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冰
(上海友為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0093;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1612)
小區雨污混接改造項目面廣點散,盡管技術難度不大,但是要做到嚴格分流卻并不容易[1]。上海2015 年啟動建成區分流制地區雨污混接調查和改造工作,至2020 年底基本完成雨污混接改造各項任務,積累了較多的工程實踐經驗,形成一套較為成熟、行之有效的改造流程。
上海青浦區某街道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分2019 年和2020 年兩個年度實施,兩個年度中項目組沒有滿足于簡單的重復,在2019 年項目經驗的基礎上深化細化設計方案,在雨污混接改造技術導則、相關設計規范標準與行業管理要求、現場實施條件之間進行多方案論證,在確保改造效果的前提下力求方案的可實施性[2]。
本文結合具體工程設計與施工,針對小區雨污混接改造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
上海青浦區某街道2019—2020 年共對22 個老舊小區進行了雨污混接改造,建筑面積共約110.94 萬m2,惠及居民共約10959 戶,小區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
經實地踏勘走訪,工程范圍內住宅小區管道材質較差,雨污混接嚴重,對周邊水體造成較嚴重的污染,導致水體水質惡化;同時,小區內雨、污水管道堵塞造成排水不暢,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急待開展小區雨污混接改造工程。

表1 小區基本情況
雨污混接改造在具體設計、實施以及項目管理過程中較為繁雜,各住宅小區共性或特性問題均較多。項目立項后,混接調查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環環相扣,上一階段的成果質量對下階段有決定性的影響。由于量大面廣,容易造成調查弄虛作假,設計閉門造車,施工隨意而為的現象,質量控制找不到責任單位的現象。工程項目推進過程中,各相關單位需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充分溝通協調。
針對具體工程實踐,列舉部分重難點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思路。
在對小區污水系統摸排過程中發現,部分區域由于缺少市政污水管,普遍存在企事業單位污水接入小區、小區與小區污水相互串聯的問題。污水系統強調分片控制,相互串聯的污水系統不利于日常運維以及事故檢修[3]。
針對該問題,有基本維持污水現狀出路布局和完善市政管網后整體調整小區污水出路兩個解決思路:
(1)基本維持現狀污水出路,優點是工程難度小、造價省。缺點是區域市政污水系統仍不完善,仍存在企業進小區、小區進小區、小區再進小區的不合理布局。
(2)完善市政管網后整體調整小區污水出路,優點是完善片區的市政污水系統;解決小區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污水串接。缺點是工程造價較高,施工影響較大。
推薦在充分方案論證比選的基礎上,征詢各部門意見并且與建設單位進行充分溝通,結合小區雨污混接改造的契機,因地制宜補充和完善市政污水系統,合理調整企事業單位、小區污水的出路,消除污水排放中的安全隱患。
沿街商鋪排污一直是小區排水管理的重難點問題,同時也經常遭到居民投訴和媒體曝光。餐飲類商鋪排污不規范問題頻發,如未取得排污許可,未設隔油措施,油水分離器規格小、缺乏管養等等,部分小區沿街商鋪甚至存在人為往市政雨水口傾倒廚余垃圾、飯店排煙管埋地后接入小區污水管等現象。在以往的工程設計及實施中,沿街商鋪排水基本納入小區內部排水系統,因此經常引起小區污水管道的堵塞,導致小區內部居民與沿街商鋪矛盾的進一步擴大。小區沿街商鋪相關的污水亂象情況如圖1所示。
2.2.1 商鋪污水專管設置
針對小區沿街商鋪排污,《住宅設計標準(DGJ 08-20—2019)》提出“住宅小區設有沿街商鋪的,排水應設置獨立的污水管道,接至小區污水總排出口。污水排水總管與市政污水管網連接前應設置排水檢測井”[4];《上海市住宅小區雨污混接改造技術導則》提出“小區商鋪的餐飲廢水在接入污水管網前,應設置隔油設施,并應單獨敷設污水管道進行收集”[2]。
設置專管是管控沿街商鋪污水的重要措施,但在具體項目中,發現如下兩種情況:
(1)部分小區住宅樓1~2 層為商鋪,3~6 層為居民住宅,對于建筑底部出戶管而言,難以分清是商鋪污水,還是居民生活污水。
(2)部分老舊小區2 層商鋪矮樓和6 層居民高樓交錯布置,如果針對商鋪污水設專管,則生活污水和商鋪污水兩根管道長距離平行敷設;并且小區支路本就管線密集,商鋪專管的敷設將導致兩棟樓之間排水管道的增加;再者商鋪污水專管需在小區支路內新增管位,而老舊小區支路通常比較狹窄,商鋪污水專管較難實施。
鑒于老舊小區排水設施的大格局難以改變,過分強調精準的商鋪污水專管既難以落地,也給后續管養造成混亂。針對沿街商鋪的專管問題,考慮將商鋪附近的生活污水、商鋪污水,統一納入一套污水管網,與小區其他位置的生活污水分隔開;在設置污水檢測井后,有條件的單獨納入市政污水管,沒有條件的接入小區污水總管后一并接入市政污水管。商鋪污水檢測井用于管理部門檢測取樣用,內設閘門,便于事故檢修時小區生活污水的正常排放。

