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坤在,陳章妍,吳家樑,傅 煒
(1.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2.國網福州供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9;3.國網莆田供電公司,福建 莆田 351100)
大面積停電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災害、電力安全事故和外力破壞等原因造成區域性電網、省級電網或城市電網大量減供負荷,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以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和威脅的停電事件[1]。
近年來,受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多起大面積停電事件相繼發生,如2008 年閩西北冰凍災害、2010 年閩北大洪水、2016 年“莫蘭蒂”“蘇迪羅”“尼伯特”臺風等,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巨大的威脅和影響。電網企業按照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部署,以“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高效運轉”的應急處置機制,事前精心準備、事發及時預警、事中快速高效搶修復電、事后調查評估提升改造。
建立健全電力應急預案體系,做好與政府部門、上級單位應急預案銜接,細化調度、運檢、營銷、后勤等各專業在災前防御、災中應急、災后搶修等三個階段的工作職責、作業規范和應急處置流程,堅持“實戰”“實用”“精煉”原則,編制大面積停電、臺風洪澇等典型事件的重點場所、重要崗位應急處置指導卡。按照“實戰運作、實效校驗”原則,組織省、市、縣三級常態化全要素開展各類綜合演練、專項演練,全面檢驗應急指揮體系各層級的指揮處置、信息傳遞以及現場快速協同處置能力,磨合提升實戰水平,實現以“演”帶“練”、以“練”促“戰”的目的。
密切跟蹤氣象預報和動態,立足防強風暴雨、抗大災、搶大險,及時召開應急會商會,提前部署開展電網運行方式調整、設備特巡特護、物資儲備保障、隊伍調集待命、客戶前置溝通等防御準備。專人專線對接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適時啟動防臺風預警響應,省、市、縣三級同步啟動應急值班,合署辦公強化專業聯動,全體員工取消休假,24 h在崗值班,全面進入防汛抗臺臨戰狀態。
發生自然災害導致大面積停電時,應急指揮應縮短信息流轉環節、強化專業協同、因地制宜分級精準決策,提高指揮效率。地市供電公司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下轄災后搶修、安全監督、客戶服務、物資供應、后勤保障、技術信息及區域現場指揮部等工作組(見圖1)。

圖1 地市供電公司應急組織構架
依托應急指揮中心直接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及時召開會商會,統籌全局、分級部署,實行營配調一體指揮,建立“運檢部門歸口、片區指揮負責”的調配機制,確保支援隊伍和公司搶修力量配合順暢,提高搶修效率。
對于部分災損嚴重的地區、鄉鎮,抽調專業技術骨干及管理人員定點增援,在供電所成立片區電網應急搶修現場指揮部,下設信息支撐、物資對接、現場調度、后勤保障四個工作小組(見圖2),負責故障巡查、搶修單簽發、倒閘操作、隊伍安排、物資報送、進度跟蹤、災損上報等具體局部現場搶修指揮工作,實現配網應急搶修“網格化”指揮,有效提高配網應急響應速度和處置效率。

圖2 重點區域現場指揮部組織構架
主網方面,一是針對設備密集跳閘情況,優先保證主網架安全,再逐步恢復分區供電能力,防止電網系統性瓦解、主設備損毀擴大化;二是事故研判迅速,依靠綜合智能告警、監控員事故信號分析和遠方遙控操作快速定位故障點,準確還原事故過程;三是按照優先恢復失壓變電站,其次恢復單供變電站雙電源,最后恢復聯絡線的復電原則,指導搶修;四是全力做好發用電平衡,如“莫蘭蒂”臺風期間,福建電網緊急拍停1 臺水電機組,調停核電和火電機組各1 臺,向華東申請外送90 萬kW。
