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軍
(建成工程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廣東 梅州 514000)
如今,建筑項目投資方將利益的目光逐漸轉移到造價上,尤其是以資金形式參與的投資者。建筑工程具備成本高、技術復雜、資金回籠慢等特征,由此要求控價行為也隨之具備多元化與復雜性的特性。目前,在建筑項目中主要通過把控及確定造價,達到控價的目的,前者強調資源整合,增加投資效益;后者則注重“限額”。
此階段引發造價風險的因素主要來源于三個層面:①企業經營觀念偏頗,過于強調商業利益,并將其奉為唯一指標,導致盲目壓縮價格,雖從表面上確實壓縮投入量,但顯性風險還隱藏在暗處;②立項目標不清晰,由于此項因素的缺陷,導致支撐決策的方式不合理,甚至推進程序還存在不適宜的問題。此時易產生精確度低的數據,能加快項目進展,但會因為決策缺少科學支撐,即將面臨造價失控的問題;③估算有偏差。估算項目投入量時,可能發生漏項及重復等問題,部分企業根據定型的典型項目為估算模板,使數據和現實工程參數有差值。
首先,工程調查不徹底。工程師設計圖紙前,需收集項目的客觀條件,整合篩選后用作設計參考。但現實情況卻是部分設計方未能按照要求對項目周邊生態、地質情況、機械運用等方面展開深度探究,導致項目概算編制也無可靠依據。其次,缺乏對動態要素的關注。建筑項目現實運行期間,會被各類不確定因素干擾,如果設計環節中,未能全面考量并解決,極易造成后期造價管控過于被動。最后,限額規劃引發的問題,該種控價方式有實際價值,但實際設計時,可能會出現過度強調技術責任的現象,難以控價[1]。
一方面,招標過程設置不合理。注重表面文章,即使工程量不確定、權責不明確等問題,也能通過某種方式掩蓋,并完成簽約。另一方面,不正當競爭關系。部分施工方為了中標,最直接的辦法是壓價,在確定己方利益的前提下,可能在建設后期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
①虛報價格。此項風險屬于較為常見的情況,部分施工方為增加己方利益從費用名目上入手,把已經在總規劃上核算的項目,重新單列出費用清單;②建設程序混亂。部分建設單位利用行政指令開展控價工作,在“保護罩”下,有諸多不按照設定流程的行為。存在此種問題的項目通常是為趕工期,導致前期工作不完備,建設期間設計變更情況較多;③實地管理有偏差。部分工程師的專業素質不高。未能做到熟知施工的全部流程、預算、協議內容等,造成部分不符合簽證標準的項目通過審核。
此環節的造價風險多來源于建設期間,變更程序管控不足,部分文件中無負責人的簽字及印鑒。提高工程驗收環節的資料識別難度,各類變更設計的有效資料不完整,難以準確取證。
某工程是商業和住宅用地,其位于市內較為繁華的區域,最終定位是購物中心,并設有部分高層住宅。筆者分析的項目屬于片區改造,實際施工期間,采取分段作業的方式。一般在下一期施工時,部分原有建筑未能拆除,會對當時的建設行為造成干擾。加之建設現場位于市中心,交通相對周邊較為緊張,會影響運輸效率,從側面壓縮工期,增加建設難度。為達到改建標準,應基于現有建筑增加七層的建筑結構。本工程的設計單元包括整體與結構、耗能三個角度。建筑主體結構中,住宅部分共十層,上部建筑是九層,同時要求耐火性能達到二級,預計應用壽命為半世紀。主體框架安全級別、地下空間防水性均需達到二級,并要求結構具有一定防震能力,該項目設置成Ⅵ度。使用的材料是結合局部建設標準確定,例如:砌體需使用加氣的混凝土砌塊,并利用混合砂漿完成砌筑。室內裝修為控制造價,選擇粗裝處理,僅在廚衛空間鑲嵌瓷磚,其余墻面直接采取抹灰處理。節能標準為65%,因此,建筑生活供水以太陽能為主,并安裝水箱,機電加熱只作為輔助工具。
