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化朝
摘? ? 要:針對核桃低產低效園改造,提出了合理間伐、嫁接改良、加強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加強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控、科學調整園區規劃等綜合配套技術,以實現低產低效園提質增效目的。
關鍵詞:核桃;低產低效園;提質增效;綜合配套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2-005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64.1? ? ? ?文獻標志碼: B
1? ?合理間伐、合理密度,改善光照
1.1? ?早實品種核桃園
平地、緩坡核桃園,可采用隔行或隔株間伐成4 m×5 m或4 m×6 m的株行距;山地梯田核桃園,一般1個臺面1行,臺面寬>20 m的可間伐成兩行;臺面寬<8 m的,隔臺1行,株距一般為4~6 m。樹距梯田堰根2 m以上,距堰邊1.5 m。
1.2? ?晚實品種核桃園
平地、緩坡核桃園,可采用隔行或隔株間伐成6 m×8 m或8 m×9 m的株行距;山地梯田核桃園,一般1個臺面1行,臺面寬>20 m的可間伐成兩行;臺面寬<8 m的,隔臺1行,株距一般為6~8 m。樹距梯田堰根2 m以上,距堰邊1.5 m。
2? ?深翻擴穴,增施有機肥,合理追肥
無立石的核桃園可進行深翻擴穴,一般深度為80 cm。結合深翻施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生物菌肥等;立石較多的核桃園,機械粉碎核桃修剪枝條,進行木削秸稈覆蓋,增加有機質。施足發芽花前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株施尿素0.5~1.0 kg;重視幼果膨大肥(6月),株施氮、磷、鉀復合肥1.5~2.5 kg;施好硬核肥(7月),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5~1.0 kg。
3? ?適地適樹,高接換優,改良品種
3.1? ?預培養主干樹形的冬剪和芽接新梢
核桃樹冬剪時,在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進行樹形改造。一是將樹干上所有的主枝和大枝全部鋸掉,按照樹形培養要求將位于培養主枝位置的中小枝條(直徑<5 cm)基部保留5~10 cm長短截。二是樹干保留高度為3~3.5 m。三是在樹干上需要發枝而缺枝的部位,可用鋸橫向切割長度10 cm左右,深度達到木質部即可。四是可保留一個粗度3 cm左右的枝條,以增加光合面積,增強樹勢,待枝葉茂盛后再進行處理。
春季核桃萌芽時(3月20日),從主干高1.0 m以上開始留芽,呈螺旋狀上升,插空排列;干徑在5~6 cm時,全樹留芽8~10個;干徑在6~9 cm時,全樹留芽10~15個;除所留芽外,其他萌芽全部抹除,芽接新梢間隔20 cm左右。
3.2? ?掌握好嫁接時期
核桃夏季芽接或綠枝接最佳時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嫁接成活率達到96%以上。5月10日以前,接穗生長不充實,木質化程度低;進入7月后,降雨增多,溫度升高,樹體養分消耗大,傷流大,嫁接成活率低。
3.3? ?嫁接方法
方塊形芽接:選擇砧木光滑部位切一方塊形樹皮,用嫁接刀輕輕挑起樹皮,不要取下,以防切口失水。在接穗上選擇飽滿芽切取下與砧木上大小相同的方塊形芽片,迅速嵌入砧木切口,保持緊密接觸,用條帶綁緊。一般芽片長度1.5 cm、寬度1 cm,芽內維管束保持完整。
改進綠枝接法:在接穗半木質化時利用進口嫁接膜進行綠枝劈接,嫁接膜只需纏緊接口和接穗即可,待接芽成活后,嫁接膜會自然風化脫落,不需要解綁,操作簡單,嫁接速度快,嫁接成活率可達95%以上。
3.4? ?實生大樹高接換頭技術
前些年,各地核桃產區用實生苗建園較多,雖然樹齡已達8~10年,但是產量較低,質量差,難以適應當前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選用新品種進行改接。一般在春季核桃枝條萌芽前對需要改接的實生大樹進行抹頭重剪,合理調整樹體光照結構,為下一步嫁接做好準備。5—6月在新發的當年生枝條上進行嫁接。
3.5? ?嫁接后接穗和砧木處理
嫁接后10~15 d應及時抹掉砧木上的萌芽,以免影響接芽生長量。在接芽上方留2片復葉剪砧。接芽枝條長到25 cm時,要及時從接芽以上20 cm處剪砧。芽接后7 d,實施復綁,有利于提高芽接成活率和接芽生長量。新梢長到30 cm以上時,及時解除綁縛物。
3.6? ?加強肥水管理
一般在核桃嫁接結束后10 d禁止果園澆灌、追肥。待新梢長到15 cm以上時,再灌溉、施肥。8月15日左右采取摘心措施,提高枝條木質化程度。
4? ?合理修剪,因樹造形,通風透光
4.1? ?適宜的修剪時期
休眠期修剪較秋剪或春剪營養損失最少,有利于增強樹勢和增加產量;核桃樹冬季修剪不會削弱樹勢,對于翌年的枝條生長和產量沒有影響。
