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冰
(景德鎮學院,景德鎮,333000)
陶瓷裝飾紋樣是在漫長歷史發展中積淀下來的重要藝術創作產物,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歷經多次考驗。事實上,傳統陶瓷花鳥紋作為一種有著自身鮮明特征的獨特藝術表達語言,所具有的復雜隱身含義和豐富的表達能力,值得我們給以應有的關注和重視。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當代陶瓷藝術也同樣亟需引入更為靈活的思維模式,為藝術創作和創新提供支持,從而走出窠臼。因此我們需要對部分特殊的方式加以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結合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文化思想的進步,將傳統花鳥紋樣引入到現代陶瓷藝術的創作中來。在當代陶瓷中引入傳統花鳥紋紋飾,不僅有效提升了藝術家對陶瓷創作的興趣,同時也在客觀上成為推動當代陶瓷藝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作為陶瓷作品中最為常見的裝飾紋樣,傳統花鳥紋有效地展現出陶瓷的藝術魅力。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傳統花鳥紋樣從自然界的花卉、鳥中提取抽象元素,按照人類的審美規律對其點、線、面加以重新排列和組合,借助繁復的紋樣達成獨特的視覺效果。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柔和美好的線條相互交織,凸顯出本身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而其中的植物紋樣更是復雜而多樣,纏枝紋、牡丹紋、梅花紋、卷草紋、菊花紋等常見紋路之外,還有秋葵紋、薔薇紋、梔子紋、靈芝紋等等。而不同的植物紋樣在整體特征和脈絡走向上往往有著較大的差異,并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不斷得到完善。部分植物紋路在陶瓷藝術中的運用是有著自身獨特的象征意義的,在很多現代陶瓷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人類使用鳥類作為紋樣的歷史非常悠久,如鴛鴦紋、雁紋、鳳凰紋等等,都是陶瓷藝術創作過程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幾種紋樣。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借助寫意手法或者寫實手法將不同種類鳥類的不同神態、動作完美地再現出來,形成獨特而富有美感的紋路。
傳統花鳥紋通常都有著自身鮮明的特征,一般蜿蜒盤旋,具有極強的曲線韻律感強,設計方面多以虛實結合的手法為主。在形式上,包括單獨的花紋、鳥紋以及兩者相結合的紋樣。而且傳統花鳥紋一般在構圖上都非常嚴謹,普遍具有較為深刻的內涵。但是在藝術設計中,只有經過細致的思考和設計,才能夠將這些圖案擺放的具有美感。二方、四方連續以及喜相逢等,都是傳統花鳥紋的常見構成形式,其中二方連續的構成形式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早的紋樣之一,在原始社會的彩陶器上就已經有了大規模的應用,主要特征在于方向性明確,常見的包括穿插交錯、左右延伸、上下延伸等等,循環反復、疏密結合,具體如圖1所示。而四方連續則是使用一種或者多種紋樣構成復雜單位,然后以此為基礎逐步拓展到其他位置上,通常在碗盤邊緣或者平口位置較為常見,具體如圖2所示,畫面非常完整,整體構圖飽滿。除此之外,喜相逢也同樣是陶瓷作品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獨特紋樣,以兩種紋樣回旋往返形成圓環結構,首尾相接,形成一種獨特的對稱美。這種紋飾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的彩陶上,具體如圖3所示,均衡感和穩定性都非常出色。

圖1 二方連續

圖2 四方連續

圖3 喜相逢
如上文中所介紹的那樣,現代陶瓷藝術中仍然繼承了大量傳統花鳥紋樣,但是在構成上也同樣有所發展。除了繼承了上文中所介紹的二方、四方連續之外,點、線、面這種基礎的花鳥紋元素在不同的組合方式之下,給予了現代陶瓷紋飾以更為豐富的風格。在陶瓷繪畫中,點、線、面為基礎的裝飾方式隨處可見,這也是飛鳥圖案、花卉圖案的重要構成要素,并且彼此之間存在客觀的影響。
如,寧鋼教授作品《金色年華》(圖4)中,設計了圓形的開窗,而窗口中則引用了傳統的纏枝紋,紋路靈動,線條優美,色彩亮麗,形象夸張地以西洋手法展現了蓮蓬、蓮花以及鷺鷥等紋路,并且融入到傳統的纏枝蓮圖樣中來,兼具中西方藝術特色。

