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博 史佳林
摘 ? ?要:天津市武清區通過實施200個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推進品牌強農,探討產業幫扶帶動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困難村和農民群眾分享到了產業項目收益。調研發現,武清區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選擇上多種業態綜合尤其是特色農業產業項目開發選擇上還需努力,同時存在現代農業園區帶動作用不強、創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不足、農業實用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據此提出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強化資金政策支持,保障重點產業發展;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提高產業競爭力等推動困難村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困難村;產業幫扶;問題;對策;天津
中圖分類號:F323.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1.007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Assistance in Tianjin's Difficult Villages——Taking the Industrial Assistance Project in Wuqing District as an Example
HAN Jinbo,SHI Jialin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Compartment,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Wuqing District in Tianji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200 industrial assistance projects in difficult villages, promotes the brand strong agriculture, explores the industrial assistance driving mode, and improves the interest connection mechanism, so that the difficult villages and farmers can share the benefits of industrial projects.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selection of industrial assistance projects in the difficult villages of Wuqing district need to be integrated in various format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roj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driving rol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s,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promot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the lack of agricultural practical technical talents.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in difficult villages, such as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business entitie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financial policy support, 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key industries,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difficult village; industry assistan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Tianjin
2017年8月,天津市在完成第一批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的基礎上,綜合村級組織軟弱渙散、集體經濟薄弱空殼、農民收入水平偏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群眾矛盾糾紛多發等因素,在全市農村倒排確定1 000個相對困難村,并將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為零的41個經濟薄弱村一并納入幫扶,開展為期3年的新一輪結對幫扶1 041個困難村工作,聚焦困難村的短板弱項,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精準幫扶,全力補上困難村“三農”領域短板,為打贏打好結對幫扶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天津市把實施產業幫扶、強化“造血”功能,作為困難村和農民群眾穩定脫困、長久脫困的重要途徑和治本之策,給予困難村市級產業補貼資金,指導各區立足鎮、村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精準確定產業項目,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休閑旅游業、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等特色優勢產業。推進品牌強農,探討產業幫扶帶動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困難村和農民群眾分享到了產業項目收益。
本研究結合對天津市武清區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調研走訪,總結取得的進展,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以期對全市困難村產業幫扶提供借鑒。
1 武清區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現狀
武清區有涉農鎮街26個,納入全市困難村幫扶共200個村,截至2019年底,200個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中,半數以上項目已開工建設。探索了多種幫扶模式,取得顯著進展,困難村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多元化的產業布局正在逐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顯著提升;農民群眾通過產業帶動,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轉移就業,拓寬增收渠道,收入水平顯著提高。
從項目類型上看,200個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中,81個村實施以種植業及養殖業等特色農業為主的產業項目;77個村實施購置商鋪寫字樓用于出租項目;17個村在武清開發區成立公司,進行項目開發;21個村實施倉儲物流園建設項目;4個村實施農產品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從項目類型分布上來看,200個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中,特色農業項目占比為40.5%,其他產業占比為59.5%。在其他產業中,投資商鋪或寫字樓項目占比為64.7%;投資物流業項目占比17.6%;成立公司進行項目開發占比14.3%;建設農產品服務平臺項目占比3.4%。
整體來看,武清區在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選擇上偏重第三產業,其中投資商鋪或寫字樓項目比最高,說明這種選擇預期效益較為穩定,但在多種業態綜合選擇上需努力,相關部門正在推進特色農業產業項目開發,積極吸引有實力企業參與建設,提高產業幫扶項目“造血”功能,提高長期收益。
在產業幫扶項目中,特色農業以區域性設施蔬菜生產為主,以下列舉3個典型項目。
(1)汊沽港鎮六道口村蘆筍種植項目
汊沽港鎮六道口村的產業幫扶項目為蘆筍種植,村集體流轉33 hm2耕地用于種植蘆筍,3年可以采收,收獲期長達30年,減去成本,據初步估算,年凈收益約為35萬元。
(2)高村鎮北國之春農業生態園設施建設項目
高村鎮統籌全鎮2個困難村幫扶資金,打造北國之春椰糠基質高端蔬菜種植示范項目,該項目坐落于北國之春農業示范園內,總占地面積2 hm2,建設單體越冬型雙拱日光溫室3座,單拱日光溫室1座,種植精品葉菜和高檔草莓等經濟作物,力爭年凈收益達到40萬元。
(3)大良鎮水果蘿卜種植基地建設項目
