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目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正在緊鑼密鼓地修訂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最近發布了新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2020-2025)》(以下簡稱“美國新版《膳食指南》”)。鑒于公眾對于營養知識還存在許多錯誤認知,美國新版《膳食指南》引出十點錯誤認知,并一一擊破。
錯誤認知1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提出,除了前6 個月提倡純母乳喂養,健康膳食模式要從嬰幼兒添加輔食時開始,并持續一生。健康飲食,什么時候開始都不嫌早,什么時候開始都不過晚。
一個人從胎兒期到長成年,從年輕到老年,每一個階段的身體狀況都受到飲食營養的影響。你發育成什么樣子,是體質強健還是身體羸弱,容易有什么不舒服,將來老了是否容易罹患慢性病和癌癥,一切都與你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很多人認為“我還年輕,距離各種慢性病遠著呢,想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等到中年之后再注意”,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很多在中老年發生的慢性疾病,很可能是早年就埋下的,只不過是后半生才表現出來而已。雖然遺傳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基因無法改變的前提下,你只能通過長期健康生活來提升活力,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即便以前沒有相關知識,做得不夠理想,但從現在開始努力,還是能夠亡羊補牢,比一直放任自流要好得多。
錯誤認知2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提到,由于人們的民族地區、文化傳統、收入水平、口味喜好都不一樣,沒有必要都吃同一個健康食譜。只要掌握健康膳食模式的基本要求,各類食物的數量比例合理,總能量不超標。營養合理的食物可以使用不同的食材,做成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風格。
在每一類食物中,盡量選擇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注意控制飽和脂肪酸、糖和鹽的量,但并不規定你必須吃哪種蔬菜、水果,或者哪種谷物、堅果。
錯誤認知3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指出,谷物、蔬菜、水果、奶類和其他蛋白質食物,包括瘦肉、魚、蝦、堅果和豆制品都要吃,優先挑選脂肪、糖、鹽含量低的品種,并注意食材多樣化。吃營養素密度高的食材,身體得到足夠的營養,就會感覺到滿足和愉快——無需每天與食欲、饑餓作斗爭。
錯誤認知4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花了大量篇幅來講解為什么要吃減少脂肪、不添加糖的食物,一份高脂加糖的酸奶和一份原味酸奶加新鮮水果有什么區別。它同時也告訴大家:每天的食物能量中,有85% 要來源于那些健康食物,但還有15% 可以用來享用滿足口味的食物。這樣做,既可以讓人們在選擇各類食物時更加容易,也能享受到口味的滿足。
舉例說,雖然無糖低脂酸奶是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所提倡的,但如果超市中只有加糖全脂酸奶,你也習慣于這種口味,那么仍然可以享用它,前提是,你這一天中吃的其他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很少,而且也沒有加糖。
比如說,一位成年女性1 800 千卡能量攝入值的15% 是360 千卡,它大約相當于400 毫升的全脂含糖酸奶,或者100 多克的沙嗲牛肉干。把對甜食的喜好轉化為喝1 杯含糖酸奶,把對濃味的喜好轉化為吃1 包100 克的調味牛肉干,比亂吃餅干、糖果、蛋糕要合理得多。
我在“三日減肥食譜”中也告訴大家,只要絕大多數日子遵循健康飲食要求,每周有一天吃少量甜食,每個月有兩三次享用自己喜愛的大餐,只要不達到暴飲暴食的程度,并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自己的心理也能得到更大滿足。
錯誤認知5
歷次的美國膳食指南,以及我國和其他國家的膳食指南,都強調要用健康的飲食來滿足人體需求。無論多么齊全的復合營養素補充劑,也不能替代搭配合理的天然食物對人體的健康作用。
不過,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提倡人們關注維生素D 是否攝入充足的問題。嬰兒出生之后即可補充維生素D,日照(陽光直接接觸未涂抹防曬霜的裸露皮膚)時間不足的成年人也可以補充維生素D,這是因為大部分食物中的維生素D 含量很低,而富含維生素D 的食物同時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無法大量攝取。
