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當鑼鼓息聲、喧囂散盡,當人們在春天的底色里煥新出發,那些在春節里收到的“牛”祝福,就將從開工這一天開始。
開工傳捷報!位于海淀區永豐科技園的聯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月18日發布喜報:獲數千萬A輪融資。公司董事長楊政和的朋友圈收獲了眾多朋友的點贊。
楊政和告訴記者,今天并不是企業牛年開工的第一天!今年政府號召大家就地過年;同時,疫情也更需要算力。公司員工積極響應號召,留京過年。“我們春節都沒休息!”正月初五午夜,聯泰集群的小伙伴們目送著滿載高端存儲設備的車輛遠去,開心地擊掌笑了起來。這批高端存儲基礎設施,正是小伙伴們為滿足用戶對算力的急切需求,歷經春節幾個晝夜所精心打造的。不久后,這批產品即將上崗,服務于用戶的AI應用場景,服務于千家萬戶。
聯泰集群聚焦高性能計算領域,作為小型超算領域異構計算產品和高速存儲產品的先行者,以“滿足用戶計算速度體驗”為核心,自主定義用戶所需的高性能計算單機、集群、軟件等多種形式算力產品,致力于提供最快最優的算力產品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全球首發的單節點160核ARM服務器,利用最領先的ARM架構助力客戶提高算力。聯泰集群專注高性能計算機賽道20年,過去多年,其客戶復購都在90%以上,并獲得多家巨頭公司的高度認可,尤其是在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行業,表現極佳。

楊政和介紹,本輪融資由清科資管領投,所融資金將用于算力新產品研發以及商業網絡布局。
2月18日,正月初七,早上8點50分,首創數娛平臺總經理馬進坐在了辦公桌前,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根據節前的工作安排,她拉了一個新的微信群,把相關政策介紹和專項工作要求發到了群里,并安排了相關工作。之后,馬上開啟了會議模式,兩個會開完已經近12點了。項目進展、活動策劃、政策研究和申報準備……開工第一天,假期與工作無縫切換。下午2點,馬進去見了一個客戶,洽談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
談及今年的主要工作,馬進說:“我們今年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首創數娛數字文化沉浸式體驗空間(BOM?HALL)項目,五一前后要開業。”項目位于海淀區學院路六道口,聚焦打造“新青年潮玩聚集地”的新穎性和獨特性,是首創進軍數字創意產業的標志性項目,也是首創數娛平臺打造的首個文化空間落地項目,未來將在電競、動漫、沉浸式展演等領域,打造文化、科技、消費、孵化有機融合的多元產業空間,推動首都數娛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我們運營的詠園項目今年將舉辦一系列的非遺活動。”馬進說位于東城區的詠園是全國首座非遺主題文創園區,依托區域及其資源優勢,該園區承載了非遺創作、研發、設計、試制、展示、銷售、體驗及培訓等豐富業態,形成了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業態園區。作為文化產業的從業者,馬進感受到了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的“突飛猛進”。“十三五”期間,北京文化產業發展邁入新階段,呈現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持續提升、韌性持續增強等特點。“十三五”期末,北京市文化市場繁榮發展,游戲行業產值約830億元,比“十二五”末翻一番;動漫游戲企業出口產值超過350億元,全市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創收超過7000億元。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馬進希望與同行們一起,共創譜寫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開工第一天,按照往年慣例,91科技集團董事長、CEO許澤瑋為員工們準備了新年開工紅包,發放到每一個員工手里。除了北京本部的小伙伴們,天津、西安、武漢、上海等分公司的員工們也喜氣洋洋地收到了總部派發的開工紅包。這一枚枚充滿愛意的紅包,是家人間的關愛,是節日的喜慶,更是鼓勵,激勵大家繼續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去!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經歷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員工們如一家人般一起共克時艱,奮力拼搏。開工紅包,不僅是一個福利,更是91科技集團一直注重“家文化”的一種體現,是屬于91的一種儀式感。每逢元宵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91科技集團都會為員工提供精美的節日禮品。每逢員工生日,公司都會準備生日蛋糕和禮物,而且員工家屬也能夠收到公司的祝福。

除了收獲開門紅包,91科技集團喜提“開門紅”!旗下91金融、先智創科兩家公司榮膺“2020年中關村瞪羚企業”,這兩家公司已是第四次入選該榜單。發展至今,91科技集團已從最初的金融信息及交易撮合業務領域進入到金融、文化、實業、投資等領域,在行業變革階段,率先開辟出金融及金融服務、傳媒及文創產業、投資及創業服務等三大業務體系,構建起“創新服務+創業投資”雙輪驅動的共享生態系統。
許澤瑋在開工動員會上表示:“嶄新的2021年已經到來,新的征途已經開始,91科技集團將繼續貫徹‘安全、突破、共贏的年度主題詞,敢于創新、勇于擔當,乘風破浪,犇向未來。”
北京盛開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順義區南法信鎮,早晨7點多,總經理曾祥永吃完早飯的他即開啟了牛年第一天的工作。在微信工作群里安排好各個項目的追蹤情況后,已經8點20了,他走出家門開車來到公司。路上沒有往日的擁堵,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辦公室。9點半左右,很多客戶都收到了曾祥永發的“開工大吉,2021年有機會合作共贏!”的微信以及公司業務介紹的文件。中關村的創業者,很多都如曾祥永一樣,是一名全能創業者,既是管理者、研發主力,也是銷售大咖。
作為一家致力于視覺識別、智能交互技術研發及多場景應用的公司,面對去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盛開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及時切入“科技防疫”領域,為疫情防控做貢獻。回龍觀、天通苑地區以住宅和人口密集著稱,轄區人口數在北京乃至全國的街鄉鎮里都排在前列。以回龍觀為例,轄區23個社區,30余個小區,居民近6萬戶,常駐人口超20萬。應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初,公司即時推出了集智能測溫、身份識別及健康碼自動核驗一體化的智慧門禁產品及管理系統,并率先在回龍觀街道轄區的社區全面鋪開應用,該產品可精準識別出入小區的人員身份,同時系統自動連接北京健康寶接口,同步對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健康碼狀態核驗,并與門禁聯動確定人員的通行權限。該系統具備自動預警功能,一旦設備識別到體溫異常或健康碼黃碼、紅碼人員,社區和街道防疫專員將會立即收到預警短信。除回龍觀街道之外,這套科技防疫系統及終端產品,還在西城區德勝街道、豐臺區南苑鄉等社區的科技防疫中發揮重要作用,并被作為關鍵設備設施納入北京市“智慧慧平安小區”建設。