圖1 小區沿街商鋪污水亂象
2.2.2 餐飲廢水的隔油措施
餐飲廢水設置隔油措施是管控商鋪污水的另一項重要舉措,在雨污混接改造設計中,通常會在餐飲類商鋪污水管上設置隔油池或隔油器。在具體項目設計實施過程中,解決思路可從如下四個角度出發:
(1)每家餐飲類商鋪廚房廢水接戶管上新增隔油器,當堵塞或排水不暢發生時,易于判別和分清商戶責任。
(2)若干餐飲的污水總管上設置隔油池,優勢是可以責成物業負責養護,但也會造成“一刀切”的現象和商戶間的相會推脫責任。
(3)因地制宜,盡可能每家商鋪單獨設隔油器,沒有實施條件的在商鋪總管上設隔油池。
(4)原隔油池和隔油器保留利用,不予改造,也不予新建,加強管理,由商家負責自行購買、安裝、并管理、養護隔油措施。
考慮到餐飲類商鋪在取得營業執照時,依法應自行設置隔油措施。若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大包大攬,代替商家履行義務,會導致后續職責不清。本著“不越位、不缺位”的態度,建議各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餐飲廢水排放標準,后續請有廢油檢測資質的專業部門定期對商鋪油水分離器出水進行檢測,加強執法,監督商家履行好自己的責任。
小區內管道改造工程是民生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協調工作量較大。小區雨污混接改造需要與街道、居委、社區、物業等多方面進行協調溝通,做好宣傳工作。相比于二次供水改造項目等項目,雨污分流改造的環境效益比較隱形,由于項目施工帶來的交通不便、停車不便、施工噪聲擾民現象難以獲得居民諒解,有時也會遇到居民不許開挖、不許建井等情況,致使民生工程無法推進或產生反效果。
2.3.1 底樓庭院問題
老舊小區普遍存在底樓有庭院的現象,庭院內部為底樓居民自行打理,有的居民對其進行改造鋪裝,致使原雨、污水檢查井蓋被遮蔽,如圖2 所示,混接的雨落水管改造及埋地管道翻排難度大。

圖2 小區底樓庭院對立管改造及埋地管道翻排造成影響
具體解決思路分為兩種情況考慮:
(1)開展小區內居民的溝通工作,與底樓居民協商后破除庭院圍墻和地面重排管道,施工完成后原樣修復。
(2)2~6 層的改造立管沿庭院之間的隔墻分別接至雨、污水系統;底層混接立管及出戶管不改造,接入污水系統。
按照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埋地管道的改造原則,需對埋地管道進行原位翻排,雨、污水干管盡量布置在現狀管位上。針對底樓庭院的問題,需協同居委等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居民的協調工作,做好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宣傳工作,獲得居民對惠民工程的支持;同時施工單位需做到文明施工,不亂堆放建筑垃圾、不擾民,施工完成后原樣或以更高的標準對庭院進行修復。
2.3.2 “車改居”現象
實際工程中部分小區居民將住宅樓南側底層車庫裝修后對外出租,存在違章“車改居”現象,如圖3 所示。

