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翠
摘? ? 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農業生產水平也取得了很大進步,各種農作物的栽培技術也逐漸成熟。水稻在我國的糧食作物中占據著關鍵位置,在大部分地區得到了廣泛種植。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通過高產栽培技術,再結合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可以使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使農民的經濟效益得到保障。基于此,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2-0081-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435.11? ? ? ?文獻標志碼: B
病蟲害對于水稻的健康生長具有嚴重的威脅,甚至對于水稻的質量與產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情況嚴重時,還會給農戶造成十分嚴重的經濟損失。但是如果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利用農藥防治病蟲害,在水稻品質無法保證的同時,周邊的生態環境也會遭到嚴重的破壞,甚至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所以要加強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并進行積極推廣,促進水稻種植事業的發展,提升水稻質量和產量。
1? ?水稻病蟲害現狀
對于我國水稻的種植來說,通過袁隆平先生的不斷研究,其栽培水平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水稻總產量得到了不斷提升,水稻品種也逐漸增多,但是由于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而造成的水稻病蟲害問題也越來越多。水稻病蟲害的主要特點是分布十分廣泛,同時暴發力也相對較高。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使水稻病蟲害的發生率得到了明顯提升,一些嚴重的地區甚至顆粒無收。基于此,為了能夠使這一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相關研究人員需要對病蟲害進行全面分析,并通過實地考察,利用有效的方式解決病蟲害,而這個方式的前提是盡量不要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2?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及其推廣意義
水稻的產量和質量與種植過程中對水稻生長的經營及管理有密切的關系,并且這一過程也深受人們關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食品的質量與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特別是針對水稻,人們在購買過程中對稻米的質量與安全更為重視。據相關研究與報道可知,病蟲害是農作物(特別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巨大威脅,也是影響其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必須要采用綠色、安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通常農戶在發現水稻遭受病蟲害的侵擾時,一般會通過農藥噴灑的方式防治病蟲害,但是此種方式很可能會使農藥殘留在水稻上,導致水稻質量無法保證,甚至可能會對食用水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對綠色、安全、科學的病蟲害防控技術的研究與推廣使用迫在眉睫,其在促進水稻產量提升的同時,還可保證水稻的質量與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同時為農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3?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3.1? ?科學選種與處理
水稻種子的選擇是水稻栽培的關鍵工作,在進行水稻栽培的準備過程中,對優質種子的篩選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種子的質量與水稻的產量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會對水稻的質量產生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在進行水稻種子選擇時,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土壤與氣候條件,選擇與其相適應的種子,并且要依據國家標準選擇種子,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在品種選擇過程中,要保證品種的多樣化,這樣可以方便對比,從而為日后的選種提供參考。同時,利用水稻種子處理技術,可以從種植源頭有效規避種植風險。以現有病蟲害的研究成果來看,成熟的種子處理技術已經普及了大多數地區。較常見的處理方法是用調配好的藥劑浸泡水稻種子或將藥劑與水稻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如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的使用,只需要在水稻種植前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晾曬后就可以直接播種,其對防治由高等真菌(如鐮刀菌、立枯絲核菌)引起的苗期病害效果非常好。拌種處理可以選擇機械操作或人工操作,只要反復拌勻種子與藥劑,確保兩者充分混合,就能使藥效正常發揮出來。不僅如此,種子處理技術還能使水稻出苗率大幅提升,保障了種子及幼苗的安全,為后續水稻種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1]。
3.2? ?生物防控技術
生物防控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在自然界中控制害蟲的天敵防治病蟲害對水稻的危害,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同時也維持了生態環境平衡。目前,生物防控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生物防控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一方面能夠達到消滅害蟲的效果,另一方面其對環境的保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稻鴨共育等。通常情況下,要求在水稻種植達到10 d以后,才將鴨子放入稻田中,同時要注意控制稻田中水層的厚度。
