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曉波 胡 波

如今,甲骨文手機表情包已經成為斗圖圈的“新寵”。意蘊深遠的傳統文化符號與一些網絡流行詞產生了一系列“化學反應”。設計者將幾何化的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動物,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整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愛的甲骨文動態識字卡片,讓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躍然眼前。這套表情包的設計者,也是“漢儀陳體甲骨文”字庫設計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楠及其團隊。“甲骨文的設計與推廣應該是結合當下的,活化的,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測、拒人千里的文化符號?!标愰f。
的確,甲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至今審讀和鑒賞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讓人內心空靈寧靜,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現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點困難,甚至根本無法識別這些上古時代的文字。一方面是豐富燦爛的文化資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現代閱讀方式之間存在隔膜,如何打通這個文化隔膜,是傳統文化復興傳承的關鍵。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紅說明,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普通大眾,重新煥發出活力,只是缺一個契機,需要借助新的傳播方式,讓其重新綻放出生機。當然,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對傳統文化扎扎實實的研究基礎之上,也需要對大眾文化的傳播規律、方式和媒介有著深入了解?,F代科技是傳統文化創新的催化劑,讓傳統文化具備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尋找到文化科技創新的“痛點”,力求達到最有效的融合方式。唯有這樣,古老的語言文字、文化的創新才會擁有更加精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