圖3 小區違章“車改居”現象
目前,住宅樓南側多數情況下缺少污水支管,改建后的車庫增加了衛生間、廚房、洗衣機等用水設施,排水多私拉亂接至雨水側石井內,造成生活污水直排河道。
若在小區雨污分流改造項目中,將這部分違規改建的車庫生活污水予以納管,一方面增加工程費用,另一方面從政府投資項目中事實上認可了違章改建的合法性;若針對違章車庫排放的生活污水不予以納管,一方面測量、設計、施工鑒別合法和違規的排水管道有一定難度,容易引發矛盾;另一方面,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后,仍在違規排放的車庫污水對本項目的順利驗收將造成極大的困難,同時也將造成工程項目無法通過現場核查及驗收。
針對該現象,解決思路可以通過與街道及相關部門意見征詢,先期實施小區內“車改居”違法建筑拆除整治,再實施小區雨污混接改造工程。這樣一來,既對違章行為進行整治,也能確保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實施到位。
2.3.3 路面修復
工程涉及老舊小區均建成于2003 年以前,通常小區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為20 年[5],現狀道路已基本達到路面設計使用年限。道路歷經多次開槽修復,現狀道路病害路面比例較高,小區改造前道路情況如圖4 所示。

圖4 小區道路情況
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需要開槽埋管,會涉及小區大部分道路,建議在管道施工的同時,道路結構層按溝槽范圍修復,道路面層按道路混凝土板塊進行修復。同時根據工程特點,維持道路標高不變,局部積水位置道路標高進行局部調整。此外,對老舊小區的道路在施工完成后進行全面修復,提升居民居住環境,從而能夠獲得居民對小區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支持。
2.4.1 海綿城市
雖然小區雨污分流改造與海綿小區建設都能削減徑流污染,但前者更注重于灰色措施,后者更傾向于綠色措施,混接改造項目在設計過程中遵照因地制宜,順勢而為的原則,可將兩者巧妙結合。
在小區雨污分流改造中對管道施工破壞的綠化及場地進行海綿化改造:建筑物北側局部綠化順勢而為改造成下凹式綠地,建筑物南側集中綠化局部改造成雨水花園,不僅能緩解暴雨天小區積水問題,還有效控制了徑流污染。在雨水立管施工過程中,采用雨水管斷接;在道路修復過程中設置開孔路緣石,將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引流到下凹式綠地和雨水花園中,下滲、滯留、蓄存、凈化小區雨水,減少地表徑流量的產生,同時也能降低徑流污染。
2.4.2 排水立管標識
為防止雨污改造工程實施后,居民裝修時對雨水、污水立管類別誤判,造成新的立管混接,設計考慮新建雨水與空調冷凝水立管采取白色管材,新建廢水外立管采用灰色管材,以方便居民區分。
同時推薦在排水立管上用色環進行標識,色環標記“雨水”或“污水”字樣,材料推薦使用背膠PP 合成紙并鍍亞膜,要求耐高溫、光照,防潮濕、雨淋,同一小區內色環離地高度宜保持一致。排水立管標識示意圖如圖5 所示。

圖5 排水立管標識
老舊小區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主要通過立管及出戶管翻建,埋地雨污水管翻建,道路及綠化修復等進行小區內部的雨污分流改造,同時完善市政污水收集系統,提高河道水質,改善水環境,進一步提高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項目實施的技術方案及重難點問題的解決方案需結合現狀,從經濟可行、生態自然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同時,項目的設計單位、建設單位、排水行業基層管理單位、街道、居委、物業、施工單位等之間也需充分溝通,協調配合,密切配合,達到工程的預期效果。本文列舉了具體工程實踐中部分重難點問題及解決思路,可供相關工程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