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 泉
全球能源轉型、經濟刺激政策、石油公司產量縮水,都將促進未來兩三年國際油價穩定上揚。
●油價上漲已成定局,舉什么抗議都是徒勞。 供圖/視覺中國
2 月8 日,英國布倫特國際原油期貨價格(Brent)近一年來首次突破60 美元/桶。2 月17 日,Brent 收于64.34 美元/桶;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價格(WTI)收于61.16 美元/桶。Brent 已經穩穩地站上了60 美元/桶的臺階,WTI 也已小超60 美元/桶。差不多十個工作日的時間,Brent 和WTI 雙雙上漲了10%,創出了新高。
油價終于又回來了。上次油價達到60 美元/桶是在2020 年1 月底,隨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蔓延,重挫原油需求,美國WTI 原油期貨在4 月份跌至負值,此后才一路跌宕回升至今。
在業內人士眼里,60 美元/桶的油價是一個“心理關口”。因為這是一個各利益攸關方都愿意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油價。那么,此次油價為何能回升至60 美元/桶?這一油價水平能穩得住嗎?
供給側方面,在今年1 月4 日召開的維也納聯盟(OPEC+)會議上,OPEC領頭羊沙特宣布2—3 月減產100 萬桶/日,使產油國聯盟2 月份的減產規模從712.5 萬桶/日增至812.5 萬桶/日,增幅14%。沙特的這一意外表態,給市場帶來了供應趨緊預期。
需求側方面,隨著新冠疫苗接種人數增多,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數已連續四周呈現“箭頭向下”。這將驅動經濟逐步復蘇,特別是中國經濟預期今年將出現7%以上的“報復性”增長,美國經濟在拜登新政的“加持”下也會有不錯的表現。全球石油消費在2021 年顯著增長的預期,是推高油價達到60 美元/桶的又一大因素。
拜登入主白宮后推出系列新的經濟和能源政策,包括重返《巴黎協定》,停止加拿大至美國的基石管道(Keystone)四期項目許可,暫停在聯邦土地上租賃及開采新的油氣資源等。這些政策或將抑制美國國內頁巖油氣產業蓬勃發展,從而變相降低了石油在全球市場上的供應量。
除供需基本面外,有專家認為,非基本面的金融因素也很重要。量化寬松政策之下全球資產均在重新定價,進入普漲態勢。與比特幣以及其他資產大宗、股市相比,油價漲幅實際并不算多。
知道了油價回歸的原因,那60 美元/桶的油價能否穩得住呢?筆者認為,遠了不好說,至少在2021 年乃至未來兩三年,國際油價(Brent)年度平均價格穩定在60 美元/桶甚至更高是大概率事件。
因為除了上述供需基本面能夠發揮持續的支撐作用,一個很重要的現實考量:能源轉型是需要適度的國際油價做支撐的。眾所周知,當前,能源轉型在全球范圍內勢不可當,且轉型速度超出人們的預期,碳排放第一大國的中國也設定了相對“激進”的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表。當然,這是好事。但從另一個側面看,高效高速的能源轉型需要一個適度的傳統能源大宗商品價格做支撐,比如適度的油價。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過低的油價不利于能源轉型。一方面,過低的油價會引發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低成本擴張”(天然氣和LNG 產品的價格,很多時候與油價掛鉤),企業和人都是理性和逐利的,不會放著價格低廉的石油天然氣不用,而去消費價格更高的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另一方面,當油價低到全球生產出口國和石油公司都沒有財政盈余或盈利時,這些國家和企業就沒有動力推動能源轉型。要知道,能源轉型是需要財力支持和政府政策引導的。以中東地區產油國為例,目前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平衡發展上做得比較好的是阿聯酋。阿聯酋提出了宏偉的新能源發展計劃,背后是該國雄厚的財力支撐。而沙特、伊拉克、阿曼等國,能源轉型無疑要慢很多,其中的原因是這些國家需要較高的財政平衡油價。
●各國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會促進油價上揚。供圖/視覺中國
如果不考慮能源轉型,依然有幾個因素支撐油價維持在60 美元/桶左右。
首先,全球各大經濟體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可以支撐油價上揚。以美國為例,拜登在正式就職美國總統前的1月14 日公布了總額達1.9 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市場對經濟和需求前景樂觀。2020 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放緩雙重夾擊,美國國會至今已通過了數輪經濟援助方案,總規模已達4萬億美元左右。
其次,石油公司2020 年開始大幅減少投資對未來產量造成影響將推高油價進一步上漲。數據顯示,2020 年,歐美石油公司和亞洲的國家石油公司的油氣勘探開發資本性支出比2019 年大幅下降40%左右,降幅創過去十年之最。在石油界有“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量”之說。2021 年的投資大幅縮水,必將導致全球范圍內的主力油田在未來幾年的產量水平難以為繼,或出現顯著的遞減。未來,產量縮水或將是推高油價的又一大因素。
再次,從能源地緣政治的角度看,美伊、美俄和美委三對矛盾下步如何演繹將顯著影響國際油價的走向。如果美國和伊朗的對抗博弈持續,伊核協議難以恢復以及伊朗難以大規模出口石油的話,將推動油價進一步上揚。當然,如果美伊、美委在2021 年出現和解,伊朗、委內瑞拉原油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不排除油價有短期大幅下挫的可能。至于美俄博弈,歷史上看,民主黨執政時期往往是美俄關系的“緊張加劇期”。預計未來幾年,美俄將在烏克蘭問題、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等能源地緣政治問題上進行較量。俄羅斯可能會伺機增產,以補充拜登新政下美國頁巖油產量下降產生的市場空間。俄羅斯的大幅增產,有可能導致油價下挫。
總之,作為一種商品期貨價格,影響價格的關鍵還是人們的預期。如果預期是正向的,那么油價就會有回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