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咖喱香,實在是香,濃郁的香,獨特的香。用咖喱做成的各式名菜小食,在香港地區更吃香。
且不說幾乎遍布街頭巷尾的咖喱魚蛋(丸),一串串、一碗碗,香氣逼人,熱氣催人,引人饞心大發,每天可以售出數百萬粒;也不說大店小攤都會出品的咖喱牛腩,既香又糯,司空見慣,卻又令人難分難舍,頻頻光顧;就連蝦球、魷魚絲、豬排、魚柳,甚至厚殼的大肉蟹等食材也都樂意與咖喱相配伍,弄出厚重香濃的美味來。當然,最佳配搭的土豆,在各式咖喱菜肴中也是少不了的,被切成不規則的塊狀,糯甜入味。

因為咖喱鼎力相助,菜肴不僅添色,添上濃墨重彩的金黃、金紅或者金棕,更添味,添上香氣濃郁的微辣、甜糯和豐厚,逗人五官,挑人食欲,有了濃重彩頭。
因為用得普遍,以至人們幾乎忘記了咖喱是一種外來物種和異國風味,而誤以為這就是一種地道的香港本土味道。原因很簡單,皆是因為咖喱到了香港地區,經過一系列創新或改良,更加適合中國人的喜好、口感和口味,變得本土化。
咖喱其實并不是單一的物料,而是以姜黃為主料,另加多種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復配而成的調味料。配料的變化使得咖喱有數十個品種,口味與香氣,各有不同;顏色也多樣,有棕、紅、青、黃、白等色。因為品種眾多,大廚們就有了大顯身手、各顯神通的絕妙機會。
于是,在香港地區,咖喱不再是孤獨的味道,而是百店百味,各有風采:有濃香的,也有混香的;有黏稠的,也有稀薄的;有偏辣的,也有偏甜的。百味中百客,總有一款適合你。
在香港地區,咖喱不是單方,而是復方,是一種混合的醬汁。常常是多種咖喱風味混搭,還有洋蔥、蒜蓉等內容物加入其中,形成的口感是立體的、豐滿的、多層次的。不說刻骨銘心,卻也久久回味,齒頰留香。
在香港地區,咖喱配方也不是照搬照抄,拿來就用,而是各有所創,各有所長,各家自有秘制配方,決不千篇一律、千店一方,因此才可以百食而不厭。
最出名的當然是“九記牛腩”,出品的咖喱牛腩,功夫地道,口味一流。這家店傳承至今已有六七十年,卻依然門庭若市,盛況空前,慕名前往者絡繹不絕。
不過,也不必舍近求遠,香港地區隨處可見的 “大家樂”“大快活”之類的快餐店照樣把咖喱做得有滋有味,爐火純青。奧海城有一家小店,取名“香港地”,出品的咖喱豬排飯、咖喱蝦球飯、咖喱雞排飯、咖喱牛肉飯,用的是最新秘制配方,特別加入蒜蓉及多種香料烹調,更香濃惹味。門口廣告自詡“香港味道,點止地道”,很有點文化自信。
香港的菜點使用咖喱如此普遍,與地處亞熱帶、氣候濕熱有很大關系。食用咖喱的益處就是除寒、驅濕。冬天自不必說,即便在夏天,香港的空調溫度開得低,一不小心就容易受涼。再加上港九諸島處在海洋包裹之中,氣候潮濕,很多香港人體內濕重。熱乎乎、香辣辣的咖喱正是除寒驅濕的一把好手。一勺咖喱醬汁下肚,清水鼻涕就夾著寒氣走遠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咖喱又是治愈輕感冒的一劑良藥。
食用咖喱另一個益處就是開胃。香港的夏天特別長,每年4 月剛過就入夏,11 月仍可穿短袖。暑氣逼人,容易倒胃口,而一碗咖喱菜點上來,便胃口大開。甚至不必用菜,光是咖喱醬汁已足夠下飯。平時人們就餐,喜歡把咖喱醬汁澆在白飯上,拌一下,然后一口一勺,那感覺真是非同一般,令人陶醉。

食用咖喱還可醒目提神。聞其香,嘗其味,夠刺激,夠醒神。即使原先瞌睡朦朧,或者萎靡不振,一碗咖喱飯菜下肚,也會頓覺清醒,精神煥發。
咖喱中含有比較多的姜黃素,有助于抗炎、抗氧化、保護肝臟及腎臟,預防老年癡呆等。
所以,咖喱在香港地區風行,實乃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濕熱;地利,供應充沛;人和,男女老少皆宜,成就了擋不住的誘惑。
一種香料得益于此,其他更宏大的事業何不也是如此。這也許就是咖喱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