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鈺瑩
在我們老家北面的河道上有一個渡口,那里沒有橋,只有一條船,運送著過往的行人和貨物。
它長年累月地守在那里,碼頭算是它的家。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呀,一根木樁是它全部的家當。每當夜幕降臨,船工將要收槁回家時,會把錨鏈與木樁相系,這可是維系它安全的唯一依靠啊!自然界的風霜雪雨,酷暑嚴寒,它無時不在飽嘗,沒有人想著為它遮風擋雨,恐怕就連它的主人也從來沒朝這方面想過。夏天,有時暴雨一個勁地往它身上傾瀉,它不會沉沒;狂風想掀翻它,它搖擺著身軀與其奮力搏擊。最后結果是:暴雨,暴怒而退;狂風,甘拜下風。
隆冬,河面結上冰層,當行人需要渡河的時候,主人又會讓它破冰駛進,它總是義無反顧,砥礪前行。
有時超負荷的運載,把它大部分的軀體都壓浸在水里,它默默地承受著,頑強地支撐著......那里從沒發生過翻船、沉船事故。
有人把它比作拉套的老牛,我認為這還不夠,因為老牛起碼還要向它的主人乞求溫飽,而這條船一無所求。
它一生漂泊于水面,一生都在人們的腳下度過,天生注定不會被人們仰視;它含辛茹苦,默默無聞,只有奉獻,不求回報。如果要問它到底向人們奉獻了多少,也許只有日月星辰才會清楚。
我敬佩那條船只,更敬佩像船只那樣的人。
老師小語
習作以第三人稱“它”的口吻,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講述了一只船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一生,頌揚了像小船一樣默默奉獻卻不求回報的人。
【作者系山東臨沭縣雙語實驗學校五·3班學生,指導并置評:張軍】
399250058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