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馮元春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 用戶作為企業產品最終的選擇者和使用者, 總是希望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不但做到種類齊全, 還要做到質量好、可靠性高。 只有滿足用戶的需求, 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產品實現標準作為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覆蓋了產品設計、 制造、 試驗、 服務、管理等產品實現的全過程, 是產品質量的技術保障。 隨著新版GB/T 15497—2017 《企業標準體系 產品實現》 標準的修訂發布實施, 標準體系劃分由原來的 “技術標準、 管理標準、 工作標準”轉化為 “產品實現標準、 基礎保障標準、 崗位標準”, 兩者基于不同的目的, 依據不同的準則, 對標準進行類別劃分,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標準分類,管理對象也由對標準的管理轉向對產品實現的管理轉變, 成為企業標準體系建設的新方向。 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 互為補充, 充分體現了企業標準體系的多樣性和管理的多元化, 給企業在建立標準體系時提供更大的選擇權和決策權。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是指企業為滿足顧客需求所執行的、 規范產品實現全過程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 堅持需求導向、 創新設計、 系統管理和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 以產品標準 (產品和服務) 為核心, 圍繞企業產品實現過程進行設計, 提供了產品和服務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一般包括產品標準、 設計和開發標準、 生產/服務提供標準、 營銷標準、 售后、 交付后標準子體系, 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結構圖
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 (以下簡稱 “研究院”) 的產品實現標準體系作為執行標準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根據自身產品特點和實際研制情況, 對GB/T 15497—2017 中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結構進行了適應性調整。 在涵蓋主要子體系的前提下, 按照產品實現領域設置, 分為設計、 制造、 試驗、 服務、 通用五類標準。 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研究院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結構圖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中, 設計標準主要指設計要求、 設計準則、 設計流程、 設計方法及設計基礎類 (圖形、 術語等) 等規范設計活動的標準;制造標準主要指規范產品加工環節、 制造技術、制造要求和方法的標準; 試驗標準主要指為滿足產品科研、 生產和使用需求, 對產品進行驗證、檢驗和考核的相關標準; 服務標準主要指維修、訓練、 保障設施設備、 技術資料、 包裝儲運、 工程技術服務、 交接裝等相關標準; 通用標準主要指設計、 制造、 試驗、 服務等產品實現過程中均設計的通用共性標準。
從結構上來看, 研究院的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結構主要是圍繞產品實現過程進行設計。 遵循系統工程方法, 構建了產品實現全壽命周期的標準體系, 強調了執行性, 為下層子體系的再設計提供了邏輯主線, 從而避免了標準間相互沖突, 提升了體系內標準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為提升標準對產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研究院啟動了產品實現標準體系建設工作。 按照專業分類, 由標準化人員與各專業技術人員協同工作, 共同組成標準專業工作組, 負責本專業執行標準體系建設工作。 標準化人員主要以體系的完整性及子體系間的協調性為原則構建體系架構, 各專業技術人員則更多地對具體標準的技術內容負責。
研究院將產品實現全壽命周期各階段標準排列起來, 構成多維度、 多視角、 多層次的科學有機整體, 表征研究院產品實現標準的完整性, 全面反映產品實現標準對外部需求的承接和分解, 同時也表征上下級標準的目標傳遞和約束, 以及設計、 制造、 試驗、 服務的橫向傳遞和關聯。
各專業工作組基于產品實現標準體系架構,分析本專業領域標準化的需求, 研究提出本專業領域的標準發展規劃; 依據本專業技術體系及產品架構等, 構建本專業標準子體系框架。
以本專業領域各階段工作的執行標準需求為主, 梳理本專業標準現狀, 明確需要的標準項目及標準定位 (標準級別、 標準層次、 適用階段等),統一標準來源, 規劃本專業子體系內的標準項目,對現有標準不能夠滿足產品實現要求的進一步明確制修訂需求, 提出標準制修訂計劃, 形成標準立項建議。 最終匯總出本專業領域的產品實現標準清單(含已有標準、 修訂標準和缺項標準)。
組織本專業領域技術專家開展缺項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工作, 跟蹤和掌握標準研究制定過程,主編本專業領域內的重大標準并對標準進行技術審查, 并在標準體系構建過程中, 不斷探索標準研究與技術研究同步的工作模式, 試點預先研究項目同步制定相關技術標準草案。
同時, 為了促使技術骨干在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研究院擬在崗位晉升、職稱晉升、 崗位考核等制度層面強化技術專家在標準建設方面的工作要求, 加大對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專項獎勵, 提高技術專家參與體系建設的積極性。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解決了技術標準體系中存在不同標準對同一事項不同的要求的問題, 明確了執行的惟一性, 使標準之間更加協調配套, 對具體技術工作貫徹標準指導性更強, 更加接近“標準即數據” 的理想狀態。
以往標準編制過程中多以總結經驗為主, 過多地依賴已有經驗, 標準與技術發展不同步, 不能及時轉化為必要的標準, 無法有力推進新產品的研制及新技術的應用, 導致部分設計生產過程無標可依。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在技術研究方面充分考慮標準化工作中技術研究各階段對標準化考核目標和成果的要求, 指導標準預先研究, 有效解決了技術與標準 “兩張皮” 問題, 更加適應新研產品的標準開發模式和技術。
有效解決了標準制修訂不及時、 對標準實施監督和信息反饋方面欠缺的問題, 標準技術內容相對先進, 領先于產品的發展, 有力支撐新產品研制。 同時保證了標準起草人員的水平, 標準制修訂工作均圍繞各專業領域內的高水平專家展開。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是開放、 動態的有機系統, 應確保其充分性、 適宜性和有效性, 實現對外部需求的層層分解, 以及內部標準縱向和橫向的有機聯動和協調, 并隨著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持續對各子體系進行動態優化, 調整體系框架。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立足企業當前及未來發展需求, 著眼于提升產品質量水品, 對標國際先進,引入正向設計等新方法和新理念, 充分發揮標準在產品研制中的規范、 引領、 支撐和保障作用,建立全面覆蓋、 水平一流、 協調統一的產品實現標準體系架構, 加強對企業標準化的統籌管理,強化標準實施監督, 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