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玥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具有發病急驟、發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該病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氧所導致,患者在發病后,往往存在胸骨后劇烈疼痛、心肌酶譜水平升高、發熱、白細胞增加等癥狀。由于該病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因此,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也可能影響搶救的效果,導致心力衰竭猝死[1-2]。為了保證患者的搶救效果,離不開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
選擇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 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對照原則進行分組,分組后,對照組男57 例,其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齡分布區間為40-81 歲,平均年齡為(57.79±10.44)歲。觀察組57 例,其中,男性患者40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齡分布區間為(58.45±9.18)歲,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檢驗,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流程,按照傳統的出診方式去搶救患者,在接到120 電話后,快速初診,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常規搶救,在搶救后接到醫院進行心電監護,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保證患者的呼吸頻率,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以便進行抽血化驗和靜脈輸液,待醫生確診后送至導管室。觀察組患者采用優化急診流程,根據患者病情,制定不同的接診計劃和護理方案,具體包括:(1)接診: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救意識的培養,在接到急救電話后,護理人員立即與急診室人員出發,在救護車上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安慰家屬的情緒,保持冷靜,給患者營造安靜的空間,不要受到情緒影響。囑患者家屬將患者扶到臥室休息,如果患者病情十分危急,則盡量不要移動患者,就地平臥,盡量不要讓患者的心肌組織出現波動。根據患者描述的情況制定好應多措施,并向患者家屬了解病史情況,做好應對一切狀況的準備。如果患者有急救藥物,則讓患者立即服用,幫助患者擴張冠狀動脈。(2)現場急救和安全轉運: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后,讓患者就地平臥,立即給予吸氧、心電監測,保證患者心肌不受到進一步的損傷,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幫助患者放松心情,在對患者進行鎮靜鎮痛的同時,給予硝酸甘油片0.5mg,看能否幫助患者鎮痛。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并發癥,在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后,讓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肘正中靜脈穿刺,建立靜脈通道,并妥善固定靜脈留置針,以免在搬運過程中出現滲透。在轉運過程中,要盡可能小幅度,避免增加患者的心肌工作,同時,要注意與患者溝通,保持放松的狀態。
統計兩組患者搶救效果,具體包括搶救時間、院內復發情況、再次介入手術情況、搶救成功率、急診球囊擴張時間等。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詳見下表1,在搶救效果方面,觀察組患者在搶救時間方面短于對照組,在院內復發率、再次介入手術率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急診球囊擴張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搶救效果對比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是急診急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其實施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在手術前期所花費的時間,為患者爭取到了更多的搶救時間,為保證患者的搶救效果起到積極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危重急癥,嚴重威脅著廣大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的老年人,一旦發病,則會為患者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3]。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的逐年升高,發病人群從老年人逐漸過渡到中年人甚至是更加年輕的群體,受到生活工作壓力的負面影響,人們長期隱忍各種負面遭遇,心臟壓力過大,精神緊繃,增加了對心血管的傷害。在傳統的急診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只是在執行護理任務,但是并沒有盡可能節省時間,往往會耽誤最佳的搶救時機。因此,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讓護理人員樹立時間觀念,為患者的生命爭分奪秒,將患者安全送達導管室,讓患者接受在最佳的時機接受治療,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