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濤,楚江鋒,嚴松
(西安捷盛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西安 710119)
離心試驗機的的旋轉軸系采用剛性軸系,剛性軸心主要應用于低速、重載場合。在高速情況下,由于臨界轉速和旋轉的自對中現象(工作負載的質量幾何中心與主軸的回轉中心趨于重合),此時軸需要發生彎曲,軸承需要能夠產生徑向移動,但軸為剛性,軸承也為剛性,變形量都很小。此時軸和軸承都要產生很大的內力來抵消發生變形的力,如果軸承強度不夠或軸的強度不夠都會引發失穩,造成整個系統的崩潰。隨著軍工航天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試驗要求加速度越來越高,生產任務由原來的產品抽檢篩選試驗變為整體全部試驗,對離心機性能和試驗效率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隨著要求不斷提高,剛性軸系離心機的設計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總結剛性軸離心機的缺點有:振動噪聲很大、承載能力很差、容易發生軸承失穩和對工作轉盤的動平衡要求很高。基于以上原因,設計開發能夠高速穩定運行的軸系尤為重要。撓性軸系是一種工作在臨界轉速之上的軸系結構,其工作轉速高,設計合理的撓性軸承載能力和運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撓性軸系統由彈性軸承座和細長軸部件組成,其結構如圖1撓性軸系統結構。彈性軸承座采用彈性體8與金屬材料嵌套結構,此結構的軸承座在徑向和軸向均有一定量的彈性位移,用于細長軸5的擺動支撐。
細長軸部件的主體為細長軸5,細長軸5為細長結構,自身強度高,剛度小,正好滿足了設計的需要,細長軸部件采用主軸上軸承7和張緊套6兩處固定支撐,底部與卸荷軸4通過連接套6連為一體,上端通過軸承與彈性軸承座固定。
根據圖1建立撓性軸系的力學模型見圖2。系統X與Y 方向的總剛度可以表示為式(1):
圖2中CV、CW表示主軸上下支承在X方向的剛度;
Cb、Ch表示主軸上下支承在Y方向的剛度。
建立設計的軸系運動微分方程:
式中:
M—轉子質量;
χ—軸系轉動慣量;
ε—軸系不平衡度。
從圖1可看出
根據已知條件求解得
式中:
Ω—軸系運動的轉速;
wx,wy—軸系在X和Y方向的一階臨界轉速。
由于轉子在X,Y方向各向同性,因此有:
整理軸心軌跡運動方程可得
分析式(6)的軸心運動軌跡方程知,在轉子角速度Ω一定的情況下,運動軌跡為一個圓心在軸心,半徑為的圓。通過式(6)繪制圖3振動幅值—角速度曲線,從圖3振動幅值—角速度曲線可以得出:
當0<Ω<wn時,軸系隨著角速度Ω的不斷增大,振動加劇;
當Ω=wn時,出現圓的半徑無窮大的情況,也就是系統軸系發生了共振;
當wn<Ω<∞時,軸系隨著角速度Ω的不斷增大,振動的半徑愈來愈趨近不平衡量ε。
圖1 撓性軸系結構圖
圖2 撓性軸系力學模型
試驗中需要分析:
a.軸心軌跡是不是一個標準的圓形;
b.軸心軌跡是不是按照圖3 中的曲線運動。
在圖1的撓性軸結構中加入用于檢測主軸擺動的擺動傳感器,擺動傳感器的檢測圖如圖4所示。
在X和Y方向分別安裝擺動位移傳感器。實驗時將探頭距離被測軸距離0.5 mm,將距離0.6~1 mm之間的距離劃分為20量級,相鄰的兩個量級中大量級比小量級大0.025 mm。檢測數據表見表1。
從表1中的X方向對應的距離和 Y方向對應的距離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轉速條件下,在X方向和Y方向的振動偏移距離是一致的,這說明,軸心運動軌跡曲線是一個標準的圓形軌跡。
從表1中的各個轉速對應的偏移距離來看,系統的臨界轉速wn=2 820 r/min,此時振動量級最大,達到20,通過拆卸下來的傳感器發現,在傳感器的探測前端有明顯的擦痕,說明軸的擺動有可能要大于振動量級測量值20,為了使設備能夠安全的通過臨界轉速可以提高系統的升速時間,使其快速通過臨界轉速。
在軸系轉速處于0<Ω<2 820時,在65 r/min的轉速時,量級相對較大,然后隨著轉速升高,量級慢慢回落,再慢慢增大直到臨界轉速時達到17,在65 r/min時振動較大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系統啟動時轉盤的轉動慣量較大,出現軸的扭轉引起。為了減小離心機升速過程中共振現象對設備的損害,在設計升速中應該采取快速升速方法,快速通過共振轉速區。通過試驗監測發現軸心軌跡復合理論分析結果:
圖3 振動幅值—角速度曲線
在軸系轉速處于2 820<Ω<19 850時,振動量級從17快速回落到14、8最后固定在3,可以說明在這個階段的主軸的振動慢慢趨于不平衡量ε,出現自對中現象。與理論分析結果相同。
圖4 擺動傳感器檢測示意圖
表1 軸心軌跡振動量級表
高速離心試驗機撓性軸系應用彈性軸承座和撓性軸,解決了轉子運動過程中的力和變形位移的補償問題。主軸的臨界轉速低,系統在此時快速通過臨界轉速對設備的安全和可靠性影響不大,在高速旋轉時,振動趨于自對中,噪聲很小,轉動很平穩,解決了以往離心機振動大,噪聲大,轉子系統不穩定的弊端,推動了離心試驗機的整體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