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二0 二二臺,新疆 喀什844000)
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與電力系統控制技術息息相關,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相關人員將現代化技術應用于電力系統建設的具體環節之中,逐步打造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是集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電力生產與使用系統,將自然能源通過科技手段轉換為電能,充分利用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完成對電能的輸送和使用,為社會相關行業發展和進步提供充足的電力能源。電能對現代社會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電力系統運行期間,主要通過電力線路、變電站、電流交換站等基站,實現電能的轉換與運輸,對區域電能資源起到合理調配的作用,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產生和使用,極大提高了電能轉換、輸送及供應等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為電力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創造經濟收益,實現電力網絡和電力系統的相互連接,改善社會的用電環境,優化電力系統運行結構,不斷完善電能產生、轉換、運輸、配送等工作流程。

圖1 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原理
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過程中,主要運用現代化電力控制技術,對電能產生、傳輸等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實現電能的自動調節和調度,規范電力運輸管理效果,明確電力運輸和利用目標,保證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正常、穩定運行。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主要包括電能的實時監控與調度、變電站和轉換站的管理與控制以及電能負荷增壓三方面,系統運行期間,主要由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提高供電和配電效率,增加電力企業經濟效益。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穩定運行,以移動工作站、遠程監控站、操作控制站、數據分析站為依托,根據實際情況,電力系統建設人員設置3 個間隔層,間隔層均為光電式感應開關,由1個合并單元和1 個智能操作箱組成,每一間隔層運行過程中,利用遠程網絡監視技術對電力輸送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同時,要求相關人員對電力系統運行情況及電力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保證遠程移動工作站正常工作,提高電力轉換和配送效率,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具體工作原理如圖1 所示[1]。
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期間,主要應用自動化控制技術,其核心組成分為四部分:一是信息收集系統,二是調節控制系統,三是協調優化系統,四是自動管理系統,實現對電力信息的及相關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確保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正常運行,影響電力系統運行的核心設備如圖2 所示。

圖2 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的核心設備
2.1.1 信息收集系統
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中,信息收集系統是保證電力信息安全、準確的前提和基礎,采用現代化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功能,對電力系統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收集系統運行的相關數據信息,最終形成數據參數報告,相關人員根據系統運行信息對系統性能進行檢測,保證系統各部分運行情況符合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基本要求,為系統運行與維護人員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保證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正常運行。
2.1.2 調節控制系統
調節和控制作為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兩大基礎性功能,在工作人員對系統進行檢修期間,根據電力系統運行的實際狀況,結合電力生產及配電效果,自動生成對系統內部各部分元件及核心零部件的調節和控制機制,為相關人員提供科學決策意見,幫助系統運維人員完成電力系統的檢修與維護工作。
2.1.3 協調優化系統
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對電力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性能的綜合分析,實現對系統的整體協調和優化,保證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各層次、各分系統之間不產生運行沖突,實現對電能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果,同時,工作人員充分利用協調優化系統,選取最優的電力運行模式,提高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增加企業經濟收益。
2.1.4 自動管理系統
自動管理系統是保證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因素,工作人員綜合運用多種現代化技術手段,將自動監測技術與自動管理技術相結合,打造自動管理系統,最大限度地節約人力、物力、財力,有效避免電力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對管理資源的科學配置,完成對電能的持續供應,延長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運行時間,改善電力輸送環境[2]。
2.2.1 模糊控制技術
電力自動化控制技術中,模糊控制技術是支撐系統運行的基礎性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模糊理論衍生而來,系統建設相關技術人員利用智能化技術,充分發揮模糊理論的優勢和作用,實現對電力信息及系統運行參數的有效控制。在傳統電力系統運行期間,同樣采用相應的控制技術,但就其具體應用效果而言,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控制作用,要求電力系統相關技術人員要加強對電力系統控制技術的應用,充分提高模糊控制技術的應用效率,保證電力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通過現代化數據信息技術,對電力信息進行篩選和整理,方便系統運維人員提取和調閱信息。
2.2.2 現場總線控制技術
一般情況下,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在運行期間,首要任務是要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傳輸,根據電力輸送環境和電能運輸現場相關數據進行測量,綜合利用電力信息監測設備和自動化儀表裝置,實現對電力信息的實時傳輸,保證其良好的通訊效果。電力系統運行時,對現場總線控制要求與數據通信設備要求不一致,要求電力系統控制人員加強對電力系統的建設工作,滿足電力系統對接用戶的實際需求。現場總線控制技術應用期間,主要通過智能化儀表進行信息連通,電能轉化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相關數據信息,技術人員利用自動化設備將數據錄入系統,在具體操作時,充分利用FCS 系統,相較傳統的ACS系統呈現出更加強大的智能化特征,實現對電力控制裝置性能的優化,能夠精準有效地對故障進行定位,在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和維護期間應用較為廣泛。
2.2.3 神經網絡控制技術
針對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神經網絡控制技術主要應用流程與思維運行模式存在一定差異,是對網絡信息進行處理和反應的控制樞紐,該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復雜性,技術人員將其應用于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之中,能夠充分發揮神經網絡控制技術強大的計算能力,實現對電力數據信息的精準計算,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電力系統控制人員通過對電力信息的科學采集,利用神經網絡控制技術對電力數據進行專業調度,根據不同區域電網收集到的數據信息,技術人員按照相關電力系統電壓質量管理標準,利用a、b、c、d 表示電壓合格率的組合指標,通過對綜合電壓情況進行計算,保證電壓符合系統運行標準。
2.2.4 專家系統控制技術
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專家系統控制技術,對電力系統運行狀態進行綜合分析,提高電力系統自動化管理程度,提高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對緊急情況進行處理。在專家系統控制技術應用期間,不斷落實電力系統自動化工程,具體工作內容如圖3 所示,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對系統運行效果進行嚴格控制,保證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質量[3]。

圖3 電力系統自動化工程具體工作內容
綜上所述,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期間,要求系統設計人員對關鍵控制技術進行優化設計,不斷完善專家系統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現場總線控制及模糊控制等自動控制技術,保證電力系統正常、穩定運行,提升電力系統運行的自動化控制水平,進而實現對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