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洪羽

固定資產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具有數量多,價值高,使用周期長、使用地點分散、管理難度大等特點。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過緊日子”的要求,有效盤活并高效使用固定資產,有針對性地解決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何針對固定資產的采購、維護、出售、轉讓、報廢、損毀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關系到內部資產管理是否有效,是否能創造現有價值最大化的關鍵問題。
1.明晰責任。要強化和落實綜合管理職責,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頂層設計,明確固定資產管理要求。要切實履行固定資產監督管理職責,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機制,組織落實固定資產管理各項工作。要對固定資產管理承擔主體責任,并將責任落實到人。固定資產使用人員要切實負起責任,愛護和使用好固定資產,確保固定資產安全完整,高效利用。
2.健全制度。應根據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實施辦法或分類制定固定資產管理規定,進一步細化管理要求。認真對照管理要求,針對固定資產驗收登記、核算入賬、領用移交、維修保管、清查盤點、回收處置等重點環節,查漏補缺,明確操作規程,確保流程清晰、管理規范、責任可查。
3.加強內控。應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規定,強化固定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關鍵環節的管控。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與政府采購、財務、人事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管理合力。
4.核算入賬。要嚴格落實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等要求,按規定設置固定資產賬簿,對固定資產增減變動及時進行會計處理,并定期與固定資產卡片進行核對,確保賬卡相符。對已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在建工程,應當按規定及時轉入固定資產。
5.登記管理。加強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做到有物必登、登記到人、一物一卡、不重不漏。對于權證手續不全、但長期占有使用并實際控制的固定資產,應當建立并登記固定資產卡片。固定資產卡片應當符合規定格式,載明固定資產基本信息、財務信息以及使用信息,并隨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動態更新,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年度報告中如實反映。
6.清查盤點。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每年至少盤點一次,全面掌握并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數量、價值和使用狀況,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盤盈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等規定合理確定資產價值,按權限報批后登記入賬。出現固定資產盤虧,應當查明原因、及時規范處理。
7.權屬管理。切實做好固定資產產權管理,及時辦理土地、房屋、車輛等固定資產權屬證書,資產變動應辦理權證變更登記,避免權屬不清。涉及產權糾紛或不清晰的固定資產,應按照產權管理規定,厘清產權關系。
8.從嚴配置。在摸清固定資產存量基礎上,要合理提出配置需求,審核部門要嚴格把關,從嚴控制。固定資產配置能通過調劑等方式解決的,原則上不得重新購置。新購固定資產的,應當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等法律法規,并做好政府采購等履約驗收與固定資產入賬的銜接。嚴格按規定標準配置固定資產,沒有配置標準的,結合本單位履職需要和事業發展需求,厲行節約,合理配備。
9.規范使用。要加強固定資產使用管理,落實固定資產內部領用和離崗歸還制度,領用人要合理使用、妥善保管,出現損壞及時報修,避免閑置浪費或是公物私用。發生崗位變動應當按規定及時辦理資產移交,移交或歸還后方可辦理相關手續。
10.規范處置。明確固定資產內部處置程序,嚴格按規定權限履行報批程序,及時處置固定資產。對長期積壓的待處置資產,按“三重一大”事項履行集體決策程序,在規定權限內予以處置,切實解決“銷賬難”的問題。固定資產處置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出售、出讓、轉讓固定資產應依法依規進行資產評估,數量較多或者價值較高的,通過進場交易、拍賣等公開方式處置。確實不具備使用價值的處置資產,鼓勵通過網絡拍賣等方式公開處置。處置收入扣除相關稅金、評估費、拍賣傭金等費用后,按照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有關規定及時繳入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建立固定資產配置、使用、處置、評估、登記、清查等從“入口”到“出口”的“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5 月30 日,財政部令第35 號),2006 年7 月1日起施行。
2.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2015 年12 月23 日,財資[2015]90 號)。
3.《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核實管理辦法》(2016 年1 月20 日,財資[2016]1 號),2016 年3月1 日起施行。
4.財政部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年度報告管理辦法》的通知(2017 年1 月12 日,財資[2017]3 號),2017 年1 月12 日起施行。
1.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提升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重視梯隊建設,落實各單位資產管理員崗位“AB 角”或者“老帶新”制度,在機關各處室、直屬單位、大隊、中隊等設立資產協管員,資產體量大的單位還要組建專門的業務專家團隊,確保梯隊建設不斷檔、工作開展不斷檔。
2.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管理,切實把好資產“入口關”。探索技術創新,對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找出癥結,不斷創新,因地制宜地應用二維碼、無線感應、APP 管理、物聯網等新技術,進一步優化軟件系統功能,確保資產精準定位和動態管控。
3.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管理,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明確資產使用管理的內部流程、崗位職責和內控制度,充分依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動態管理優勢,做到賬賬、賬實、賬卡相符。
4.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管理,進一步規范資產處置行為。處置國有資產原則上應當按照規定程序進行資產評估,并通過拍賣、招投標等公開進場交易方式處置,杜絕暗箱操作。狠抓監督檢查,對臺賬查看、實地盤點、隨機抽樣(從資產系統隨機模塊抽點實物)、交叉檢查等檢查方式進行創新和規范,并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獨立參與各單位的資產盤點工作,嚴格依據政策規定查糾發現的問題。
5.在固定資產創新管理方面,創新課題開展固定資產、消防裝備APP 研發,通過手機APP 實現對固定資產、消防裝備的即時查詢、動態審批、移動盤點,通過REID 電子標簽技術實現自動盤點,通過GIS 衛星定位實現裝備二維圖層展示、車輛行駛里程和行駛范圍監控等應用,并結合執勤出動、訓練演習等數據信息,建立固定資產、消防裝備績效管理數據信息基礎,便于充分掌握裝備來源、去向和實際使用報廢情況。
6.在庫存物資創新管理方面,學習借鑒“云倉庫”“公物倉”庫存物資管理平臺模式精細化。實行“定崗、定位、定人、定責”,確保庫存物資從入庫、出庫、調撥、盤點做好流程化、全覆蓋。租借地方成熟云端資源,創新模式,支持手機端和電腦端同步操作使用,具備掃碼新增商品功能,將傳統復雜的物資入庫、出庫、查詢流程變得直觀、簡單、快捷,實現庫存物資管理“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