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肛裂治療中,改良縱切橫縫術實施效果。方法:于2019年度的1月至2021年度的1月選擇因慢性肛裂而就診于我科室的病人共計60例進行調研,隨機分組治療(每組30例)。對照組行傳統肛裂切除術治療,觀察組行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對照組住院時間與觀察組對照較長、疼痛緩解時間與觀察組對照較長、便血次數與觀察組對照較多、出血量與觀察組對照較多,兩組對照差異明顯,(P值<0.05)。結論:慢性肛裂治療中,改良縱切橫縫術實施效果優異,此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與普及。
【關鍵詞】改良縱切橫縫術;慢性肛裂;傳統肛裂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65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1--01
慢性肛裂屬于常見、多發的肛腸科疾病,此疾病具備發病率高的特點,據臨床不完全收集、統計資料證實,最近幾年因慢性肛裂而就診于我科室的病人呈逐年增高趨勢[1]。慢性肛裂是因皮膚裂開而誘發與引起的一種感染性、潰瘍性病變類疾病。誘發與引起慢性肛裂的因素較多,但臨床誘發因素尚未明確。慢性肛裂在臨床治療中,以傳統開放性手術為主,但我科室為了提升治療效果,則采用改良縱切橫縫術[2-3]。為了統計2種治療方案實施效果,于2019年度的1月至2021年度的1月選擇因慢性肛裂而就診于我科室的病人共計60例進行調研,具體實施情況見如下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度的1月至2021年度的1月選擇因慢性肛裂而就診于我科室的病人共計60例進行調研,隨機分組治療(每組30例)。對照組(30):男15例,女15例;年齡35-76歲,平均(55.21±2.14)歲;觀察組(30):男15例,女15例;年齡36-75歲,平均(55.29±1.59)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肛裂切除術治療,具體如下:首先進行皮膚消毒,麻醉以后協助病人選擇側臥位,常規鋪設消毒鋪巾,再對肛管、直腸下段等位置進行消毒,沿著病人肛裂裂口進行縱行切口,在齒線上方的5毫米直至至肛緣位置處為切口長度,使用紋氏鉗把切斷部分括約肌,在清理肥大肛乳頭、肛竇以及痔瘡與肛裂四周病理組織,使用凡士林等敷料進行切口外敷,固定妥善。
觀察組行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具體如下:清理切口位置的皮膚,麻醉后協助病人選擇側臥位,常規鋪設鋪巾,消毒肛管與直腸下段等位置,沿著肛裂裂口正中進行縱行切口,切口長度為齒線上方5毫米位置處,清理肥大肛乳頭、肛竇、痔瘡、肛裂等相關病理組織,隨后進行擴肛,肛管充分松解后,分離肛裂雙側黏膜,行橫向縫合,其長度在30毫米至40毫米之間,不縫合中央位置處,將切口下段作為引流口,長度在20毫米左右。
1.3觀察指標
療效評價標準:總結手術指標,手術指標為住院時間、疼痛緩解時間、便血次數、出血量。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SPSS22.0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n(%)】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t值檢驗,P<0.05說明差異明顯。
2 結果
對照組:病人住院時間為7.39±1.23天、疼痛緩解時間為2.81±0.49天、便血次數為2.12±0.41次、出血量為4.78±0.21mL;觀察組:病人住院時間為4.98±1.01天、疼痛緩解時間為1.91±0.19天、便血次數為1.15±0.11次、出血量為1.89±0.49mL,對照組住院時間與觀察組對照較長、疼痛緩解時間與觀察組對照較長、便血次數與觀察組對照較多、出血量與觀察組對照較多,兩組對照差異明顯,(P值<0.05)。
3 討論
肛裂屬于肛腸科常見疾病,此疾病是因肛門括約肌痙攣而誘發與導致的肛管供血不足類疾病,此疾病具備病程漫長的特點,一旦發生會導致病人長時間處于疼痛狀態下,給病人心理、生理均造成影響,進而降低了病人生活質量[4-5]。慢性肛裂治療中,常用治療方案為手術治療,傳統肛裂切除術為常用的手術方案。傳統肛裂切除術雖然能夠改善臨床癥狀,但也會因手術而導致病人肛門口徑變小,從而誘發與引起排便困難等不良反應。基于上述情況,我科室則采用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方案。改良縱切橫縫術屬于手術方案,是從原本手術上改良而來,這種手術方式是基于前提條件下,將中央切口替換為引流口,使原本中央縫合一針情況被取代,而這種手術中的橫縫兩側方式,能夠擴大肛管,可有效的改善與降低張力,進而改善術后各項指標水平,而且將中央切口替換為引流切口,更加利于與降低因橫縫而誘發與引起的感染,從而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此外,經本次調研論證結果證實,觀察組行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后可有效的改善與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可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慢性肛裂治療中,改良縱切橫縫術實施效果優異,此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與普及。
參考文獻:
[1]葛海涵. 改良縱切橫縫術對慢性肛裂患者炎癥指標及切口愈合時間的影響[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8):950-951.
DOI:10.3969/j.issn.2095-1434.2021.08.033.
[2]佡世偉. 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對慢性肛裂患者并發癥發生的影響[J]. 黑龍江醫學,2021,45(13):1387-1389.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21.13.014.
[3]王禹. 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慢性肛裂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21,37(7):62-6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07.030.
[4]何志勇. 側向擴肛聯合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慢性肛裂的臨床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3):28-3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23.013.
[5]葉萍,邊遠,朱盈鋒. 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慢性肛裂對創面愈合、炎性因子及肛管指標的影響[J]. 現代實用醫學,2020,32(2):165-167.
3149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