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徐庭芳發自上海 南方周末實習生 欒歆 張坤

2020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新增基民突破2000萬,其中18-34歲群體占比達60%?! C?photo ?圖
“大家沒指望通過基金賺錢,都是想投一點點錢,當作參與話題討論的入場券。只是想看懂熱搜,賺了喊喊坤坤,賠了罵罵菜狗?!?/p>
3月12日下午,二手銷售平臺閑魚官方微博發布致廣大基金投資者的一封信,信中稱,最近因為市場波動,一周內就有20萬人涌入閑魚,想賣二手貨求回血。
2021年3月8日,90后的姜嵐隨手拍下路過的一則杭州地鐵廣告,文案寫著,“那天雨很大,李靜低頭看了看自己,平靜地在打車軟件里點了全選——上支付寶搜‘基金理財,優質精選,給選擇多一份底氣?!?/p>
前一天,她從支付寶購買的易方達基金又跌了近6%。
她將照片發到了基金討論群,配圖說,“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基金賬戶收益,平靜地選擇了走路回家”。小組成員們一片附和,有回復“平靜地選擇了取消訂單”的,“平靜地選擇了回公司加班”的,還有“平靜地刪除了所有購物車”的。
近一個月來,上證指數從3731點跌至近期最低3328點,跌幅超過10%。2020年熱火朝天的基金行業成為首個被沖擊的對象。尤其是重倉半導體、白酒、醫藥等行業的網紅基金,不僅凈值大幅下跌,操盤的明星基金經理也被頻頻罵上微博熱搜,“蔡神”(諾安基金經理蔡嵩松)成了“菜狗”,“愛坤”(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成了“渣坤”。
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助理王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實際自2020年10月開始,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風險并下達窗口指導,陸續有爆款基金開始限售,“當時風向已經變了”。
市場迎來了最后一波高峰,上證指數從2020年10月的3200多點一路上漲到2021年2月中旬的3700點。幾乎同一時期,基民們還在不斷買入,主要投資股市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從2020年10月底的5.62萬億上漲到2021年1月底的6.93萬億,漲幅近24%。
90后、00后們追星式地投資,被看作助長泡沫的主要因素。但新基民并沒有多少選擇,打開支付寶,推送的基金要么是按照短期業績排名,要么是具有話題的基金經理。
姜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在2020年11月買入易方達,僅僅是因為它長期被掛在了支付寶“精選好基”第一名。
“跌得太猛了,大盤才跌不到10%,基金快跌了20%?!苯獚拐f。這是因為她投資的基金大多投向了“抱團股”——資金聚集在少數股票,讓這些股票短期內大漲,它們漲得快、跌得更兇,極易發生踩踏?;鸾浝韨儺斎幻靼走@一風險,但特殊的考核體系讓他們不得不將資金被動投入到這些抱團股里。
“比起賠錢,風口更重要。”王澤說。因為基金經理的收入考核主要參考的是業績排名,比起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為基民們獲利,基金經理首先要保證的是不能比同行差,要“隨大流”。
于是“抱團”成為最優解,股市上漲時,抱團能進一步促進股價上升,被吸引而來的投資者也會越多,進一步推動股價上升、吸引更多基民。即便股價下跌,大多數基金的業績都會隨之下跌,“所有人都在虧,你就不算虧”。
但當股價偏離實際價值,下跌就成了大概率事件,于是市場就陷入“基民贖回+基金經理被迫減倉”的殺跌循環。
不一樣的新基民
豆瓣頭部理財小組“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財”目前已積累了五十多萬“鋼鐵韭菜”?!颁撹F韭菜”是小組成員們對自己的戲稱,意為“即使不斷被割韭菜,也有著鋼鐵般的意志”。
00后璇子2020年3月加入這個小組,因疫情籠罩久居在家、心情煩悶,“好像對生活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她眼看著小組人數隨著基金的火熱節節高升,2020年年底,小組的成員還只有34萬,那時他們的稱謂還是“財富管理者”。
股價暴跌、明星基金雪崩后,“基金”話題頻上微博熱搜,僅兩個月,小組成員數量增長近20萬,基金越跌、成員越多。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1月,公募基金行業規模首次突破20萬億,2020年資產管理規模同比增長34.7%,其中權益類公募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占比32.28%,增長最快。
像璇子這樣的90后、00后們是新基民中的主力。根據騰訊證券發布的《2020年中國股民行為年度報告》,2020年涌入基金市場的投資者中,半數都是90后。MobTech的數據進一步證實,2020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新增基民突破2000萬,其中18-34歲群體占比達60%。
他們入市的原因五花八門。
璇子說自己買基金是為了打發時間,瀏覽了組里幾十個“干貨”和“精華”帖后,購入了人生第一筆基金——景順長城,正式成為新基民。
比起掙錢,她更期待每周一開盤的日子,因為世界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自己買的基金。疫情久居在家心情煩悶,“基金讓我的生活變得有趣,幫我度過了那段輕度抑郁的日子”。
同屬小組成員的凌高因為選修了工商管理的第二學位,從2020年9月開始玩基金,他說主要是為了學習理財知識,當作日后研究股市的跳板,他買了三只基金,共投入3000元左右。
還有的是為了參與感。大三的林一在今年寒假回家后,發現同齡人聚餐時的話題,從找對象難變成基金賺了多少??戳酥Ц秾毜幕鹋判?,匆匆選擇最熱門的易方達中小盤每期定投,第一筆只投入了200元。
身邊拿幾百元試水的朋友不少,甚至還有投了10元就入場,“大家沒指望通過基金賺錢,都是想投一點點錢,當作參與話題討論的入場券。只是想看懂熱搜,賺了喊喊坤坤,賠了罵罵菜狗?!绷忠徽f。
怎么計算管理費?“不清楚”?;鸾浝淼耐顿Y策略是什么?“沒研究”。
林一的入門教程來自于小紅書(時尚美妝類App),平臺上一個博主建議將壓歲錢投入基金,于是她嘗到了人生第一次被“割韭菜”的滋味。
凌高的三只基金走勢并不樂觀,但他對虧損毫不在意,“權當學習理財知識的學費,不然這筆錢早就消失在我的購物車中了?!?/p>
直到近期基金凈值大跌,姜嵐第一次打開基金經理張坤的持倉單,才知道他重倉的都是白酒股,“我這輩子還沒喝過白酒”。
?下轉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