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江
公辦幼兒園鄉鎮全覆蓋,初中、小學入學率100%,中、高考質量持續領跑全州,無重大校園安全事故發生。“十三五”期間,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教育“成績單”。
巴東教育現象,早已為人津津樂道。高位運行的背后,巴東城鄉教育不均衡、貧弱學生上學難等影響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長期未得到根本解決。
“將教育打造成巴東的第一張名片!”2016 年,該縣縣委、縣政府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新要求。巴東,向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再出發。
信陵鎮光明小學教師宋斌元,在城區工作10 多年,見證了學校從“超級大班”到“標準班額”的變遷。
2016 年以前,她所任教的班都是“超級大班”,最多的班接近100 人?!澳菚r候,我每天都忙于批改作業、試卷,根本沒有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闭勂疬^去,宋斌元唏噓不已。
一個教室,滿滿當當全是課桌,最前排緊挨講臺,最后排靠著墻壁。如此擁擠的“超級大班”,曾是巴東城鎮學校的普遍現象。
為解決城鎮“超級大班”現象,巴東縣投資1.75億元、招商引資2.1 億元,在江南、江北分別新建神農中小學、明德外國語學校。2018 年以來,神農中小學、明德外國語學校先后招生,全縣累計增設100 多個教學班,信陵鎮、官渡口、野三關等城鎮學校迅速“瘦身”。
既為城鎮班“消腫”,又為鄉村?!皬娚怼?,巴東縣雙向發力,統籌解決“城鎮擠”“鄉村弱”問題。
官渡口鎮火峰小學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學。因住宿條件簡陋,教學設施落后,當地學生一度流失嚴重。該鎮爭取改造薄弱學校資金745 萬元,修建1600 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1600 平方米的綜合樓,改建學生廁所、運動場等設施。隨著條件改善、質量提升,當地學生紛紛回流。目前,火峰小學有在校學生300 多名,成為官渡口鎮規模較大的鄉村學校。
巴東縣實施教育“改薄”和能力提升項目221 個,累計投入1.68 億元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投資3261 萬元添置教育設施設備,改善鄉村學?!坝苍O施”。
同時,采取城鄉結對幫扶,探索“名校+弱校”“對口支援”辦學模式,建立學校之間管理互通、師資共享、質量共進、文化共建、捆綁考核運行機制,提升鄉村學校“軟實力”。
沿渡河鎮民族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胡某寶,是個不幸且又“幸運”的姑娘。她自幼喪母,父親為精神病患者,生活無依無靠??恐黜棁抑鷮W政策,才順利上了學。得知她的情況,時任沿渡河鎮黨委書記黃祖貴,當起胡某寶的“代理家長”,為她解決衣食住行等困難。在黃祖貴的倡議下,當地愛心企業紛紛伸出援手,為她捐錢捐物,幫助她渡過難關。如今,這個女孩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微笑,自信又樂觀地生活著。
胡某寶的經歷絕不是個例。巴東縣建立健全資助政策體系,以精準識別為基礎,構建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無縫隙、全覆蓋的扶貧資助體系,讓貧困家庭的孩子“義務教育有保障、中職教育不花錢、普通高中不發愁、考上大學不擔心?!?/p>
2016 年以來,全縣共資助學生27 萬余人次,資助金額2 億多元。其中,2020 年資助學生62273 人次,落實資助資金4788 萬余元;辦理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10234 人次,貸款金額8000 萬余元,實現了“應貸盡貸”;為參加當年普通高考、被大學院校錄取并自愿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5000 元,累計資助資金1400 多萬元。

“最美教師”表彰大會

巴東縣神農中小學
完善的助學體系,覆蓋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學段、縣域內所有公辦和民辦學校、所有家庭困難學生,有效保障了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實現了“不讓一個貧弱學生失學”的目標。
為解決適齡殘疾兒童入學問題,巴東縣還大力開展送教活動,將課堂搬到殘疾兒童家里。據統計,全縣累計送教1000 余人次,為殘疾兒童每月送教至少兩次。同時還在茶店子鎮、野三關鎮新建特校,從根本上解決殘疾兒童入學問題。
大支坪鎮民族中心小學教師鄒慧是個“90 后”姑娘。入職以來,她多次參加該縣組織的“三科”統編教材培訓,積極參加校本研訓活動。在學校教研團隊的幫助下,鄒慧成為學校的骨干教師。
2018 年春,她在全州教師技能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2019 年,鄒慧入選湖北省學科數字資源研發教師,協助資源短缺地區基層學校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困惑和難點。
2020 年,她被州教育局表彰為教育科研優秀個人。
教師是教育第一資源和核心要素。巴東大力實施教師成長工程,引導教師爭當“四有”好老師,提技能、強師德、促發展。“十三五”期間,宋發剛、程祖南、鄧秀武等100 多名教師獲得國家和省部級表彰,20 多名教師被表彰為全州教育科研優秀個人,500 多名教師被州、縣表彰為“四有好老師”“最美教師”。全縣擁有縣級以上教育專家20 多人,各類學科帶頭人200 多名,縣級以上骨干教師近1000 人。2020 年11 月,信陵鎮光明小學教師向艷萍榮獲《湖北教育》“教研名師”“銀獎”,成為全州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
為提升校本研訓質量,2016 年起,巴東縣在官渡口鎮初級中學、信陵鎮民族實驗小學分別創建教研示范基地學校,定期開展專題教研與教學觀摩活動,發揮各學校優勢學科與優秀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結合實際,各中小學選擇周期短、操作易的“草根課題”開展研究?!笆濉逼陂g,全縣中小學結題40 多個,參與研究的教師有1000 多人,教師獲省級以上教育科研獎勵近2000 項。該縣教研室主持完成的省級教育規劃課題《科學人文素養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獲中國科技協會“科技成果一等獎”。
為助推疫情下教育教學工作,2020 年春起,該縣教育局、總工會聯合舉辦網絡教學研訓及征文競賽評選活動。疫情期間,全縣組織網絡研訓64 場次,在線觀摩公開課44 節,做主題報告95 場次,交流發言67人次,做到教師、學生參與全覆蓋。圍繞疫情形勢教育教學改革這一主題,全縣征集教育教學論文700 多篇,評獎660 篇,并遴選部分優秀論文匯編成集,提升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軟實力”的增強,提升了教育競爭的“硬實力”,巴東教育已步入內涵發展的快車道,人民群眾“上好學”“讀好書”的需求正在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