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
摘? ? 要:作為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生產資料,農藥被廣泛應用于農作物種植管理中,但其也是一種含有劇毒成分的化學藥劑,在使用過程中,如果不注意控制其使用的劑量以及科學的處理方式,則很容易造成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最終會隨著生態系統和食物鏈進入到人體當中,對人類的健康生長造成影響。所以,在種植活動中,為了保證其最終不會在人體中殘留,在使用過程中應當合理控制使用劑量,在保證農作物最終產量和對環境的保護下進行農藥的使用,實現環境與農作物品質的雙贏。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環境保護;農藥污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2-007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43? ? ? ?文獻標志碼: A
在農業種植中所使用的農藥一般都是通過人工合成的有機物或者無機化學物質。由于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生產的農藥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數量龐大,這些農藥在使用過程中一部分會對病蟲害產生作用,還有部分農藥無法被利用,會存在于自然界中,且農藥在生產、銷售、運輸以及使用的過程中都有可能進入生態系統當中,進而對自然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所以,必須加強對于農藥不合理使用問題的監督和管理,將農藥給自然和人類健康所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1? ?對農藥過量使用問題進行治理的必要性
1.1? ?通過對農藥的治理可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在以往的種植模式中,為了提高產量,大量地使用農藥的現象比較常見。雖然通過農藥能夠有效地殺死各類農作物病蟲害,但是同時也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進而影響人們的飲食安全和生態環境。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向好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對于食品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嚴格。如近幾年,健康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相對于傳統食品而言,雖然價格昂貴,但是因為其不含有各類農藥殘留,已經擁有了廣泛的銷售市場。而這些綠色食品則是在優越的農業資源以及健康無污染的生態環境中生長出來的,這些優良的生長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則很難恢復。為了應對目前市場對于無公害農作物的大量需求,維護良好的耕作環境,有必要對農藥過度使用問題進行大力治理,以推動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進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1]。
1.2? ?限制農藥不合理使用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需求
綠色農業是指利用目前先進的科學種植技術、種植設備以及科學的農作物管理經驗,減少傳統農業模式中化肥、農藥大量使用的農業發展模式。其最主要的特點即是綠色,通過綠色農業,能夠促進農產品的優良品質以及食用安全,最終達成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協調統一的目標。所以,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無污染是進行綠色農業的發展基礎,而減少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使用則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首要任務[2]。
1.3? ?限制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保證人體健康的需要
在種植過程中,大量地使用農藥雖然能夠有效地防治病蟲害,但是同時也會對農作物和環境造成影響,而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經過長久的積聚后則會進入人體,進而對人體造成危害。此外,過量的化學藥劑和化肥不僅能夠通過農作物內的殘留進入人體,而且還能夠通過被污染的水源、土壤等在其他植物中積聚,然后再經過家禽類或者魚類最終進入到人體內[3]。農藥殘留以及所使用的激素藥物過多,在人體內進行積聚,會極大地增加人們患癌癥和其他各種疾病的概率。在物質條件極度豐富的今天,人們對于所食用農作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保證自身的健康,人們開始以無公害食品代替以往的食品,且對于農作物中的藥物殘留,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必定會引起大量消費者的注意。所以,合理限制農藥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的使用,不僅關系到食品質量安全,而且還與人們的飲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息息相關。
2? ?農藥多方面危害分析
2.1? ?農藥污染對于人體健康的危害
農藥既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而且還是對各類生物都能夠產生危害的化學物質,所以也存在著有毒的屬性。農藥能夠通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膚進入人體,且無論何種方式都能夠對人體造成損傷,如人體一次吸收過多的農藥會引起急性中毒,且農藥在人體內長時間的積累也會引起慢性中毒現象[4]。食用未經清洗或者清洗不合格的蔬菜和水果同樣能夠引起中毒現象,且某些劇毒性的農藥能夠通過人體內的脂肪和汗液進行溶解,不僅會對皮膚造成損傷,而且還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2.2? ?農藥對于環境的危害
