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勘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經常飲用含糖汽水會增加全因死亡的風險,尤其是因乳腺癌死亡的風險。
不知不覺,乳腺癌已成為中國女性的第一大殺手。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癥中的發病率為24.2%,其中53%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中國乳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30萬,農村發病率約40/10萬人,城市發病率約50/10萬人,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發病率約70/10萬人或更高,并且還在以每年1%-3%的速度在增加。
人們討論過很多預防乳腺癌的生活方式,如減少酒精攝入,不吸煙,查看家族史和基因篩查(有BRCA1/2基因者要早診斷早治療),堅持運動,少熬夜,避免第一胎生育年齡較晚(不晚于35歲)等,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含糖高的飲料也是導致乳腺癌病人高死亡率和誘發乳腺癌的一個因素。
美國布法羅大學近日發表在美國癌癥研究協會的《癌癥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經常飲用含糖汽水會增加全因死亡(一定時期內各種原因導致的總死亡人數與該人群人口數之比)的風險,尤其是因乳腺癌死亡的風險。與從不或很少喝含糖汽水的女性相比,每周喝5次或以上含糖汽水的女性全因死亡率要高出62%,而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85%。
研究人員對927名年齡在35歲至79歲之間被診斷為乳腺癌的女性進行了19年的隨訪,評估了含糖汽水與全因和乳腺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研究采用的是食物頻率問卷調查,時間為參與者在診斷為乳腺癌前的12個月至24個月,主要調查食物和飲料攝入量。
不幸的是,這九百多名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的女性中有41%在隨訪結束時已經去世。在已經去世的參與者中,高頻率飲用含糖汽水的女性人數更多。簡單地說,常喝含糖汽水的乳腺癌患者比不喝或少喝含糖汽水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更高,生存時間更短。
這項研究首先提出的一個信息是,即便患了乳腺癌,只要少喝含糖汽水或含糖量高的飲食,就可以達到正常的治療后的生存期,甚至增加癌后生存期。無論是中國還是發達國家,乳腺癌患者治愈后都可以達到5年生存率,中國目前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已超過80%。因此,乳腺癌已成為一種慢病,只要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讓其擁有較好的生活方式,患癌治療后就至少可以獲得5年生存期。但是,如果吃糖較多,乳腺癌患者就有較多的人達不到5年生存期。
盡管這項研究只是針對含糖汽水,而中國人對這一飲料并非情有獨鐘,甚至是較少食用的,但是在很多時候,女性還是大量攝食了含糖高的食品,如蛋糕、甜點、餅干、巧克力、含糖的奶茶、奶咖類、果汁類飲料等。該研究的結果間接表明,含糖量較高的飲食是誘發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癥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吃一小塊甜點或蛋糕,一天攝入的熱量就可能超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人每天攝入添加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慢慢積累可導致人發胖。糖攝入過多容易誘發肥胖并導致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如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同時,也在這些疾病的基礎上誘發癌癥,包括乳腺癌。
糖攝入過多誘發疾病是通過生化機制產生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三大能量可以通過三羧酸循環相互轉化。人們攝入糖之后,一是通過氧化分解供應身體活動的能量所需,如果糖攝入過量,則可以轉化為糖原,如果糖在體內進一步過量,就會通過糖分解代謝產物乙酰輔酶A合成脂肪酸并進而大量合成脂肪,儲存于身體。當然,過量的糖也可以轉化為蛋白質,但相對而言,糖轉化為脂肪更容易,量也更大,因此糖攝入過多的第一步風險是肥胖,然后是其他疾病。
其他研究也表明,喜歡喝含糖飲料的人群(每天攝入2-3份含糖飲料)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會增加31%,而且每天若多攝入一份含糖飲料,其死亡的風險就會增加10%。
很多女性為了身材苗條會自覺減少肉類的攝取,但是對于含糖食物,卻缺乏足夠的警惕,且難以抵制甜蜜的誘惑。
女性的生理特點也決定了她們尤為喜歡吃甜食。甜食會激活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刺激神經末梢,讓人感到興奮,進而使大腦對糖產生渴望。這種機制對于女性和兒童尤為重要。女性每個月從排卵到經期這段時間,大腦中能帶給人快樂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水平會下降,但糖能促進腦內5羥色胺的合成,因此女性會較多地選擇吃甜食來緩解不良情緒。
另一個因素也導致了人們不知不覺大量地攝食糖類,即喝含糖飲料。一項對18款飲料的測試表明,國人最愛的檸檬茶含糖量最高,它不單單是茶,更是糖水,一瓶含有近15塊小方糖(一塊小方糖的重量在4.54-9克之間)。因此,一瓶檸檬茶的含糖量就超過了推薦的成人每日的糖攝取量。市面上一般的乳酸菌飲料同樣含糖量極高,一瓶是350-380毫升,含糖量接近13塊糖。在飲料的選擇上,白開水、不加糖的茶、咖啡,都是更健康的飲料,比含糖飲料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