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服務經濟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社區為依托,以居民為根本,以物業為服務平臺,以社區商戶為補充,通過有償使用、提供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使服務在社區內部流動起來,解決居民的生活難題,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關鍵詞:新冠;民生;社區經濟;社區服務
引言
2020年,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我國內地31個省區市均已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按照規定,社區實行封閉管理。疫情之下,一方面社區居民需要的服務(如家政等)“進不來”;另一方面有意愿提供此類服務的居民“出不去”,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了社區內服務市場的供需不平衡。
1.發展社區服務經濟的意義
1.1有利于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居民之間提供的家政等服務可以降低交易及信任成本,實現“義利合一”。服務供需雙方可以節省中介費,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交易主要基于鄰里關系和人際信任,因此還能夠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此外,在同一社區內提供服務,時間和服務類型上可以更加靈活,比如閑居老人可以給雙職工家庭提供孩子接送等服務。
1.2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增加靈活就業
目前社區內存在一部分勞動力(以25歲-40歲女性為主),具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但由于接送孩子等時間限制,無法參加工作。發展社區經濟可以盤活這部分勞動力,居民與居民之間提供互助服務、技能學習服務等,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增加鄰里之情。
1.3有利于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加劇,老齡化問題給社會帶來的壓力日趨增大,可以社區為依托,依靠專業化服務,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比如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日常體檢、精神慰藉服務。
1.4有利于發展訂單農業,促進農業產業升級。
可以充分發揮社區的集群化優勢,有效整合社區居民的需求與產品市場供應,比如,針對居民對有機蔬果的需求,聯系源頭生產商,以銷定產,這樣可以讓新鮮蔬果搭上了從“菜園子”到“菜籃子”的直通車,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還從源頭上保證了質量安全和品質。
2.發展社區服務經濟的舉措
2.1以政府為主導,優化資源配置
發展社區經濟可以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成立社區服務經濟建設指導委員會,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專家指導、權責明確的體制機制。第一,出臺獎補措施鼓勵社區成立“社區服務中心”。第二,出臺相關標準,開展培訓,消除服務人員畏難情緒,經相關部門考核驗收合格后,發放資格證書。第三,打造官方信息發布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科技,對各類服務信息資源進行梳理整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2.2以物業中心為依托,成立社區服務中心
依托物業打造高端專業的社區服務中心,培養專業服務人員,服務中心可以集幼兒社區托管、社區居家養老、社區食堂、居家看病等于一體。服務人員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2.3以制度為保障,責權分立
人情社會 社區服務經濟接地氣但標準不能降低,將服務納入制度的框架內,有統一的標準,按不同的服務分級。社區服務經濟接地氣但標準不能降低,建立科學統一的服務管理和運行機制,制定完善標準和制度體系,
結語
疫情的背景下,關于居民參與社區服務經濟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居民參與社區服務經濟可以使生產要素在社區內部流動起來,促進經濟微循環,進而帶動整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佟少,《疫情之下,社區經濟逆勢爆發》,
[2]友鄰,《一種新型社區服務模式的興起》
[3]沙磊,《讓社區經濟行穩致遠》
作者簡介:趙明,女,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教師。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