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霞麗 黃欲曉 韓彰桂 楊紅英 滕澤雄
導讀:發展設施辣椒周年生產,育苗是關鍵,掌握育苗技術要點至關重要。從場地選擇,苗床、水肥設施及育苗基質準備,品種選擇,種子消毒與催芽,播種與苗期管理及嫁接后煉苗等方面介紹了室內辣椒嫁接苗潮汐式育苗技術流程,以期為辣椒機械嫁接育苗提供技術參考。

辣椒是茄科辣椒屬蔬菜,是廣西地區主栽蔬菜品種,也是廣西秋冬種單一蔬菜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已經成為廣西部分地區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作物。
基質穴盤育苗是辣椒栽培的重要措施,秧苗質量直接影響辣椒的長勢和產量。 目前主要育苗方式為傳統的噴淋育苗,即采用上部噴淋的方式供水供肥,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造成水肥浪費。潮汐式育苗技術與之相比具有如下優點:①節約肥水。根據辣椒不同生長階段配制營養液,科學平衡供應養分,利于生長發育健壯和增產潛力的充分發揮;②清潔衛生。 采用無機肥料,沒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場地;③省力省工,易于管理。不需要中耕、翻地、鋤草等作業,省力省工,水肥由供液系統定時定量供給,管理方便;④有利于實現農業現代化。 常規育苗澆水不均易造成邊際效應,使秧苗長勢不整齊,大小苗現象嚴重,而潮汐式育苗供水供肥均勻,所以辣椒秧苗長勢整齊,而且育苗海綿疏松透氣不板結,肥力供應充足,便于機械嫁接操作,切接口比較容易愈合,使嫁接成活率有所提高。
從場地選擇,苗床、水肥設施及育苗基質準備,品種選擇,種子消毒與催芽,播種與苗期管理及嫁接后煉苗等方面對適合辣椒機械嫁接苗的潮汐式育苗技術流程進行詳細介紹。
選擇干凈平整、通風透氣的房間,室內面積8 m2以上,室內通水通電,周圍無高大樹木、建筑或山體遮擋。 育苗室四周交通便利,室外可通小型運苗車輛,育苗室所在地灌溉水質和空氣優良,符合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
潮汐式育苗是一種新型的灌溉育苗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將播種后的穴盤固定擺放在育苗槽中,用控制系統定時從下部緩慢往育苗槽內注水或營養液,通過滲透作用使水或營養液由下而上浸潤整個基質或海綿后,再將剩余的水或營養液抽回儲液,以此一漲一落類似潮汐的方式進行灌溉育苗。
苗床培養架的設計與安裝:苗床培養架長1.8 m、高2 m、寬0.6 m,用安裝貨架的材料支撐起來,共5 層,每層間隔0.35 m,最底層為肥液儲藏室, 每層用硬塑料材料作成長1.75 m、 寬0.57 m、高0.1 m 的托盤,并統一在一側開直徑為3 cm 的孔用于排水,分別固定在架子上,通過水泵和定時器形成循環系統。


因為在室內,所以必須選擇人工補充光源。 選擇2 紅3 白的植物人工補光光源(紅光與白光燈的比例為2∶3), 每層需要安裝5 根燈帶作為補光光源。
經過多次試驗,選用海綿作固定基質,配合定植籃,以泡沫板為種植育苗板進行育苗。 先將海綿用清水浸透,再把海綿塞進定植籃,最后把定植籃塞進提前穿好孔的育苗板里。
室內配備空調1 臺, 育苗室的溫度固定在28℃,適當通風。
營養液的成分包括植物生長發育所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 辣椒營養液成分包含的元素有12 種:碳(C)、氫(H)、氧(O)、氮(N)、磷(P)、鉀(K)、鎂(Mg)、硫(S)、鐵(Fe)、錳(Mn)、鋅(Zn)、鈣(Ca)。 生產用水用凈化過的潔凈水,pH 值5.8~7.0,礦物質含量均符合農用水要求。
欽州冬種辣椒應在10月上旬播種,11月中下旬定植,第2年3月至5月底上市;夏秋辣椒應該在5月中旬播種,6月底7月初定植,9月初開始大量上市。 以1年1 茬的秋冬種栽培為例,應選擇抗病、耐低溫、高產的品種,砧木選擇日本根基,接穗為線椒品種桂椒3 號。
