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 喻陽琛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文件中,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為要素之一。在上述政策背景下,充分挖掘供電企業的數據資源便成為了應有之義。眾所周知,供電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上游,其在為下游企業客戶提供電能的同時,還將累積海量的用電量數據。通過分析工業用電數據,不僅能為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提供實證材料,還能為電煤生產企業調整產能結構提供市場需求信息。與此同時,隨著電煤生產企業對產能結構的優化,這又會在實現提質增效目標的基礎上,維護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安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供電企業的相關數據需在市場機制下傳導,所以這就引致出了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問題。本文在分析供電企業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前景之后,將提出實現其市場化應用的措施。
數據資產特征主要為:(1)不具有實物形態,數據資產是電網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記錄,由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構成,橫向覆蓋了電網企業生產運營涉及的所有領域,縱向貫穿了每項業務的價值鏈流程,存儲于信息數據庫中待提取。(2)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數據資產既能在單一溯源的情況下明確對應的權屬主體,也能在多個溯源的情況下識別數據資產在全生命周期各環節中、不同應用場景下各方權屬人存在的權利和義務,合理分配數據資產使用權占比。(3)預期能創造價值,數據資產蘊含的信息詳實的反映了電網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亦能折射出電力市場上下游的供需關系,既能為電網企業自身的發展提供支撐,也能為社會上的市場主體帶來效益回報。(4)創造的價值能可靠計量,存儲于信息系統中的原始數據通過層層篩選、建立標準、價值評級、加工處理和產品封裝等一系列為數據賦予資產化的處理流程后,形成價值可量化的數據資產。
數據資產是原始數據經過篩選整合后的裝載“器皿”,根據其特征描述能看出,數據資產的價值體現有兩個方面:一是滿足電網企業內部應用需求,強調數據資產對績效考評的支撐,助力提高企業內部經營能力。二是投入市場化運營,實現數據資產變現。縱觀數據資產的全生命過程,其經歷了抓取、標識、解耦、整合、存儲、交易等環節,從經濟學角度看,數據資產的每一階段操作事項均產生了成本,但是只有當該數據資產在市場上存在供需關系時,數據資產才具備了商品的性質,在交易時體現其市場價值,此時,數據資產市場價值的高低是綜合權衡了實際應用需要和數據加工全流程成本的結果。綜上所述,數據資產的價值在不同階段的價值體現不盡相同,因此需通過選取合理的評估方式對數據資產對不同階段的價值進行衡量,為市場化定價提供支撐。
在經濟學中存在著“信息悖論”的概念,即信息一旦被公開,其便不再具有市場價值。為了提高供電企業從數據資產市場化中所獲得紅利的能力,必然會進一步加強對數據產權的保護力度。保護數據產權需從兩個層面入手:(1)在國家法律體系建設中,將供電企業數據產權納入到知識產權范疇,使數據資產保護上升為國家意志。(2)在供電企業中需建立完善的核心數據保密體系,最終使數據資產成為市場的稀缺資源。
供電企業作為上游企業,其數據資產的需求方一般為下游企業或咨詢機構。隨著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的發展,未來的數據資產市場議價應進一步規范。筆者需要指出的是,供電企業固然對數據資產擁有完整的產權,但供電企業作為國企還應追求社會效益目標。因此,規范市場議價的目的在于,約束供電企業的市場經濟行為,在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中不僅需為供電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還應以“公共產品”的形態提高數據資產的外部性。
這里的生產力應看作為“社會生產力”,從上文2.2 中可知,供電企業數據資產遵循市場機制流向下游企業和咨詢機構,這必然為下游企業調整產能水平提供數據參考,也為咨詢機構的市場調研分析提供堅實的實證材料。這樣一來,在配置全社會的勞動時間時,便能沿著效率和節約的路徑展開,并以提高全社會的“產出/ 投入”比,而使數據資產的生產力因素得到顯現。當然實現這一點,數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至關重要。目前學術界普遍將數據的真實性、稀缺性、時效性、可靠性、準確性等作為構建數據資產評價指標的關鍵因素。
