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供電分公司 李 玨 何 平 顧楊青 白 銳
電力大數據在電力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領域得到較普遍的研究和應用,在對外增值服務中的價值尚有待挖掘。本文概述電力大數據的特點,分析其在外部應用中的價值作用,并提出拓展電力大數據對外增值服務所需關注的若干要點。
電力大數據來自電力生產和電能使用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個環節,包括電網運行、設備管理、營銷服務和企業管理等各類數據,蘊藏著反映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和客戶服務狀況的豐富信息。研究機構和電力企業在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開展電網安全評估、負荷預測、線損管理、設備狀態評價、客戶細分等方面開展了諸多探索研究和實踐應用,為電力企業提高運營效率、經營效益和服務質量起到了有力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用電量、負荷等數據能夠準確體現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是發展數字經濟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在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亦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
電力大數據來源于電力企業的規劃建設、電網運行、設備管理、營銷服務等各個專業領域,存儲于PMS(生產管理系統)、EMS(能量管理系統)、OMS(調度管理系統)、CMS(營銷管理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等各專業信息系統。
電力大數據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與經濟活動的高度相關性,國內外諸多研究采用多種方法對此進行了實證分析和論證。以用電量為例,郭鷹等(2010)通過對1995年至2008年期間浙江省11個地市的工業用電量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指出工業用電量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相關,且工業用電量是反映經濟形勢的先行指標,用電量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為1.55,認為可以用來判斷經濟趨勢。張慶(2012)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協整分析,通過對我國1980——2011年間全社會用電量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證實全社會用電量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協整關系,GDP與用電量的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張龍(2012)通過對2008年以來我國GDP與全社會用電量曲線的對比,提出用電量是GDP的先行指標,GDP則是用電量增長的決定因素和源動力。張昊等(2014)采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對GDP、人口數量等統計數據與用電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檢驗,認為用電量與GDP、人口數量等存在密切關系。這些研究采用了不同方法,對用電量與經濟活動之間的正相關性做出了肯定結論,為電力大數據在對外增值服務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隨著電力信息化的日臻完善和電力物聯網、智能電表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電力大數據不僅具備規模大、增長快、類型多樣等典型的大數據“4V”特征,還具有比傳統經濟統計數據的采集更及時,對經濟社會運行狀況的反映更客觀,數據顆粒度更精細等獨特優點。
電力大數據與經濟活動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性的特點,使其承載著更及時、更客觀、更精細反映經濟社會運行狀況的豐富信息,其價值不僅體現在為電力企業提升生產經營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等內部應用,在服務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產業升級轉型,服務企業持續經營、服務社會和諧發展等外部應用方面也有著巨大的價值。
(1)服務政府科學決策:利用全社會、各地區及行業層面的電力大數據,融合GDP、工業增加值等宏觀經濟指標,可以分析宏觀經濟態勢,跟蹤產業結構變化,研判行業景氣程度,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及時客觀的信息支撐,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
(2)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利用三大產業、各地支柱產業及重點行業層面的電力大數據,結合行業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開展行業產能分析、產業轉型分析、園區發展評價等數據應用服務,可以全面掌握行業發展態勢,及時識別發展瓶頸,促進支柱產業、重點行業和園區健康發展。
(3)服務企業持續經營:根據企業用電數據與其生產經營狀況的相關性,利用企業用電量、負荷率等數據,可以分析企業用電特征及變化趨勢,評估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識別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為企業提供電力信用評級,向金融信貸和征信機構提供電力獨特視角的征信輔助服務,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4)服務社會和諧發展:利用豐富的電力大數據資源,還可以對社會公眾關注的智慧城市建設、低碳綠色發展、污染企業治理、脫貧攻堅等方面的進展狀況和變化趨勢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與評價,助力社會和諧發展,推動城市高效運行。
電力大數據具有更高時效性、更細顆粒度的優點開始受到社會各界重視,國家電網公司“數字新基建”亦明確提出建立電力大數據應用服務體系,培育高價值數據服務產品。電力企業可以在近年來探索實踐的經濟景氣指數、行業景氣指數、電力經濟地圖等應用基礎上,圍繞電力大數據價值挖掘,進一步拓展外部應用,形成系列化的電力大數據增值服務主題,如圖1所示。

圖1 電力大數據增值服務典型主題
電力企業的電力大數據增值服務正處于探索研究和試點應用階段,初步研究與實踐經驗表明,電力大數據增值服務的開展,需要重點做好服務體系和協同機制的建立,并不斷夯實數據基礎,優化完善分析方法與工具以及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以此推動電力大數據增值服務產品成熟發展,促進服務效率和質量持續提升。

圖2 電力大數據增值服務體系示意圖
(1)聚焦增值服務需求,建立高效服務體系。重點從業務、管理和技術三個方面,整合多專業數據資源和優勢能力,為市場需求提供便捷、高效、合規的數據信息服務。在業務方面,需要關注市場需求調研與分析,確保數據服務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在技術方面,需要學習借鑒國內外企業數據增值服務的成功案例,制定敏捷的開發流程,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緊貼數據服務需求實現服務產品的快速迭代開發;在管理方面,需要立足電力企業實際,優化完善服務流程,形成協同高效的管理機制。如圖2所示。
(2)融通多源數據資源,搭建高質量數據集。根據電力大數據的外部應用需求,開展數據溯源,評估數據質量,對涉及多個數據源的數據進行融合,形成高質量的數據集,為對外增值服務夯實數據基礎。
(3)選取實用方法工具,提高數據分析效率。電力大數據巨大的數據規模、異構多樣的數據類型為數據分析帶來難度和復雜性,需要充分利用數據中臺功能,選取實用的分析方法,部署高性能的分析工具,最大限度提高數據增值服務效率。
(4)建立協同運作機制,提升增值服務能力。根據數據分析應用需求,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內外部人財物資源,并不斷積累和提煉成熟模型、有效方法和算法案例,形成模型庫、方法庫和案例庫,促進業內知識共享和交流,持續提升數據增值服務能力。
(5)加強信息安全管理,確保敏感信息零失密。電力大數據蘊藏著電力企業及其用戶的諸多敏感信息,在外增值服務過程中務必遵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運用數字水印、區塊鏈等安全技術,加強全過程受控管理,確保自身商業秘密和用戶敏感信息零失密。
結語:與傳統的經濟統計數據相比,電力大數據承載著反映經濟社會運行狀況的豐富信息,具有更及時、更客觀、更精細等特點。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這些特點使其在服務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產業升級轉型,服務企業持續經營、服務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應用價值。電子大數據對外增值服務伊始,需要在數據基礎、方法工具、運作機制、信息安全等方面著重突破,建立有效的電力大數據應用服務體系,培育出系列化的高價值增值服務產品,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推動“數字新基建”和提質增效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