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波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鐵路選線是一項涉及多專業、多學科的復雜系統工程,是一件關系到全局的總體性工作,綜合性強,牽涉面廣[1]。潘國強[2]提出,選線方案要從環境的適應性、工程的可靠性、投資的合理性、兼顧多方利益、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等方面考慮,樂重[3]結合工程案例分析探討了綜合選線原則,即規劃選線、地質選線、環保選線、安全選線、處理好線路與重大地面與地下建筑物及特殊場地間的關系、綜合開發選線等,李立軍[4]分析研究了田德鐵路巖溶地區選線原則,薛興才等[5]結合安九鐵路總結了高鐵綜合選線工作。
隨著國家“公轉鐵”政策的實施,鐵路專用線的建設正在大規模持續推進,相較于干線鐵路,專用線設計具有不同的特點。余浩偉等[6]從總體設計角度,對主要技術標準、與各利益方的關系、工程措施方案等內容進行研究;魏文海[7]提出鐵路專用線在選線時應充分考慮“路內”和“路外”控制因素,充分征求地方政府和所屬路局的意見,比選出最為合理可行的設計方案。
本文以長風港區鐵路專用線選線設計為例,談談綜合選線的一些個人體會和認識,對類似鐵路專用線的設計工作能夠提供借鑒作用。
安慶港長風港區鐵路專用線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宜秀區、大觀區、迎江區境內,接軌合九鐵路安慶線,線路全長33.533km。本專用線響應長江經濟帶發展,響應國家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對推動長江干線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以及打通安慶港長風港區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提高鐵路集疏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在路網中,本專用線是合九鐵路安慶線的集散設施,建設后可形成長風港區鐵水、公鐵多式聯運系統,拓展鐵路覆蓋范圍、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優化路網布局;亦可擴大合九鐵路服務范圍,為合九鐵路貨運提升提供保障,從而提高皖南地區貨運鐵路的整體運輸效益。
安慶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是長江經濟帶南京至武漢之間長江北岸唯一一座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規劃成熟、工業基礎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地區公路、鐵路和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齊全,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
專用線由西向東經過安慶城區,居民密集,工業區成熟,針對項目所在地區特點,本專用線圍繞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區、公路(鐵路)立交、重要企事業單位等控制因素進行了大量比選。
根據接軌方案研究推薦意見,結合接軌點和港區站的地理位置關系,本專用線需東西向行經安慶市北部區域,安慶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已在城區北部規劃預留了六安景鐵路廊道,該預留廊道與本專用線均呈東西走向,因此可考慮利用該廊道布線。同時,作為長江北岸的沿江城市,近年來安慶城區向北發展速度加快,考慮到城市總規多年來預留的六安景鐵路廊道與既有鐵路通道相距較近,因此有必要研究專用線走行于城市規劃區外圍的方案。
沿預留廊道方案與沿外環通道方案優缺點對比見表1。

表1 沿預留廊道方案與沿外環通道方案優缺點對比表
從與城市現狀及規劃的協調性、對環境敏感區影響分析,沿預留廊道方案較優;同時沿預留廊道方案可利用城市規劃的廊道,符合地方規劃,因此走向方案最終采用了沿預留廊道方案。
機場大道位于天柱山機場東側,南北走向,在建中興大道高架路沿機場大道敷設。線路由西向東走行于規劃鐵路廊道,在紅光村附近與機場大道及在建中興大道高架路交叉,受交叉點西端機場規劃全向信標臺高程限制,線位較低,本線無跨越中興大道高架路條件,線路需上跨機場大道并下穿中興大道高架路。
中興大道高架路在設計時預留有鐵路下穿條件,現場調查中發現,中興大道高架路兩側建筑密集,若線路走行于預留通道,將造成較大拆遷。因此,該段落研究了沿環城北路方案、沿中興大道高架預留通道方案及邊檢站南側通過方案,如圖1 所示。

