體集團,堅定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加快塑造傳媒新標桿、打造文創主引擎,全面提升現代傳播能力,建設立足中國影響世界的新型智媒體集團。
明確發展方向,踐行媒體使命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寬廣視野和戰略眼光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推動媒體融合從2013年起便寫入中央全會決定,成為全黨共識和重大戰略任務。這是我們媒體集團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根本遵循。
第一,始終堅守政治定力。隨著互聯網傳播平臺的迅猛發展和輿論生態的深刻重構,傳統主流媒體不可避免地遭遇網絡平臺追逐熱點、迷戀流量等慣用手法的挑戰,這對主流媒體守正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必須深刻把握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嚴峻的形勢和特點,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高度警惕西方所謂“憲政”“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以及質疑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錯誤觀點的干擾并旗幟鮮明對其予以批駁,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新媒體,更好承擔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第二,緊跟城市戰略雄心。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指出,成都“十三五”期間實現了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進而沖刺世界城市的巨大跨越;“十四五”將開啟成都新時代“三步走”戰略第二階段的宏偉征程,這對傳媒集團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縱觀全球,每一個世界級的城市都有世界級的傳媒機構。紐約的《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倫敦的《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巴黎的《費加羅報》等世界知名媒體無不是緊緊依托所在城市的全球化進程,在城市走向全球化大都市的過程中成長為世界級的知名媒體。偉大復興引領城市崛起。成都沖刺世界城市的戰略雄心,必然要求傳媒集團形成匹配世界城市的全球傳播能力,這既是集團必須擔當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從區域性傳媒集團向具有國際傳播力的傳媒集團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機遇,我們要在服務城市戰略目標實現的征程中找準自身戰略定位、實現自身戰略價值。
第三,明確改革發展方向。隨著信息社會快速發展,我國網民規模已超9.4億,網絡新聞用戶規模7.25億,國內市場APP約359萬款,微博日活躍用戶數超2億;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力、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動員力則急劇下降,媒體受眾和經營收入“斷崖式”下滑。在習近平總書記戰略指引下,國內媒體集團大舉進軍互聯網,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短短幾年,國內上百家紙媒休刊停刊,一大批新型主流媒體崛起,全國報紙的融合傳播覆蓋用戶數均值已達到紙質報紙發行量均值的20多倍,媒體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保護落后、不打“強心針”、不做“人工呼吸”的重大要求,推動新聞主力軍全面進入互聯網主戰場,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全面提升現代傳播能力。
錨定發展目標,引領傳媒變革潮流
成都傳媒集團作為國內較早探索市場化運營的現代綜合傳媒集團和多年來引領報業改革風氣之先的旗幟代表,面對激烈的互聯網傳播革命,必須找準改革發展的新起點,在新思想指引下確立新時代的改革發展新目標,開啟傳媒變革的新航程。
第一,找準發展起點。2019年以來,集團黨委按照市委主要領導關于傳媒集團“新班子要有新站位、新目標”重大要求,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同時,不等不靠、邊改邊干、涉水排雷,打下“五大攻堅戰”、啃下“五大硬骨頭”:堅定堅決、科學有效處置困擾博瑞傳播上市公司8.5億元商譽減值難題,一舉卸下背負多年的沉重歷史包袱;平穩順利完成《成都晚報》紙媒休刊,推動成都晚報與成都商報合并、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更名紅星新聞網;完成涉及10家直屬直管單位的橫向整合重組,關停40多家低質低效非主業企業;投入1億元組建紅星科技公司,著力解決技術研發應用的薄弱環節;設立成都國際傳媒公司,與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共建成都國際傳播中心,全面提升國際傳播能力。2020年,集團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下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多措并舉,圓滿完成年度目標。當前,集團拳頭新媒體全網用戶數已從2019年初的9000萬增長到2億以上,集團策劃的成都智媒體城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按市委要求參與交子公園商圈錦江東岸片區規劃的“每經中心”項目被列入中宣部和省、市文化產業重大項目,體現市場導向、效率導向、干事導向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人才隊伍活力全面迸發,集團發展站上了新臺階、迎來了新格局,這是我們面向未來開啟新征程的新起點。