設計環節的具體工作是將工程方案轉化成初步設計,而后生成建設圖紙,為加快此環節的推進速度,通常會借助建模技術,輔助工程師完成設計。結合相關調查顯示,建筑工程進入設計環節后,對項目造價會產生60%的干擾性,顯然需要加以關注。但不同的設計階段對造價的影響也有差異:①技術設計的影響力一般在35%~75%之間;②建設圖紙形成期間,影響力則下降至20%~30%之間。基于對造價影響性,合理開展控價行為。在此之前需確定控價的方向及大致思路,由此才能保證科學把控[2]。以項目現實狀況為前提,確定控價關鍵應該在圖紙設計方面。工程師應在掌握市區情況、項目特征的前提下,準確給出材料、結構經濟性等多項定量指標。同時,為保障可以有效優化該設計,可邀請專家參與其中,一同分析工程方案。此環節中,能借助多種手段達到控價的效果,要求工程師結合地質實況,并配合技術設計,查找類似施工工藝,確定結構參數。為滿足科學定價的需求,應比對市價與線性定額結果,得出差值,修改現有設計。
合理設置項目招標,可提高中標公司的質量,使建筑工程得以保質保量地完成,為實現上述管控效果,需持續改建招標流程。以控價的層面而言,應將優化招標流程、嚴格管控標底,二者作為控價的關鍵渠道。為滿足現實標準,應當基于項目的施工特征,調整招標和發包模式,管控行為的根本目的在于發揮出該環節的前瞻性與合理性。例如,材料機械方面,需通過市場實地調查掌握較為真實的數據,由此生成相關價格清單。招標文件應經過層層審核,盡量避免出現漏洞,為招標活動予以有效支撐。在招標活動開展前,需一絲不茍地完成準備工作,具體包含編制文件、確認招標程序等,始終持有以實際為基礎為理念,運用高效且全面的防護舉措。本文分析的建筑項目,招標環節的最終步驟是公布招標結果,雙方簽訂協議。在該項目的其中一棟住宅建筑,部分報價數據如表1 所示。

表1 報價清單
建設環節的控價極其關鍵,涉及的資本投入量較多,因此在大部分建筑項目中,通常會將此階段劃為重點。但應注意的是,還需重視其他環節的造價管控,以實現全過程控價。建設環節的造價管控直接影響控價的完成度,并綜合建設環節的運行時間長、費用投入繁雜和管控范疇廣等特征。為有效管控項目造價,管理者需以項目協議為主線,確保管控行為能覆蓋所有作業工序,實現跟蹤式管控。具體來說,需嚴格控制材料的使用,并細致審核變更申請,組織專家探討后,確認合理無誤,才能予以通過。以組織層面來看,建設期間,應做好人員分工,明確各自的管理范疇,以編制出符合工程實際的控價方案,也僅有如此,才能適應現代建筑項目的建設要求。以建設技術層面而言,全面管控設計變更的問題,綜合考量技術性與經濟性,并概算此次變更對項目總價產生的影響,針對施工方的組織結構規劃加以整合[3]。
竣工環節中,要求驗收文本資料齊全且真實,強調工程量、材料單位價格、有關索賠問題等數據。驗收人員需根據可靠性的資料,查看變更事件、施工圖紙、合約內容、合約修改等信息,全面核對項目的結算價格。在本項目中,兩棟住宅建筑審定結果與施工結算報價總差值是35.79 萬元,而用于購物中心的建筑,審定造價反而比施工方結算造價高,差值為21.77 萬元。從總體上來看,該項目的施工進度及質量均滿足合約標準,通過全過程地控價,確實有效控制開發施工的資本投入。特別在設計環節,因為調整建筑基礎形式,使鋼筋材料的實際使用量,該防控手段,使總造價下調70 萬元左右,占項目整體造價控制額度的一成左右。加之,增強設計變更及實地簽證等多項重復性工作的管控,促使控價得以進一步改良。
總之,建筑工程控價中,基于實地條件,針對全過程實施管控。簡言之:①立項環節,梳理控價程序、概算整體造價、確定總方向等;②招標環節,從準備工作、招標資料、發包模式及開標管控、合約設置等入手;③建設環節,著手于合約履行、實地管控、方案變更、把控資源應用量等方面;④竣工環節,涉及驗收資料是否齊全、可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