圖1 機場大道段落方案示意圖
(1)沿環城北路方案。現場調查中發現,環城北路南側企業與道路紅線間留有空地,若線路沿道路南側走行,可減少企業拆遷。拆遷主要為水果大市場沿街建筑及安慶市車管所少量附屬建筑,約1.2 萬m2。
經與中興大道高架路建設單位進一步對接,高架路以60m連續梁形式跨越機場大道及環城北路交叉路口,該方案專用線與在建中興大道高架路橋墩沖突,且目前橋下凈空不足,公路橋需調整孔跨布置及縱斷面。
(2)沿中興大道高架預留通道方案涉及到邊防檢查站、安慶市車管所、國際汽車城、英德利車檢、水果大市場等企業拆遷,約5.4 萬m2,拆遷量較大。
(3)邊檢站南側通過方案。此方案涉及企業拆遷約2.3 萬m2。經現場調查,及向規劃部門調研,所經區域企業為臨時建筑,具備可行性。
交叉位置在建中興大道橋下凈空為13.19m,本線選擇低高度的槽型梁下穿,設計滿足機場大道4.5m 的凈空要求。
(4)中興大道高架橋產權單位意見:中興大道高架橋已開工,鐵路工程應優先選擇不影響道路工程的方案,若采用沿環城北路方案,將引起道路工程變更,協調難度大。
(5)結論:邊檢站南側通過方案拆遷相對較少,且大部分為臨時建筑;線路與機場大道及在建中興大道相協調,可實施性強,因此最終采用了邊檢站南側通過方案。
本工程推薦方案(穿越二級保護區方案)采用橋梁形式跨越安慶市石塘湖應急備用水源保護區,不屬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運輸貨物品類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和危險化學品,跨越段橋梁建設護輪軌、橋面徑流收集系統等事故應急防護工程設施。不會對河流水質及水源保護產生影響。本工程推薦方案(穿越二級保護區方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及《關于答復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有關問題的函》要求。
針對水源保護區范圍,設計研究了繞避保護區方案,和推薦方案相比,繞避水源保護區方案對土地資源產生較大分割,造成巨量拆遷,且穿越2 處城市規劃居住區,對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范圍擴大,社會不穩定風險增加。
因此,推薦方案(穿越二級保護區方案)依法、合規;具有土地資源占用少,噪聲振動影響范圍小、拆遷數量小,社穩風險低,同時投資少的優勢;前期研究中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并充分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可研評審的結論是原則同意該方案;具有可借鑒的工程經驗,區域內在建及運營鐵路項目的相似案例,未發生因鐵路運行產生污染水體的情況,方案具有可實施性;工程設計過程中采取不設水中墩、設置橋面徑流收集系統及加強施工期管理等措施保證水體功能不受影響,滿足水源保護區保護要求。
因此,推薦方案線路穿越安慶市石塘湖應急備用水源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具有環境合理性及工程可實施性,推薦采用穿越二級保護區方案。
線路自預留長風站引出后東行,經規劃安慶綜合保稅區折向南,下穿規劃六安景鐵路及既有寧安高鐵,上跨環城東路,至終點長風港站。寧安高鐵安慶長江特大橋主橋為已為規劃六安景鐵路預留兩線橋,其中安廣江堤至環城東路東側預留橋墩。安慶綜合保稅區(籌)位于安慶經開區三期圓夢新區的東北片區,西至長風路,東至環城東路,北至北環路,南抵寧安高鐵鐵路。
該段落結合線位走向、寧安高鐵、規劃六安景鐵路及規劃綜合保稅區研究了研究了沿北環路方案、沿窯溝方案、沿星光路方案、沿寧安高鐵方案、繞避綜保區方案,見圖2。

圖2 保稅區段方案比選示意圖
(1)從工程規模角度分析,沿北環路方案線路最長,投資最大;繞避綜保區方案線路最短,投資最省。
(2)從對綜保區影響角度分析,沿北環路方案及繞避綜保區方案均不切割規劃綜合保稅,沿窯溝方案及沿星光路方案與溝渠及規劃道路共廊道,若處理好鐵路與規劃道路的關系可減輕對綜合保稅區的影響。沿寧安高鐵方案受線型條件影響,線路占壓了規劃保稅區及整車進口口岸部分用地,保稅區南端規劃道路須做局部調整。
(3)與寧安高鐵及規劃六安景鐵路立交關系角度分析,繞避綜保區方案與寧安高鐵及規劃六安景鐵路交叉角度較小,未來六安景鐵路與本線立交時需做特殊梁型設計;其余方案線路自規劃六安景鐵路與寧安高鐵并行段預留橋墩段落下穿,交叉角度較大。
(4)安慶保稅區產權單位意見:線位不能侵占綜合保稅區規劃地塊,沿窯溝方案、沿星光路方案及沿寧安高鐵方案均不可行。
經過論證分析,繞避保稅區方案線路短,投資省,符合安慶保稅區產權單位意見,推薦采用繞避綜保區方案。
鐵路專用線作為銜接“路企(廠、礦、港)”的紐帶,是鐵路集疏運系統的重要基礎技術技術設施,與國鐵長大干線不同,鐵路專用線一般線路較短,但鐵路專用線勘察設計選線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可循[7]。結合長風港區鐵路專用線設計特點,綜合選線思路總結如下:
(1)線路走向首先應符合城市規劃,鐵路是線性工程,專業性強,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復雜,城市規劃在謀劃布局中已充分考慮了各方利益,線路符合城市規劃更有助于鐵路設計“站得住腳”。
(2)線路應盡量繞避重點環境敏感目標,若受技術條件限制必須穿越時,應有充分經濟技術依據,并采取工程措施從其邊緣穿過。
(3)遇到重大建筑物、企事業單位時應從多個角度進行方案比選,不遺漏有價值的方案,充分征求地方政府各部門及所屬路局的意見,比選出最為合理可行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