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敬 民
當國內油氣需求相對穩定且達峰時,我國石油公司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向海外發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世界各國在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方面的共識達到了空前一致,各種積極有效的政策和行動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紛紛跟進,能源發展受其影響首當其沖。各預測咨詢機構基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影響下調,并前置了我國中長期油氣需求規模以及峰值時間點。總的判斷是,國內石油需求即將達峰,天然氣需求強度下降。不過,當國內油氣需求相對穩定且達峰時,我國石油公司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謀劃海外市場的拓展,對海外資產進行優化重組,借機通過戰略調整與國外市場有效對接。通過在全球范圍優化資產配置,為后疫情時期海外業務的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石油需求目前依然保持增長主要是受國內煉化產能增長驅動所致,屬于產業產能推動型增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端消費拉動。原油進口權配額放開,是石油需求增長重要誘因之一。現實的問題是國內終端石油石化產品需求已經低于目前的石油表觀需求,造成用于出口的石油石化產品逐年增長,2020 年成品油出口預計為5000 萬至6000 萬噸,石油“大進大出”的特點正逐漸顯現出來。近年來,我國汽油、柴油需求已經開始下降。國內汽車保有量規模雖在增長,但汽油車、柴油車增速顯著趨緩。同時,國內大力推動交通電氣化,加快了成品油需求的替代步伐。
天然氣需求雖未達峰值,但在碳中和政策影響之下,之前被普遍認為具有天然氣剛需特點的領域將逐漸減少天然氣用量。比如,天然氣在交通和化工領域的應用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下將逐漸萎縮。此外,天然氣發電支撐的天然氣需求與之前的預測大相徑庭。2020 年我國提出,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達到25%,較之前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提升了五個百分點。這新增的五個百分點將替代煤炭和天然氣,最終導致僅用于調峰發電的天然氣需求具有剛需性質。而調峰這一部分需求,不會具有太大的規模。目前看來,天然氣在居民生活、供暖方面的剛需增長將持續一段時期。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結束以及工業化完成,天然氣需求增長可能趨于停滯繼而出現需求峰值。預計到2035和2040 年間,我國全面完成城市化,工業化將接近尾聲。這一時期,我國極有可能是天然氣需求達峰時期。而疫情之前普遍認為,國內天然氣需求在本世紀將保持長期增長,到2050 年需求規模將達到7000 億至8000 億立方米。疫情沖擊下的石油天然氣需求形勢出現重大變化,導致油氣供應方策略做出調整。這是基本邏輯。
夯實國內油氣資源基礎,保障國內油氣供應,始終是石油行業的重大使命,我國石油公司是這一使命的重要承擔者。即便將來國內油氣需求達峰時間提前,石油公司國內保供“文章”還得持續做下去。這是由我國現實的國情所決定的。不過,當國內油氣需求相對穩定且達峰時,我國石油公司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謀劃海外市場的拓展,將經營重心適度延伸至國外,不僅為國內供應油氣,而且成為海外市場油氣供應商,滿足國際用戶的油氣需求,向地道的國際石油公司邁進。
油氣業務中長期依舊是石油公司的主業。這是判斷和定義我國石油公司發展海外油氣業務的理論和現實基礎。
一方面,石油公司經營油氣具有天然優勢,大面積轉型非化石能源未必能夠在將來的能源市場競爭中勝出。因為同先期進入的非化石能源投資商相比,石油公司的發展優勢并不明顯。本次疫情暴發及蔓延后,國際石油公司特別是歐洲石油公司戰略轉型力度非常之大,個別公司甚至拋出了跨越石油時代的豪言壯語。但仔細分析研讀其中長期投資計劃可以發現,這些著名石油公司的中長期可再生能源投資累計也就數十億美元,與動輒數百億美元的油氣投資相比依然是杯水車薪。油氣事實上還是這些公司較長時期內的主業。
另一方面,就全球范圍油氣需求看,歐盟和日韓等發達國家的油氣需求未來有望快速達峰且呈下降狀態,而亞太、非洲、中東、獨聯體、美國等地區油氣需求依舊將保持平穩和增長態勢。“一降一增”形成相互抵消態勢,使得全球油氣需求可能因此保持平穩或增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正處于發展上升期,對油氣的需求強度大,是拉動全球油氣需求的主要力量。需求導向下的我國石油公司,未來要去有資源的地方發展業務,為有油氣需求的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勘探開發油氣。同時,要為這些地區建設富有競爭力的煉油化工和天然氣項目。這是我國石油公司重要的國際化發展方向,油氣行業很長一段時期一定不會是夕陽產業。

●到有資源的地方去,在海外實現完美轉身。供圖/視覺中國
石油公司油氣海外布局和壯大,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參與海外經營已有數十載,石油公司海外油氣規模、權益油氣產量一直在保持增長,但國際化經營水平與國際公司相比還有差距,在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關鍵技術存在瓶頸,業務一體化程度不夠。我國石油公司品牌影響力和價值,還有提升空間等系列問題。彌補這些差距,需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十四五”,是我國石油公司重新謀劃海外油氣中長期業務布局的重要機遇期。
一方面,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后的國際石油公司在這一時期將加快資產重組的步伐。全球油氣交易市場會釋放出較多的資產交易項目,為我國石油公司資產全球布局和資產優化提供機會。睿咨得公司表示,埃克森美孚、殼牌、BP 等跨國公司2020—2021 年計劃在全球范圍剝離價值為1100 億美元的資產。低油價下埃克森美孚、道達爾等公司果斷處置低效資產,進行資產減值的規模均在數百億美元。另一方面,疫情之后無論是國際石油公司還是資源國政府,均不同程度地面臨著資金與收入的壓力,有通過合作共同發展油氣產業和油氣業務的強烈愿望,客觀上為國內公司海外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因此,現階段我國除繼續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之外,石油公司應順應大勢,對海外資產進行優化重組,借機通過戰略調整與國外市場有效對接。通過在全球范圍優化資產配置,為后疫情時期海外業務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整個“十三五”時期我國石油公司海外業務的發展總體處于趨穩狀態,“十四五”期間可以適當提速。國際石油公司在后疫情時期之初的經營普遍采取守勢策略,代表了一種趨勢。但國內公司與其發展背景和發展條件不完全相同,因而策略有差異也在情理之中。國際石油公司是在完全實現國際化經營背景下進行調整,我國石油公司國際化經營機制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因此,我國石油公司應立足自身業務實際,實施符合自身利益和業務發展實際的海外油氣業務拓展策略。當然,海外布局不僅僅增加海外投資那么簡單,更為重要的是要在海外經營中加快形成適應國際化經營規則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