圖4 《金色年華》
事實上,點、線、面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并且具有多樣的變化,并不是生硬的符號。而這種變化為陶瓷藝術的創作帶來了不同于以往的視覺感受。在構圖的過程中綜合運用點、線、面,可以帶來更為嚴謹的結構和更強的韻律感。部分情況下,點、線、面會綜合運用到分散、重復等多種不同的排列方式,從而給觀賞者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以陶瓷藝術創作目的為基礎,靈活選擇點、線、面來構圖,以此為基礎表達個人的情感和對藝術的理解,從而將裝飾紋樣和器物造型完美地融合起來。
當代陶瓷藝術中,經常會借助構圖來展現其紋飾的節奏、韻律等動態的要素。構圖形式較為多元,如交叉構圖、圓形構圖、兩邊平分構圖、偏重構圖等,都是當代陶瓷藝術中較為常見的構圖形式。相對于我們更為熟悉的常規繪畫來說,陶瓷繪畫同樣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值得我們給予應有的關注和重視:不僅要考慮畫面的載體,同時也要考慮三維和二維空間下,花鳥紋在構圖形式上的差異。因此我們在構圖的具體設計過程中,要對題材和器型之間的關系給予重點考慮,還要考慮使用何種紋飾、何種布局才能夠獲得更好的藝術效果。如采用對角布局結構,那么畫面會形成分散的感覺;采用“之”字布局結構,則畫面會形成空靈巧妙的感受;采用上空下重的布局結構,那么畫面會給觀賞者以下墜之感受;而采用上重下空的布局結構,則會讓觀賞者產生壓抑的觀賞體驗。除了上述常規的、規律的構圖布局結構之外,還有扇形構圖、多邊形構圖等,但是無論何種構圖形式,都必須把握布局的重心所在和整體的平衡性。
如寧鋼教授作品《和合》(圖5),借助粉彩和色釉的完美融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和傳統表現形式截然不同的觀賞體驗,展現了大自然中仙鶴怡然自得的神態,仙鶴在荷塘之中展現了不同的身體形態,神色安逸,或低頭小啄,或昂首向天,搭配鮮花,形成了一幅極具現代氣息的畫面。這幅作品凸顯了“家庭和諧”、“中國和世界和諧”、“人和自然的和諧”等意境,并借助散點構圖的方式,凸顯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同時畫面的整體布局、色彩、線條等,也同樣展現了作者扎實、深厚的藝術功底。 一件空白的瓷器,就仿佛一張等待作畫的白紙一樣,有著無限的可能。無論是點、線還是面,都是陶瓷繪畫創作過程中的重要要素,只有靈活地運用這些要素,選擇合理的構圖形式,才能夠完美地將陶瓷藝術的魅力展現出來。紋樣裝飾、色釉輔助、合理構圖,將會賦予陶瓷作品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圖5 《和合》
陶瓷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先民們創造了陶瓷之后,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得到了持續的發展。而時至今日,陶瓷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大量傳統花鳥紋成為陶瓷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并對當代陶瓷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出了歷史的連續性和邏輯性。而只有新的設計思路為依托,融入自身的特點,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在當代藝術中引入傳統花鳥紋,吸收新的藝術元素和文化,迎合當代審美,并將我國傳統藝術要素和西方藝術要素有機的整合起來,為整體審美價值的提升做出更為積極的努力。
客觀上來說,隨著傳統花鳥紋的不斷發展、完善,陶瓷藝術的圖像語言得以進一步拓展。而之所以陶瓷藝術得到了更多藝術家們的青睞,根本原因就在于:相對于大機器生產的陶瓷制品來說,手工創作的陶瓷作品,無疑攜帶了更多的個人情感。而作為時代發展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種新型藝術表達形式,當代陶瓷藝術充分凸顯了時代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傳統被不斷的創新和重組。因此,花鳥紋在圖案不斷的重組、重構之下,被賦予了更多的可能。這不僅凸顯了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同時也將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的藝術特色融入其中。基于此的紋樣創新,不僅深受當代藝術潮流的影響,而且逐步將探究性的手法和跨裝的裝飾紋樣發展成為主流創作方向。
思想的轉變、時代背景的變換以及材料本身魅力之間,必然有著客觀的內在聯系,并共同推動著陶瓷藝術的持續發展,而且也在客觀上使得傳統花鳥紋不再局限于技術,擺脫了“匠氣”。傳統花鳥紋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始終作為陶瓷藝術的重要藝術表達語言和創作方式而存在,生命力旺盛,并且以各種不同的紋樣展現了人類的文化和智慧。而本文中所重點討論的當代陶瓷藝術,要在對傳統紋樣加以吸收和繼承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吸收、引進外來創作技法、創作理念,賦予陶瓷作品以時代感,充分凸顯出當代美術多元化特色,形成了一大批兼顧美學觀念和工藝技術的優秀陶瓷作品。
深入挖掘當代陶瓷藝術創作中花鳥紋樣在色彩、造型、意境等方面的美,始終是陶瓷藝術發展的重要方面?;B紋兼具了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情感和民族特色,因此應和時代文化內涵相結合,成為激發人們開展陶瓷藝術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傳統花鳥紋樣在當代陶瓷中的運用,賦予陶瓷以新的靈性,展現了人和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系。所以,我們要從時代背景出發,將這些紋樣靈活運用于陶瓷藝術創作中來,賦予當代陶瓷藝術作品以靈魂。
傳統花鳥紋帶著不同時期的文化特征,不僅在陶瓷作品的裝飾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創作精神的重要體現形式。創作者要積極主動地吸收、繼承傳統花鳥紋,并對其加以現代化的改造、融入,激發自身創作熱情。傳統花鳥紋在當代陶瓷藝術創作中,以特定載體為基礎,綜合運用點、線、面等要素,充分展現出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傊挥芯o跟時代步伐、揚棄地吸收傳統技藝,才能夠保證陶瓷藝術的鮮活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