日照才是維生素D 的最主要的來源,而現代人在陽光下裸露皮膚的時間嚴重不足,或因使用防曬產品而嚴重阻礙了維生素D 的生成,極易出現維生素D 缺乏的情況。這次新冠疫情已經表明,缺乏維生素D 會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
錯誤認知6
梳理了有關奶類的研究證據之后,美國新版《膳食指南》肯定了奶類仍然是值得重視的營養來源。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攝入3 杯牛奶(包括酸奶),優先選擇低脂或脫脂的品種。還要盡量控制加鹽(比如奶酪)、加糖(比如含乳甜點、冰淇淋和高糖酸奶)的產品。
同時,美國新版《膳食指南》鼓勵學齡兒童每天喝脫脂或低脂牛奶,或者喝酸奶,不要喝甜飲料。也就是說,用低脂奶類替代甜飲料,每天喝兩杯奶類,對青少年的健康發育更有幫助。
強化了鈣和多種維生素的豆奶(豆漿產品)可以替代牛奶,而沒有營養強化的豆漿中,鈣含量很低,也幾乎不含維生素A 和維生素D,與牛奶的成分差異較大。其他市售植物奶(比如大米乳、燕麥乳、杏仁奶、椰子奶、花生乳之類)的營養價值更低,不能替代牛奶的營養作用。
錯誤認知7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并不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上一版指南一樣,建議健康人每日攝入的主食至少有一半來自于全谷物。推薦的每日谷物數量大約是180 克干重(其中不包括薯類和豆類等)。
谷物之所以被人詬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往往不是以營養素密度高的形式(比如純燕麥片、全麥饅頭、糙米飯等)單獨食用,而是加了鹽、糖、飽和脂肪酸的狀態(比如加糖的面點、起酥面包、酥餅、餅干糕點之類),但這并不是谷物本身的錯……
此外,水果、水果干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而該指南鼓勵人們每天攝取2 杯量的新鮮水果,而且肯定了水果干的健康作用。純果汁不能替代水果的健康作用,雖非絕對不能喝,但需要限量。
錯誤認知8
2015 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罐頭蔬果和冷凍蔬果仍然具有營養價值,可以部分替代新鮮蔬菜作為營養來源,美國新版《膳食指南》又重復了相似的意見。
蔬果的營養價值不僅僅在于提供維生素C,其中含有的鉀、鎂等礦物質及類胡蘿卜素、維生素K、膳食纖維并不會因為冷凍和罐藏工藝受到明顯損失,而其中的抗氧化物質也有很多保留。特別是冷凍蔬果,保留程度更高。
所以,家里可以備一些冷凍的甜豌豆、甜玉米粒、豆角、蘑菇等蔬菜,以及罐頭蘑菇、罐頭番茄、罐頭竹筍、罐頭玉米筍等,都是可以作為日常配菜的,它們對于增加膳食纖維供應仍有幫助。而我國居民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是嚴重不足的。
錯誤認知9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明確指出,孕婦和哺乳期乳母都要和其他人一樣,每天的谷物攝入中有一半來自于全谷物,這對她們獲得胎兒生長或正常泌乳所需的充足營養有幫助。沒有任何文字提到吃什么谷物會導致“滑胎” 或“回奶”。
由于孕期和哺乳期需要更多的營養素供應,所以孕婦和乳母更需注重食物的營養素密度,避免攝入過多的糖、鹽、飽和脂肪酸等成分,以免帶來孕期和哺乳期體重增加過多的問題。
錯誤認知10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特別強調,控糖、控鹽、控飽和脂肪酸的健康飲食模式必須從小培養:
?2 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吃任何添加糖的食物。
?即便是2 歲以上的兒童,也不建議喝任何甜飲料,即便100% 的果汁也不能多喝。
?對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每天攝入的甜味飲料不能超過300 毫升。孩子們最好只以水果和水果干作為食物的甜味來源。
那種一到聚會、飯局的時候,就給孩子們先點飲料的所謂的“規矩”,是不是該終結了呢?
大家看看以上各點,哪一項擊中了你?趕緊趁著這個機會,更新一下自己的營養觀念吧!
名詞解釋
指一個人一段時間內所攝入的所有食物和飲品的一個總體組合。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一段時間中的飲食狀態,也可以用來描述推薦有利維持健康的日常食物構成。所謂健康的膳食模式,不是非要吃某一種或少數幾種“健康概念食物”,而是各類天然食物的數量、比例合理,營養素密度高。
指一定能量的食物中,含有多少人體需要的微量營養素和其他營養成分。由于添加糖、添加脂肪和精白淀粉提取物只含能量,幾乎不含營養成分,當它們含量較高時,食物的營養素密度就會比較低。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通常要有盡量少的添加糖和脂肪,鈉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要較低。例如,薯片、油條的營養素密度較低,而未加油、鹽、糖的全谷雜豆營養素密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