“春節前,我們的盛開智聯‘開開智聯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及相關終端產品順利通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檢測,并取得檢測報告。”曾祥永說,從中關村“科技防疫產品”上榜企業到“智慧平安小區”建設者,公司依托自身技術實力,不斷推出滿足市場剛需的產品與服務,為疫情防控和智慧城市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2021年,期望能夠在北京乃至全國的“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方面取得更大的業績。
從亞運村的家到中關村創業大廈,大概需要1小時左右,這就是北京融信數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笑博走了5年的路。從創業之初的3名合伙人,到公司現在近100人的規模,這條創業之路他也不論春夏秋冬走了5年。上午9點半左右,公司的同事們都陸續收到了他派發的開工利是紅包。
“開工第一天我們重新梳理了公司的戰略規劃,希望把基礎打牢,從容迎接今年更廣闊的發展。”于笑博告訴記者,融信數聯成立于2015年,以讓決策更精準為理念,致力于構建數據生態,提煉數據價值。與傳統意義上的大數據公司不同,融信數聯自身并不生產和沉淀數據,而是通過融合更多數據源為客戶挖掘更大的數據價值。
2020年,融信數聯收到了來自北京市大數據管理局的感謝信,信中對融信數聯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的數據支撐工作表示高度認可。融信數聯作為北京市大數據行動計劃的技術服務商,依托北京市大數據統采共用及共享融合機制,快速搭建了社區級疫情態勢感知與趨勢預測系統,通過融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京心相助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多方數據源,分析后得出6大指標,分別是確診、疑似、密切接觸、敏感癥狀、京外輸入和境外輸入,同時結合地區人口密度和確診病例占地區常住人口比例等維度進行綜合研判,24小時不間斷全時響應北京疫情防控,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貢獻。
大年初七,是牛年正式開工第一天。一大早,車客家園各實體店就開門迎客,迎接客人的到來。另一方面,開啟線上小程序為用戶提供線上預訂的服務。春節期間,部分商戶不打烊,滿足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六年來,車客家園一直致力于實體商業互聯網化的探索,即用互聯網鏈接廠商、服務商、用戶,構建開放、透明的生產、消費、服務關系。
車客家園聯合創始人冀永強接受《中關村》雜志采訪時表示,新的一年,車客家園將完善“實體商業互聯網化”的“服務”模式,打造信息化、數據化的菜市場,做到市場所有商品可以通過線上追溯源頭,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產消合一”,提高農產品流通的透明度,建立“生產者”跟“消費者”之間的長期互信機制,讓生產者賣的簡單,消費者買的放心,實現“讓消費更有品質,讓生產更有效率,讓服務更有價值”的數據化時代商業新模式。
在開工的這趟列車上,還有更多的企業和機構迎來開門紅。2月18日上午,中關村豐臺園發布消息:今年以來,中關村豐臺園新引進注冊資本500萬以上企業65家,注冊資本金78.2億元。其中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企業19家,占比29%,較去年同期增長26.7%。高科技企業52家,占比80%,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科技創新產業加速集聚。豐臺園招商引資實實在在迎來開門紅。園區緊抓“兩區”建設機遇,聚集主導優勢產業,加快數字經濟建設,打造新亮點,積極吸引具有首創性、突破性、影響力的項目落地。吸引了中國電建集團鐵路建設有限公司、北京慧拓無限科技有限公司等優勢企業。
走進中關村創業大街街區,抬頭見喜。在這里,我們看到“創業會客廳”已經敞開大門,集群注冊服務窗口為創業者們持續提供免費注冊服務;大街工作人員早已進入工作狀態,正在就創新政策服務、行業前沿發展、創新人才服務等有關事宜進行激烈討論;外籍員工魏葉特和郭凱赫就中關村國際青年創業平臺今年發展以及國際創新項目、外籍創業人才在中關村落地相關服務進行規劃;創業咖啡館、花點時間等街區網紅機構恢復營業,為游客以及創業者們提供的不僅是休閑時光,更是在交流中迸發出來的智慧火花;“創業食堂”早已經備好美味的佳肴,為這些年輕人提供豐盛的餐飲,儲備著奔跑的力量……在這些鏡頭背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數字:街區98家入駐機構全部開工,2000余名員工重回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