根據經濟學原理可知,數據之所以能夠成為資產,本質在于數據能夠為需求方帶來效用,或者說數據對于需求方而言具有使用價值。然而,數據若不在要素市場中進行交易,則它的使用價值仍不被社會所承認。從目前供電企業數據資產運維的現狀來看,管理層對數據資產的市場化配置意識還顯不足。這里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并未有意識的去了解客戶對供電相關數據的需求偏好,也未能形成數據資產市場化配置的議價能力。
受到數據資產的市場化配置意識不足的影響,供電企業在數據分類、維護、儲存中等方面存在不足,筆者將其稱為精細化管理能力存在短板。按用電主體分類,供電企業數據可分為:制造類企業用電數據、商貿類企業用電數據、家庭戶用電數據、行政事業單位用電數據等。從數據資產的市場化應用價值而言,細分出制造類企業和商貿類企業用電數據尤為關鍵。但在目前的數據分類管理中,則較為關注制造業企業用電數據,這就弱化對傳統商貿企業、電商企業數據的把握,進而將大大降低供電企業數據的資產價值。
供電企業作為數據資產的所有者,其需在要素市場中完成數據資產所有權的轉換,而影響轉換效果的重要因素便是:數據質量。調研發現,供電企業數據開發的客戶滿意度水平不高,即供電企業所提供的諸多數據還需客戶做進一步的開發與挖掘,而無法直接為客戶的產能水平調整或經營決策服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與上述3.1、3.2 所提到的問題有關外,還與供電企業的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團隊的建設滯后不無關系。
供電企業的數據來自于基層,而基層的數據又來自于電力銷售,所以需使基層部門重視數據收集與維護的重要性。為此,當前應培育重視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的企業文化。具體的措施為:(1)在物質文化建設中,應將部門的數據收集和維護質量納入績效考核中來,按季度對部門數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并落實部門主體責任。(2)在行為文化建設中,應加強對基層管理者開展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的崗位培訓,并在績效考核約束下倒逼他們重視數據資產的行為偏好。(3)在制度文化建設中,供電企業需建立數據收集、分類、維護的實施標準,這可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完成。
實施數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需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因此,當前需對客戶進行細分,在此基礎上建立多維度的數據質量評價原則。正如上文所述,供電企業需細分企業客戶類型,他們作為電力需求大戶,也必然會對電煤產能水平產生影響。隨著社會分工結構的不斷深化與細化,供電企業需對域內企業開展調研,并根據域內企業主營業務類型進行分類,如可分為制造類企業、傳統商貿類企業、電商平臺企業等,這就為電力需求數據分類提供了參考。
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對數據資產質量進行評價:
(1)數據資產完整性。原始數據信息具有完整性,是確保數據資產市場化貢獻的基礎,信息的缺失將會導致數據資產整體價值下降,即使通過干預手段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必要的維護成本,因此需要電網企業權衡技術應用和經濟性,選取綜合最優的方式維護數據信息完整性。
(2)數據資產正確性。擬作為商品出售的數據資產與其對應的客觀實體描述必須保持一致,避免“貨不對板”,數據資產所有的字段的信息都應該滿足既定的格式要求和值域范圍,是反映交易方聲譽的最基本條件,因此需要高度重視數據信息管控。
(3)數據資產一致性。數據資產來源于相同取數源頭且各項屬性相同的,在不同數據集合中的表現形式保持一致,杜絕相同數據在不同獨立系統中出現不一致的現象,因此必須統一數據資產取數的標準和來源。
營銷3.0 時代更加關注客戶價值創造問題,即供電企業應根據客戶對數據的需求,開展定制化的數據開發工作。為了節約供電企業的營銷成本,需對客戶進行分類管理。筆者建議,可根據企業客戶對供電企業的利潤貢獻度分為:優質客戶和普通客戶。對優勢客戶需開展定制化的數據服務,供電企業還應與優勢客戶建立在線聯系,在授權的基礎上優質客戶可共享供電企業的相關數據資源。
本文針對供電企業數據資產市場化應用的前景作出了分析,并就保障前景的落實提出了措施。具體而言,可以從:數據產權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數據資產市場議價進一步規范、數據資產的生產力進一步顯現等三個方面展開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