大良鎮統籌全鎮17個困難村產業幫扶資金打造高標準水果蘿卜種植基地,項目總投資3 400萬元,占地面積38 hm2,建設暖棚158棟。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所有暖棚鋼骨架建設并投入生產,棚膜和棉被待冬季需要保溫時加裝,項目基礎配套建設正在進行中,建成投產后,力爭每個困難村年獲得純收益20萬元。
2 武清區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現代農業園區帶動作用不強
2008年以來,武清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種植基地、園區,但是總體效益不佳,尤其是投資巨大的以智能化和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管理運行費用高,科技示范園區定位的科技創新孵化功能難覓,演變為一般的產業園區,很多園區、合作社的優質、高檔、特色農產品難以實現優質優價、占領中高端市場,投入與產出效益不匹配[1],缺乏對困難村產業示范作用和帶動力。
2.2 創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不足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創新的技術手段和新型的商業模式,就目前來看,武清區專注于各產業內部的技術創新發展,但打破產業界限,促進各產業間聯動的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尚不完備;此外,基于困難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各類新型產業形態,如“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農業、節慶會展農業、社區支持農業等業態還停留在探索階段,規模小、效益不明顯、管理體制機制欠缺,亟需進一步發展壯大[2]。
2.3 農業實用技術人才缺乏
武清區困難村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缺乏技術人員支撐。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外出考察、學習、深造的機會偏少,人員知識老化嚴重、業務技術素質亟待加強;由于生活環境相對艱苦,許多新入職技術人員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選擇離開,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缺乏[3]。不少農民合作社、農業園區只能從山東、河北等高薪聘請農民技術員進行指導。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四梁八柱”式人才匱乏。
3 推動困難村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著力培育規模較大、實力較強、運行規范、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結合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國內外農業企業集團入駐,打造若干條高質量農業全產業鏈。鼓勵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行全產業鏈經營,做大做強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5];引導發展服務型農民合作社,培育發展國家級、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組建大型區域性農產品銷售聯合社;創建示范型家庭農場,鼓勵家庭農場流轉土地擴大規模,增強小農戶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6]。
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建活動,創新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上下游產業的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立利益共同體,使龍頭企業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7]。推動農業生產從傳統的“土地+勞動力+家庭經營+分散生產”向“資本+科技+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新模式轉變,實現對技術、資本、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的引進利用,推動農業科學、節約、可持續發展[8]。
3.2 強化資金政策支持,保障重點產業發展
財政資金緊密對接鄉村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重點經營主體。圍繞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從新品種引進、技術創新研發、物流與電商等主要環節持續跟進扶持[1];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和因素法分配機制,推行行業間涉農資金統籌使用。設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基金,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拉動民間資本做大產業發展資金池[9]。
鼓勵金融機構擴大抵押品范圍,穩步進行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采用財政資金貼息、獎補、保費補貼、風險補償和設立專項基金等方式鼓勵金融單位加大對鄉村產業項目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創新涉農融資擔保體系,推出一批金融、保險、擔保相結合的金融產品,鼓勵構建“銀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銀行+擔保+保險+農戶”[10],以及農戶、企業聯保等融資模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產業建設。
3.3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提高產業競爭力
吸引天津科技創新資源,發揮鄰近首都的區位優勢,借助北京國家級農業創新力量,在現有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區內,圍繞種業、生物農業、綠色高效技術、設施農業、智能農業技術、農產品儲運技術研發,大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
聚集基層創新創業人才,大力度支持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和農村技術人員等新農人,利用新技術到困難村開展創業創新。建立與鄉村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實用人才培養機制,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制度,健全“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11]。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課題組. 強化科技引領 實現產業興旺[J]. 四川農業科技, 2017(12): 5-7.
[2] 陳文勝. 以產業興旺為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 中國鄉村發現, 2018(2): 107-110.
[3] 劉靜雅. 以產業興旺促鄉村振興[J]. 鄉村科技, 2018(4): 1.
[4] 盧鳳君, 劉晴, 盧鳳林.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產業融合的路徑與實踐[J]. 中國工程咨詢, 2018(5): 24-29.
[5] 徐盤鋼.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J]. 上海農村經濟, 2018(2): 1-2.
[6] 李瑾, 孫國興, 韓金博. 推進天津鄉村產業振興的對策建議[J]. 天津農業科學, 2019, 25(6): 1-5.
[7] 韓金博, 史佳林,孫國興. 天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 天津農業科學, 2019,25(2):60-63.
[8] 韓金博, 孫國興,張明亮. 天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與發展方向[J]. 天津農業科學, 2019,25(3):40-42.
[9] 羅歆. 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 29(11): 257-258.
[10] 史守劍. 制度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 29(12): 209-210.
[11] 王桃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鄉村科技, 2018(12): 56-57.
收稿日期:2020-09-04
基金項目: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19ZLZXZF00200)
作者簡介:韓金博(1987—),男,吉林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農村經濟與區劃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