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摘? ? 要:在種植農作物時,如果農產品想要實現增產,就需要在種植技術和管理上實現科學化,削弱環境的局限性。對蔬菜進行種植時,應當盡量遵循綠色環保理念,而旱地栽培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可將其應用于北方干旱的環境中。基于此,以旱地為例,對北方蔬菜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論述了該栽培技術的具體內容,為北方旱地蔬菜的種植提供一定參考,從而提升蔬菜種植的產量,為廣大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北方;旱地;蔬菜;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2-006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3? ? ? ?文獻標志碼: B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蔬菜業已經實現了轉型,發展方向會盡量追求零污染與零危害,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綠色健康的蔬菜。為了優化蔬菜生長環境,避免蔬菜在生長過程中受到侵害,需要不斷地對旱地栽培技術進行改善。而且,北方與其他地區相比,在自然環境條件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應當對蔬菜栽培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提升北方旱地蔬菜栽培技術水平,提高蔬菜的整體種植產量,降低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北方旱地蔬菜栽培技術現狀
眾所周知,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由于地理位置與條件的不同,南方多雨水容易出現水澇,而北方雨水很少容易發生干旱。正因為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北方水地逐漸減少,而旱地則變得越來越多,種植旱地農作物成為了北方的一種趨勢。面對此種情況,北方地區在蔬菜上的供求變得越來越不平衡,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蔬菜的需求。如果想要有效緩解蔬菜供求矛盾,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北方自然條件,對蔬菜栽培技術進行創新,從而提升北方蔬菜的產量[1]。只有加強旱地蔬菜種植技術的研究,才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對蔬菜的需求。
另外,還應當注意,一年中北方有半年處于冬季,這使得農作物的生長時間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最大化地提升種植收益是種植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種植人員應當根據不同品種蔬菜的生長時間、成熟時間進行合理劃分,對土地及時間進行合理應用,這也是當前很多農戶所采取的種植方式,能夠產生更高的經濟收益。
2? ?北方旱地蔬菜栽培技術
在北方旱地進行蔬菜栽培時,應當采用合理的栽培技術,為蔬菜栽培提供一定保障。若是在栽培技術上出現了問題或不足,將會對蔬菜質量和產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種植人員應當在旱地蔬菜栽培技術方面給予高度重視。
2.1? ?選地
在對蔬菜進行栽培前,需要先選好栽培的土地,其對蔬菜的種植將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蔬菜的產量。所選擇的土地,不僅要能夠抗旱,還要能夠蓄水納雨。另外,所選擇的土地也要較為肥沃,土壤中擁有較高的肥力,并且土質較疏松,具有非常好的保水能力。在所有土地中,最為理想的便是溝壩壤土地。土地選擇工作結束后,還需要清理土地,做好滅茬工作,以便能夠將雨水全部蓄積起來。此外,在進入冬天前及早春時節,都需要進行整地處理,做好抗旱處理工作。
2.2? ?覆蓋地膜
在北方栽培蔬菜時,覆蓋地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對于保障蔬菜栽培質量和產量來說具有重要作用。覆蓋地膜時應當選準時機,趁雨覆蓋,其主要是能保持土地本身的溫度,對周圍環境進行改善。需要注意的是,覆膜時不可過高,通常保持在5~8 cm是最理想的。若是地膜高度太高,那么將會造成蒸發面積太大,所產生的效果也會變得很差。從上述內容中能夠了解到,地膜的覆蓋要趁雨進行,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可以有效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提升土壤溫度,對于蔬菜的栽培工作能夠起到積極作用[2]。
2.3? ?施加底肥
因為北方旱地土壤中含水量很低,栽培蔬菜時對于追肥的利用率相對較低,難以將肥料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從而對蔬菜的種植和生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面對這一情況時,底肥的施加便顯得格外重要,也成為了蔬菜栽培過程中關鍵環節之一。當進行施肥時,所施加的底肥在總體施肥量中占比要達到80%,還應當將化肥和農家肥進行有效融合,主要是將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進行融合[3]。
另外,蔬菜栽培面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施肥量,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施肥。底肥的施加除了能夠起到保水的作用外,更為重要的是有利于蔬菜產量的提升。