3.3? ?科學栽培
健康、科學栽培配合及時有效的田間施肥管理,是綠色防治病蟲害的又一有效途徑。眾所周知,水稻種植期間復合肥料的施用對水稻植株十分重要,但水肥情況一旦使用不當,就會為病蟲害提供良好的發育溫床,導致水稻深受其害。因此,應當施行科學栽培技術,借助水肥運籌,有效地控制水稻田間天敵和有害生物群落。農業研究者需要將栽培水稻的科學方法傳授給更多的水稻種植人員,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綠色防治水稻病蟲害的方法,借助生態鏈應對水稻的病蟲害問題。
3.4? ?化學防控技術
化學防控技術通常是指利用化學農藥控制病蟲害的一種方式,其在使用初期對病蟲害防控的效果十分明顯,但是如果長期使用,會影響水稻的質量,甚至會造成化學成分殘留,嚴重時還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此外,如果長期使用農藥,很可能會導致病蟲害出現抗藥性,所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利用化學防控技術控制病蟲害時,首先,要根據病蟲害的習性和特點針對性地選擇化學農藥;其次,需要盡可能地降低使用農藥的頻率,同時需要選擇低毒農藥防控病蟲害;最后,要確保農藥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科學把握化學農藥的實際用量,并把控農藥使用頻率和間隔期。
3.5? ?利用害蟲趨性誘殺
許多害蟲都有著趨光的特點,因此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在田間設置誘光燈的方式對成蟲進行誘殺,進而使田間蟲卵的數量得以降低。在實際操作時,一般通過頻振式殺蟲燈誘殺二化螟、黏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殺蟲燈的安裝高度一般需要離地1.5 m左右,燈與燈之間的距離為80~100 m,開燈時間以20:00~4:00為宜。使用時需要周圍環境溫度大于15 ℃,也就是從5月中旬開始到9月上旬結束。對害蟲誘殺最有效的時間是在天剛黑,因此要對殺蟲燈進行定期清理。另外,性誘劑主要對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害蟲雄蛾進行誘殺,進而讓雌蛾無法繁殖,使害蟲下一代的基數減少,降低為害度[2]。
4?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管理
4.1? ?樹立正確的綠色防控觀念
由于大多數種植水稻的都是農民,其對于綠色防控技術還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提高農民的綠色防控認識尤為重要,進而使他們對綠色防控技術有充分的了解。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時,也一定要對綠色防控觀念進行有效宣傳。傳統的病蟲害防治基本是通過噴施農藥進行,雖然防治效果很好,但是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很大,如水土流失、水質污染等,同時,近幾年農藥價格越來越高,使水稻的生產成本逐漸提升,并且我國現在一直在宣傳綠色環保理念,因此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強化自身的環保意識,重視綠色防控技術。隨著綠色防控技術的不斷應用,能夠有效地解決化學藥品對土地造成的污染,同時能夠使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成本更低,進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4.2? ?建立健全引導機制
為了達到更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需要從全局統籌安排防控措施,健全防控機制,結合水稻生產發展的實際狀況,完善水稻生產保護機制。例如,部分地區可根據水稻種植的現實情況建設特殊的示范基地,特別是普及綠色防控技術需要相應的制度扶持,或者農民可通過建設合作社達到提升水稻質量與產量的目的。
4.3? ?進行嚴格的監督
在種植水稻時,進行必要的監督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水稻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因此進行有效監管能夠使水稻產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有關部門可以建立健全水稻病蟲害監測系統,并結合互聯網技術,通過大數據對水稻的生長過程進行信息對比,進而明確水稻在生長階段的實際需求,從而更好地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保障水稻產量。
4.4? ?重視培訓
為了更好地達到水稻病蟲害防治目的,需要建立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組織,幫助農民開展技術培訓活動,并推廣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實現水稻產量與質量提升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的穩定。在培訓期間,可向農民介紹市面上所售各種農藥的成分,并推薦可使用的低毒性農藥,普及低毒性農藥的優勢,讓農民意識到低毒性農藥的使用對水稻質量和產量提升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一些重點種植區域,需要著重普及各類病蟲害防控技術。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來說,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農業發展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保障體系之一,是解決人們溫飽問題的直接因素,病蟲害對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基于此,降低病蟲害對水稻的為害,完善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對我國的農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 1 ] 周外平.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及其推廣應用[J].種子科技,2019(18):99,102.
[ 2 ] 謝尚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J].種業導刊,2019(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