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 何娟 王妍 李霞 東瑞娟

【摘要】目的:肝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主要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肝癌。現探析不同每搏變異度指導下的目標導向液體治療對肝癌手術的實際臨床效果以及對其肝腎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肝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計50例,術前依據隨機數字表發進行分組,其中隨機分入低SVV組(1 【關鍵詞】每搏量變異度;目標導向液體治療;肝癌手術;肝功能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1--01 肝癌在我國屬于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通常患者在發病初期沒有過多明顯癥狀,因此常常容易被忽視,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病癥加重,臨床癥狀開始逐漸出現[1]。臨床上通常采取手術對該病進行治療,但是在手術過程中如何減少術中液體入量,滿足外科醫生要求,同時保證重要器官血液灌注,避免發生肝腎功能不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問題[2]。本次研究應用每搏量變異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指導目標導向液體治療(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可以優化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避免容量不足或超負荷,改善組織灌注,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改善患者預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肝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計50例,術前依據隨機數字表發進行分組,其中隨機分入低SVV組(1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術前常規禁食禁水,進入手術室后監測無創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腦電雙頻指數,開放外周靜脈。術前30min取苯巴比妥鈉01.g和阿托品0.5mg,給予肌內注射,術前5min取丙泊酚(2-4mg/kg.h)和瑞芬太尼(1-1.5kg.h)泵入[3]。待患者進入麻醉后行橈動脈穿刺置管,監測SVV等血流動力指標。 1.2.2液體治療:術中恒速緩慢輸注乳酸林格液補充生理需要[4],在肝臟標本切除前,若SVV高于分組閾值,則在15min內給予250ml羥乙基淀粉130/0.4快速輸注,觀察SVV變化,直至SVV回落到分組閾值內。兩組均同時維持心理60-90次/min,平均動脈壓65-95mmHg。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情況,包括:晶體量、膠體量、出血量、尿液量及術后肝功能和腎功能指標。 1.4統計學分析 各項統計數據通過SPSS26.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若P<0.05說明存在對比意義。 2.結果 在術中晶體用量兩組無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膠體量、總入量、出血量及尿液量方面比較發現,高SVV組均低于低SVV組,P<0.05說明存在對比意義。 在術后肝功能統計分析中發現,兩組患者血清AST、ALT、APTT水平及腎功能Cr、BUN水平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液體治療是加速康復外科的重要一環,傳統補液方法常造成圍術期補液過剩,影響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而目標導向液體治療在加速康復外科中已得到廣泛認可,可以有效預防肝癌圍術期循環容量不足或超負荷,避免了術后急性肝腎損傷并發癥的發生。 因此,在肝癌手術中實施不同每搏變異度指導下的目標導向液體治療能有效提高手術安全性,避免了術后急性肝腎損傷并發癥的發生,在實際臨床中的運用價值非常高,值得廣泛推薦。 參考文獻: [1]劉彤.圍手術期循證護理方案在肝癌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24):114,117. [2]王驁,章放香,彭晶,等.圍手術期目標導向液體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21(20):4058-4062. 第一作者:范斌,男,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肝膽胰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與腹部創傷的手術治療。 通信作者:東瑞娟,女,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腎臟疾病的相關支持對癥治療及CRRT技術。 32235019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