2.4? ?蔬菜品種選擇
在對蔬菜進行栽培時,品種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黑龍江地區更要注意蔬菜品種的選擇,應當盡量選擇具有良好抗旱能力及適應性的品種。在種植時,應當根據具體的蔬菜品種對栽培時間進行選擇,這主要是因為不同蔬菜的種植時間存在一定差異[4]。除了選種以外,還要重視壯苗的培育工作,這項工作要根據時令季節而進行栽培。當對苗床土進行鋪設時,土壤和肥料的比例應當為2∶1,并混合鋪勻,菜畦深應當達到25 cm,當對蔬菜種子進行播撒后需要對其澆水,之后覆蓋地膜,出苗后則需要再對其進行噴水。整個過程的開展都需要掌握好時間,切勿造成幼苗老化等問題。
2.5? ?合理選擇種植時間
在北方旱地進行蔬菜的種植,最為重要的是水分供給,然而不得不承認旱地所需要的水分大部分依賴于自然降水,即雨水。但是,雨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而且也是人力所無法控制的,所以在栽培蔬菜時就需要對種植時間進行調節,讓蔬菜的生長期處于雨季,充分發揮雨熱同期的作用,而蔬菜的成熟期則是在秋季[5]。如此一來,才能夠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讓蔬菜實現優質高產,并且能夠使得蔬菜上市時間處于淡季,這對于蔬菜的銷售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也能夠滿足人們在淡季對于蔬菜的需求。例如在種植西紅柿時應當將時間確定在5月下旬,而套種田則要選在6月中旬,這樣當西紅柿處于生長旺季時就能夠處于雨熱同期,即7—8月,能夠滿足西紅柿對水分和溫度的需求。這樣西紅柿成熟上市的時間則在9月下旬,正好處于銷售淡季,在價格上則要提升1~2倍,從而大大提升了經濟效益。
2.6? ?菜田管理
北方地區和其他地區存在很大差異,要根據所栽培的蔬菜品種及菜苗的具體情況開展菜田管理工作,主要是勤于鋤地和松土,避免發生干旱。在雨天后,還需要對蔬菜進行施肥處理,此時施肥能夠產生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施肥過程中應當格外注意的是,肥料一般是尿素和人類的排泄物,一般每667 m2田地中需要施加排泄物肥料50擔、尿素5 kg,需要進行挖坑施肥,在菜苗發育過程中施肥次數應當達到3次。另外,根據蔬菜生長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將所有枯枝老葉全部修剪干凈,從而保障菜苗健康發育。
2.7? ?掌握病蟲預報
在病蟲預報環節,全程要對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跟進,以便有效采取防護措施。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生了病蟲害,不僅需要做好預防工作,而且要進行全面治理,及時對害蟲進行撲殺,從而降低蟲害所帶來的損失[6]。當利用農藥治理病蟲害時,要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化學農藥,盡量選擇和使用生物農藥,以此有效降低其對農作物所產生的毒害作用。另外,還可以選擇無毒農藥,禁止使用劇毒農藥,從而保障所栽培的蔬菜是健康的。
2.8? ?控制株距和行距
對旱地蔬菜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是北方十分干旱的天氣及嚴重缺水的環境。基于此,則需要在對蔬菜進行栽培時對行距加以控制,主要是利用小株距、大行距對蔬菜的栽培進行控制,針對于個體與群體兩者間競爭水和肥料的情況進行調整,從而有效緩解干旱問題對蔬菜產量所造成的影響[7]。通過相關實踐能夠了解到,北方地區對于蔬菜的栽培,針對小行距保持在40 cm左右即可,大行距則要達到70 cm,使得每株蔬菜間的距離最低為40 cm。相關試驗顯示,每667 m2應當種植西紅柿苗3 500株,此密度能夠獲得良好的種植效果,促使西紅柿苗健康生長,產量也能夠達到最高。與此同時,還可以采取一膜雙行種植模式,除了可以有效確保個體能夠實現正常的生長以外,還能夠發揮出增產作用。
3? ?小結
如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健康、綠色的蔬菜受到了人們的追捧與青睞,然而在北方旱地種植蔬菜時,因為土地非常干旱,再加上較為嚴重的缺水問題,嚴重影響了蔬菜的栽培。但是,旱地蔬菜栽培具有很多優勢和特點,如方便、高產等,這也使得旱地蔬菜栽培技術成為了很多研究人員和農戶重點關注的問題。所以,如果想要有效解決北方旱地種植蔬菜的問題,還需要對栽培技術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提升旱地蔬菜栽培技術水平,從而為人類造福。
參考文獻:
[ 1 ] 魏敏.北方旱地蔬菜栽培技術的思考[J].種子科技,2020,38(16):84,86.
[ 2 ] 劉建芳.我國北方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建議[J].區域治理,2019(4):225.
[ 3 ] 成研.我國北方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建議[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11):71.
[ 4 ] 曹蕾.冬春季節北方蔬菜設施栽培調控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20(24):7-8.
[ 5 ] 王璟瑞.北方旱地蔬菜栽培技術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8(3):52.
[ 6 ] 閆廣富.北方旱地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17):34.
[ 7 ] 韓安紅.現代農業蔬菜栽培技術淺析[J].農家參謀,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