第二,正視發展差距。經過十多年的改革發展,成都傳媒集團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報業的快速成長期和發展巔峰期早已過去,當下正處在紙媒斷崖式衰退期和新媒體爆發式增長期。集團雖仍保持綜合傳播力影響力和總體經濟實力位居全國同類報業集團第一方陣,但與成都沖刺世界城市的戰略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必須深入分析集團產業和媒體之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兩張皮”,新媒體“小、散、弱”且商業模式不清晰,集團主業不集中、經營效率不高、文創產業沒有形成支撐傳播能力建設有效機制等系列問題,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問題,把握好頂層設計與強力推動的關系、制度創新與行動自覺的關系、全面改革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物理整合與化學融合的關系、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步伐不亂,推動集團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第三,錨定發展目標。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集團黨委堅持對表對標,按照市委要求制訂全面深化改革方案,認真謀劃集團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集團在對所屬單位開展全覆蓋多輪次調研,赴新華社、人民網、上海報業集團、新京報社等多家國內標桿媒體集團、湖南馬欄山視聽產業園及英國媒體城等多個國內外先進媒體融合園區學習取經,組織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專家團隊研究論證,對接華為公司、哈工大大數據集團等技術合作單位,經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論證、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集團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按照方案,集團將加快實現從傳統報業傳媒集團轉型為現代互聯網傳媒集團,從區域性傳媒集團轉型為具有國際傳播力的傳媒集團,建成與成都城市地位和戰略雄心相匹配的傳媒新標桿和文創主引擎,現代傳播能力穩定保持在全國報業集團第一方陣,成為立足中國影響世界的新型智媒體集團。
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現代傳播能力
在新思想指引下,成都傳媒集團將錨定新目標不放松,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提升集團現代傳播能力。
第一,構建融合發展媒體矩陣。堅定不移把新聞主力軍轉移到工作主戰場,力爭通過1~2年時間,集團新聞資訊產品用戶達3億,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顯著提升。全面重構傳播戰略布局,重點建設新型化黨報黨刊傳播矩陣、現象級時政媒體傳播矩陣、專業性財經媒體傳播矩陣、權威性政務媒體傳播矩陣、立體式國際傳播媒體矩陣、體系化天府文化傳播矩陣等六大矩陣。集中力量把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2個品牌打造成為全國一流、有國際影響的現象級拳頭產品;把錦觀新聞、成都發布2個品牌打造成為立足成都、輻射全國的政務服務媒體平臺;推動Go Chengdu和Hello Chengdu資源整合,持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優化提升YOU成都、談資、成都兒童團等特色新媒體平臺,加快構建以視頻號為主的垂直類細分內容產品體系;推動圖書出版向互聯網化發展,加快網絡文學產品轉化和數字化出版進程;建強“天府文化云”文化資源集成系統,打造文化消費新場景。
第二,重塑融合發展運行機制。以“APP化、智能化、平臺化”引領媒體傳播矩陣建設,以“扁平化、互聯網化”重塑工作機制,加快推動媒體全面互聯網化、采編隊伍全員互聯網化、產品矩陣全面視頻化。以集團融媒體中心建設為依托,打通產品前臺、指揮中臺和技術后臺,驅動集團融媒體指揮和生產運營創新。推進集團互聯網“新基建”,完善“紅星移動云”融媒體工作流平臺,研發“紅星智云”用戶數據分析系統,搭建“紅星智媒+”內容池系統,建設5G智媒體應用實驗室,建立“紅星智媒+”分發交易平臺,堅持用戶思維、服務媒體發展,提升媒體內容生產能力、傳播能力和商業變現能力。
第三,打造融合發展創新載體。深刻把握媒體陣地建設、文創產業發展和提升現代傳播能力的內在邏輯,謀劃破除媒體平臺和文創產業各自為陣、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舉措,按照“媒體城、智慧城、未來城、文創城”的功能定位,全力打造“立足中國、影響世界”的智媒體城。積極參與交子公園商圈建設,加快推動交子公園商圈錦江東岸片區“每經中心”、新川科技園“成都智媒體城”項目開工建設,引入智慧媒體、文創孵化、教育咨詢、時尚消費等核心業態,形成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相互賦能的產業生態體系,助力集團持續提升現代傳播能力。
第四,做強融合發展產業支撐。按照文創產業與媒體融合發展、相互賦能的思路,聚焦傳媒主業,重構現代文創產業融合發展新生態。深入推進資源整合,完成剩余非主業虧損企業的關停并轉。做強上市公司資本運營平臺,著力把上市公司打造成區域領先的示范性教育集團、互聯網數字文化傳播先鋒平臺。做大文創產業投資運營平臺,高質量策劃實施每經中心、成都智媒體城、成都航天體驗新經濟科創園、白鷺灣數字新經濟科創園等文創引領項目。加快引入國內一流文創園區專業運營商,推動東郊記憶打造國際時尚產業園區平臺。做優天府文化旅游服務品牌,探索文創旅游、酒店運營、物業管理、新聞培訓融合發展模式。做精智慧會展專業服務平臺,打造品牌化國際化專業化的“名會”、“名展”,推動傳統會展產業向現代智慧會展產業轉型升級。
第五,健全融合發展制度體系。打破體制“難點”,擊破機制“痛點”,建立完善效率導向的經營評價制度、雙效統一的目標考核機制、市場導向的薪酬激勵制度、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選聘制度、干事導向的項目激勵制度,以制度革新倒逼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強首席隊伍、評論員隊伍、新媒體采編和技術隊伍、職業經理人隊伍,壓縮騰減行政管理崗位,提升專業化人才比例,建設市場化、職業化、專業化、年輕化的人才隊伍,為集團轉型升級提供堅強支撐。
作者
成都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