4.2? ?低效郁閉園樹形改造技術
早實核桃樹形選擇高光效主干形改造。
晚實核桃郁閉園選擇高干開心形改造:整株樹體保留3~6個主干枝,枝條著生空間布局合理,抹掉中心干領頭枝,在所保留的各主枝上留取2~3個側枝。修剪時以疏除過密大枝,回縮延長枝、下垂枝為主,拉開樹體骨架,確保通風透光。
5? ?加強花果管理,提高核桃產量和質量
5.1? ?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采用人工授粉可提高坐果率18%~26%。如果遇惡劣天氣,人工授粉增產效果更明顯。常用的授粉方法主要有:①噴粉法,即將采集處理好的花粉裝入噴粉器中,對樹冠均勻噴施,噴頭勿直接接觸花序柱頭;②懸掛授粉法,即在雄花花粉未散落時,將雄花序采下綁扎成束,掛在樹冠上部,使其花粉自然散落,達到授粉目的;③抖撒授粉法,即將花粉裝入通透性好的紗布袋中,綁在長桿上,在樹冠上方搖撒。
5.2? ?疏除雄花,集中養分
疏雄的最佳時期是雄花萌動前21 d,常用方法是人工摘除或用鐵鉤鉤除。單株樹體雄花合理疏除量為全樹總雄花序的90%~95%,剩余雄花量完全可以滿足授粉需要。據調查,雄花疏除量在95%以上的樹體,坐果率能提高25%~30%。
5.3? ?合理果實負載,提升品質
一般核桃疏果適宜時間在生理落果后7 d,通常在雌花受精后25~35 d。一般在1 m2樹冠中以保留60~100個果實為宜。首先去除弱枝或弱枝上的幼果,或將其與弱枝一起切開;每個花序有3個以上的幼果,視結果分枝的強度,可以保留2~3個,果實在樹冠內部均勻分布。
6? ?加強病蟲害防治
每年秋冬季節及時清理果園內的枯枝、病果,集中燒毀,以減少越冬病蟲源,清除病蟲越冬場所。采果時避免損傷枝條,從而減少傷口和傳帶病菌介體,達到防病目的。秋季深翻,蓄水保墑,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
春季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死越冬病蟲。生長期根據不同病蟲的生長規律,適時進行防治,以防病蟲蔓延。近年來,各地核桃舉肢蛾、天牛、黑斑病、炭疽病發生嚴重,影響了果品產量和質量,防治工作尤為迫切。
6.1? ?云斑天牛
每年6—7月人工捕捉成蟲;也可以用藥棉球或毒棉簽堵塞蟲孔,并用泥封住蟲孔,防治效果良好。
6.2? ?核桃舉肢蛾
封凍前深翻園地,消除樹下落葉雜草,消滅越冬幼蟲。6月上旬成蟲羽化前,用23%對硫磷膠囊劑300倍液或40%辛硫磷500倍液噴灑樹盤。幼蟲脫果前及時清理落果,提前采收受害果,減少翌年蟲口密度。6月上旬至7月下旬幼蟲蛀果期,每隔10 d左右噴1次25%西維因600倍液。
6.3? ?藥劑防治爛果病
發芽前,噴3~5波美度石流合劑,消滅越冬病菌;落花后,噴100%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5月下旬和6月中旬,各噴1次100%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月上中旬噴100%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
80%戊唑醇4 000倍液;8月上旬可噴25%咪鮮胺乳油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
7? ?調整規劃園地,改建排水系統
7.1? ?作業區的規劃
作業區作為核桃園的基本生產單位,其地塊面積大小和方位,應當與整個園區所處的立地條件、土壤結構及主干支道等協調配套。
7.2? ?園區道路的規劃
一般中型和大型園區應該由主路、支路和作業道組成。主路寬度不小于7 m,支路寬度不小于5 m,作業道寬度不小于3 m。
7.3? ?防護林的規劃
防護林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土壤沖刷,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減小風速,防止大風災害,一般在水嶺和溝邊栽植。
防護林一般寬15~18 m,防護林行距3 m、株距1.5 m。果園南部防護林距果樹20~30 m,北部距15~20 m。北方地區常用作防護林的樹種有楊樹、榆樹、旱柳、臭椿、白蠟、側柏、黑松、山定子、山楂、杜梨、皂角、核桃楸、楓樹等,灌木類有檉柳、花椒、荊條、紫穗槐、酸棗、刺玫等。
7.4? ?排灌系統的規劃
排灌系統是加強核桃園科學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可結合果園立地條件、土壤結構和地形狀況修建水庫、塘壩、蓄水池等,保障園區果樹用水;果園排水系統一般主要是以挖排水溝解決排水問題。排水溝之間的距離可根據地下水位、年降水量和最大降水量及土質而定。常用的排水措施有:在果園地面挖掘明溝,排除地表徑流。排水溝應修在梯田的內沿,又稱背溝,比降與梯田一致;設置暗溝排水,地下埋置暗管或其他補充材料,形成地下排水系統,此舉可將地下水降低到要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