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晶晶
摘要:多中心治理理論打破了傳統的以政府為導向的單中心治理模式,構建以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多中心治理主體來治理。本文以政府、企業和社會作為城市環境治理的主體,發揮各方的作用來促進生態環境的治理。
關鍵詞:呼和浩特市;環境問題;多中心治理
近年來,呼和浩特的城市環境質量日趨下降,一方面,呼和浩特市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資源利用效率低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不合理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將會導致呼和浩特市的環境日趨惡化。
多元化治理模式是公共管理研究領域出現的全新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權利應該分散,而不是集中在政府手中,應該由多種主體進行治理。管轄要交錯,比如像生態環境的治理要發揮社會多元主體的力量,進行共同的治理,該模式富有效率與活力,能夠適應新時代城市化發展的需要。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城市生態環境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相關案例,并結合呼和浩特市城市環境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適合城市化治理的多元主體治理模式。
一、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治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政府在生態環境治理中有弊端
第一,政府作為生態環境治理的單一主體。在城市環境治理方面,政府不可以成為單一的治理主體,要發揮多元主體治理的作用。呼和浩特市的城市環境治理還是以政府為主導,其他主體參與的較少,沒能很好的發揮企業、公眾等主體的參與度。
第二,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呼和浩特市是民族自治區之一,相較于東部發達地區經濟水平還是落后幾年。用在環保方面的資金也就更少,基礎設施不夠健全
第三,在城市及環境治理中已經建成的設施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政府部門意識到自己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增加了,包括用于人力、財力、物力方面。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由政府與企業共同承擔,但是建成后其治理效果遠不如預期所想的。
(二)企業缺乏責任感
企業主要是以營利為目的組織,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有些企業采取非法的手段,將自己企業產生的廢氣、廢水,私自接管線排出,嚴重違背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在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問題中,執法部門對違規企業進行整治,但法律并沒有規定罰款的金額,比起企業治污所投入的基礎設施,繳納罰款顯得微不足道。
(三)公眾、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得不到發揮
在生態環境的治理過程中,公眾是有知情權的,享有環境保護方面的權利。但是呼和浩特市長期以經濟效益為優先考慮,忽視了公眾對環境的訴求,公眾不能有效、合理的參與環境治理,也不能掌握一手環境信息,公眾獲取相關信息依舊是從政府的公告中獲得。
非政府組織具有非營利性、獨立性、志愿性等特征。在我國,環保NGO就是環境保護民間組織,以保護環境為目的而組建起來的社團。呼和浩特市環境NGO在社會的上認可度偏低,公眾的參與度不高,環保意識不強。
二、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多元治理對策
(一)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1明確政府的角色、轉變政府職能
多中心治理模式倡導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由政府、市場主體變為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三維體系。政府發揮的是引導、控制和提供服務,而不是過去那樣命令市場和社會主體的權利運作,由單一中心模式轉變為多中心治理模式,以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政府應該積極鼓勵引導其他主體對城市環境治理發揮作用,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執政效率。
2加強地方政府的監管機制
第一,社會公眾應加強對執法部門的監督機制。依據法律法規進行執法問責,通過執法問責機制的建立,形成對相關環保部門的監管,環保部門加強以身作則,提高業務能力與素質。改變以前各自為政的形態,集中有效執法力量,共同治理環境污染。
第二,制定相關的懲錯體制,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懲罰力度。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懲罰力度,學習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事先沒有采取污染治理的措施而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給予賠償費的懲罰,賠償費要比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高的多。于是,企業家經過權衡就會做出理性的選擇,去治理污染,以至于不被罰更高的賠償金。
(二)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作用
1形成多元聯合運營方式
在環境治理的策略中,采取多主體聯合起來治理的經營策略。例如,在呼和浩特市可以采取將印染、造紙、食品等高污染企業合并,減少企業的數量,增加企業的質量,將這些企業集中在一個安置點,進行統一的集中排污治理。治理方法上,也可以采取區域間企業聯合起來,以投資入股的方式組建大型的污染處理企業。
2建立以市場為主體的資金多元化
當前,環境治理的主體還是政府,對環境治理進行投資。我們要打破這種常規的治理模式,建立以市場為主體的多元投資、融資渠道。也就是多中心治理中提到的拓寬融資渠道,使之多元化、社會化。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企業作為主體,介入第三方的力量,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污染治理中。
(三)發揮公眾和非政府組織的補充作用
1對公眾加強生態環保意識
在多元化治理的模式下,除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社會參與、執行外,還應當發揮公眾的作用。為公眾樹立“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加強對公眾環保知識的普及。將工作落到實處,防止環境治理中出現反彈,維持良好社會生態的局面。
2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非政府組織的培養與扶植
第一,要改變目前非政府組織對政府組織的依賴性,政府可以通過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證其獨立性。在資金的獲取方面,非政府組織可以通過政府的引導與扶植和企業進行合作,獲得資金的來源,不至于將政府作為單一的資金來源渠道。
第二,構成非政府組織的主體大多來源于社會公眾,與政府強制措施不同的是,非政府組織是由社會上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員創辦,因其特殊的地位與身份,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感召力,可以發揮政府所起不到的功效。
(三) 結語
本篇論文通過專門對呼和浩特市地區的生態環境分析,對其治理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提出了城市治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參與力度,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治理。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麥金尼斯.多中心治理與發展[M}.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2]李英. 呼和浩特市水環境現狀及未來展望[J]. 環境與發展,2020,32(11):236-237
(內蒙古科技大學?01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