在眾多環境污染的因素中,農藥對于生態環境的污染尤為嚴重,如果環境中的污染含量超過最低值,則可以稱之為存在污染,而環境中的污染物含量超過了衛生標準或者生物標準,就可以稱之為嚴重污染。實際上,農藥對于環境的污染不僅會對農作物造成污染,而且還會對水源和空氣造成污染。
2.2.1? ?對于水源的污染
農藥進入水圈中能夠進行循環和擴散,進而污染到整片水域,在世界的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和萊茵河中都檢測出敵敵畏殘留,由此可知農藥一旦進入到水域中,將會對水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2.2.2? ?對于農作物和土壤的污染
過量地使用農藥不僅會在植物中造成大量的農藥殘留,而且未經植物吸收的農藥成分會通過種種方式滲透到土壤當中,對土壤造成污染。且農藥中含有大量的殺菌劑,無論是土壤中的有害菌種還是有益菌種都能夠將其殺死,如土壤中的氨化細菌。
2.2.3? ?對于空氣的影響
依據農藥在大氣環境中的空間距離不同,對于大氣的污染可以分為3個帶,且各個層次的污染程度均不相同。首先是農藥進入空氣的藥源帶,在這一層次上空氣中的農藥成分最重,且隨著高度和范圍的擴大,農藥的濃度會逐漸稀釋,而在藥源帶最外層的就是第二帶。第三帶則是空氣中農藥濃度最低的一帶,但是無論是在哪一帶,由于天氣原因和空氣的流通,大氣中的農藥殘留都能夠借助外部環境傳播到數千米以外[5]。此外,大氣中的農藥濃度還受農藥的品種以及天氣因素影響,如具有高度揮發性的農藥品種往往能夠長時間地停留在大氣中,且在大風季節能夠增加農藥的擴散面積以及擴散速度。
從以上可以看出,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不僅會使農作物的品質下降,而且還會破壞生態環境中的土壤、水源以及大氣,所以,農藥使用問題已經成為破壞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限制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在今后的農業發展模式中,應當限制農藥的過量使用,盡量采取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的方式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將農藥對于自然的破壞降到最低。
3? ?減少農藥使用的措施與建議
3.1? ?建立對于病蟲害防治的新思路
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提高,在農業生產中進行病蟲害防治時,其主要的治理方式不僅僅局限于化學防治,通過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式同樣能夠起到不錯的防治效果。如作為新型防治技術的生物防治,由于其具有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病蟲害防治時間持久,且防治效果好等眾多優勢,受到了農作物種植者的廣泛好評。通過生物防治方式來維持種植區域中的生物多樣性,以此來保護農作物,不僅能夠減少種植區域的害蟲密度,維持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平衡,而且還能夠提升農作物的最終品質[6]。
3.2? ?大力發展植物類農藥
植物類農藥不同于傳統的化學農藥,其以植物類為主要成分。植物類農藥在使用過后能夠迅速分解,且不會對環境和農作物產生影響,因而具有毒性低的特點。此外,使用植物類農藥不容易使害蟲產生抗體,且成本較低,所以該類農藥無論是在防止環境污染還是促進農業健康持續發展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
3.3?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技人員和農民的科學素質
一是要對當前在崗的農業技術人員開展專業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農藥的使用知識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知識等,使其能夠在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其指導能力;二是要加強對現代農民培訓工作,通過開展培訓班、座談會等方式,培育現代高素質農民,讓他們認識到農藥過量使用的危害性,學習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推動現代綠色農業的發展。
3.4? ?加強農藥市場管理
對于農藥市場的管理必不可少,農業主管部門應引導農藥市場規范化運行。一是要求從事農藥經營的單位經過經營資格審查并取得資格證后再進入市場,且單位所有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工作,提高農藥經營的規范性;二是要取締不具備相關經營資質的農藥經營單位,并予以嚴厲處罰,杜絕不合格農藥的銷售渠道。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農藥在使用過程中會對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影響,無論是土壤、水源還是大氣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在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減少農藥的使用,提倡生物防治和植物類農藥治理的方式已成為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 1 ] 許立根.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1):288.
[ 2 ] 李愛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科技致富向導,2014(35):18,20.
[ 3 ] 張瑜.病蟲害防治中農藥使用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19(2):57.
[ 4 ] 唐明麗.果樹病蟲害防治中的農藥污染及治理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90.
[ 5 ] 李東明.病蟲害防治中農藥使用常見問題及對策[J].種子科技,2017(4):107.
[ 6 ] 史玉萍,郝曉艷.淺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