①溫湯浸種 將砧木種子和接穗種子分別掛好標簽放入55~60℃溫水中,攪拌至水溫30℃,再浸泡6~8 h,利用物理方法,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
②催芽 將浸泡好的種子均勻撒播到墊有育苗紙的育苗盤上, 并覆蓋一層用水濕透的紗布,放在28~30℃的環境下催芽。噴水并保持紗布濕潤,當8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辣椒砧木種子和接穗種子須同時浸種催芽。
把露白的種子直接播入育苗板(提前將定植籃放入育苗板,定植籃里塞入海綿塊)內,砧木和接穗須同時播種,分開播入2 個不同的育苗板內,并做好標簽。 育苗板株行距0.05 m×0.05 m。 種子應淺播,播種深度0.8~1.0 cm。 每個海綿孔播1 粒種子。播種后,根據情況,適當噴水,保持濕度90%以上。
采取恒溫管理方式,種子出芽后,晝夜保持溫度28℃左右,白天適當通風。
春冬季每隔8 h 浸泡1次, 每天浸泡3次,每次10 min。 夏秋季每隔6 h 浸泡1次, 每天浸泡4次,每次15 min。 使用定時器自動抽水浸泡。
種子出土后,海綿塊濕度在90%左右;子葉展開至3 葉1 心,海綿塊濕度70%~85%;嫁接時海綿塊濕度保持60%~75%;煉苗時濕度保持80%左右,定植前1 天讓海綿吸足水, 海綿塊濕度在90%左右,便于定植后緩苗。
主要選擇生長型水溶肥和鈣鎂型育苗肥輪換更替使用,先使用生長型水溶肥,1 個星期后根據幼苗長勢更換鈣鎂型育苗肥, 前者促進莖葉生長,后者促進根系生長,如果出現徒長,可以用3000 倍的矮壯素或葉綠素(根據使用說明操作)調節。
選擇2 紅3 白的植物人工補光光源(紅光與白光燈的比例為2∶3),每層需要安裝5 根燈帶作為補光光源。每天光照時間10 h/d。使用定時器定時,每天光照時間為8:00~18:00。
營養液pH 值要求6.5~7.0, 每個星期更換1次,視苗的生長情況而定。
辣椒的接穗與砧木同時播種育苗,至4 片真葉張開,莖直徑2~3 mm,高13~15 cm 時,進行機械嫁接(荷蘭自動嫁接機,管接),將嫁接后的苗放在有淺水的種植槽里,蓋上塑料膜和遮陽網靜待嫁接口愈合。 3 天后根據溫度和水分的情況進行短時間的通風,6 天后傷口基本愈合,可以移到潮汐育苗室進行15 天左右的育苗,水肥管理辦法與潮汐苗相同。
將潮汐嫁接苗放進有少量水的托盤里,放在半蔭蔽的地方煉苗2~3 天即可出圃。
病蟲害防治應以綜合防治為主,可采取物理防治技術,使用化學藥劑時,應按照毒性弱、殘留期短的原則進行選擇。 主要方式如下:一是入口處、窗戶都布置防蟲網,有效避免大型害蟲進入室內;二是加強室內的管理,保證環境干凈且適宜;三是懸掛黃板防治蚜蟲, 病害防治時始終牢記預大于防。
潮汐嫁接苗可用裝有少量水的塑料袋裝箱或者用泡沫箱直接裝箱運至種植田塊種植,要求淋足定根水,如不能及時種植的,放回裝有少量水的塑料袋或泡沫箱擱置1~2 天。 移栽前1 天,噴1次送嫁藥,167 m2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 g+阿泰靈(6%寡糖·鏈蛋白可濕性粉劑)20 g+3.2%甲維鹽·氯氰微乳劑10 g+15 kg 水噴霧。
潮汐式育苗易于實現水肥耦合智能化閉合循環利用和“零排放”、節水、節肥、節工效果顯著,符合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彰顯出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由于辣椒嫁接潮汐式育苗是初試,尚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不足,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才能不斷推廣潮汐育苗技術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