配網方面,一是優先拉停失地線路,臺風暴雨期間發現10 kV 母線失地,第一時間收集災損信息,并拉停失地線路,消除對人身安全的威脅;二是按照“先復電、后搶修”的原則盡快恢復“生命線”用戶供電,通過調整配網運行方式或啟用應急發電設備恢復供電;三是以配電運維駐點為單位設立聯絡站,調度下派運行和管理人員至駐點協調把關搶修申請流程,將10 kV 分支線調度權下放至聯絡站,調度負責10 kV 主干線設備及聯絡開關的管控,配電運維部門負責10 kV 分支線路的運行管理及線路雙電源、自備電源、小電源的停送電操作。
在受災嚴重的地區建立現場應急指揮部,直接指揮指導應急搶修工作。一是確定“分片包干、先主干后分支、高低壓同步”搶修策略,形成“分支線調度權下放、誰搶修誰操作、誰搶修誰驗收”的搶修組織模式,做到“責任清晰、目標明確、搶修一片、清楚一片、復電一片”,盡快恢復供電。二是調整搶修模式,改“跳閘—巡線—匯報—辦票—操作—搶修”常態流程為“跳閘—強送—全線轉檢修—巡線辦票—搶修”應急流程,試行分支線調度權下放、支援隊伍隨配操作人員、搶修人員負責竣工驗收等做法,提高搶修效率。三是對于主干網架修復后可能存在的支路故障,開展現場地毯式排查。高壓方面,采用用檢人員與操作人員分組搭配方式,按支線排查,協同推進專變用戶故障搶修復電工作;低壓方面,派出片區客戶經理、用電檢查人員開展低壓現場情況摸排,同步開展現場災后用電安全提示和服務安撫工作。四是優化搶修順序優先保障民生用電,以用電性質、負荷性質、影響范圍為判定原則,制定“生命線工程”用戶、重要用戶、大中型居民小區優先搶修策略和方案,有序安排搶修次序,定時跟蹤停送電情況,優先保障民生用電。對于暫未恢復供電的 “生命線工程”用戶及重點關注用戶,在滿足安全的條件下,接入移動發電車進行應急供電。
(1) 有備無患保障搶修物資供應。預警階段全面梳理應急物資庫存數量,并導入應急指揮系統進行監控,提前研判災害類型、評估可能造成的災損,建立臨時物資倉儲點,將搶修塔、水泥桿、配變、導線、成套鐵件等通用電網物資提前預置到位,確保搶修物資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配送至現場。災情發生后,按照“先近后遠、先利庫后采購”原則,以及“先實物、再協議、后動態”儲備物資調用順序執行調撥及采購。細化分級供應模式,配變、水泥桿等大件物資由省物資調配中心統一調配,金具、鐵件等小件物資由支援隊伍所屬單位負責供應。優化物資配送方式,錯峰發運,每2 h 確定物資配送到貨信息;對于水泥桿等需要吊車裝卸的大件物資,直接配送到施工地點。
(2) 暢通應急搶修通信通道。提前預判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造成局部地區公用通信系統大面積癱瘓等災后通信中斷影響,及時向基層部門和搶修隊伍分發對講機、集群手機,調用應急通信車和衛星電話到受災地區進行應急通信保障。同時,商請移動、聯通公司提供搶修通信支持。
(3) 健全政企對接協調工作機制。供電公司與各級地方政府、軍隊、消防等部門建立屬地對接協調工作機制,密切溝通,協同解決災后搶修面臨的“水、電、路、網”不通等問題,做好后勤支撐保障。例如“莫蘭蒂”臺風期間,與110 聯動辦、交警大隊、武警部隊協調,保障電網搶修車輛不受交通限號管制及道路停車約束;通過地方政府與中石化、中石油協商,開通電網搶險車輛加油專用通道及專用加油站,并配備移動柴油配送車為保電發電車供油;商請消防單位、地方性民生物資及施工企業協助解決駐點用水、供餐、工程機械支援等。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積極組織受損設施、場所和生產經營秩序的恢復重建。收集、整理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產生的文本、音視頻等檔案資料,針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開展抗災能力及應急調查評估。針對重點部位、特殊區域、關鍵人員,認真分析研究應急預案可行性實用性、人員履責是否到位、電網設備薄弱環節等問題,提出防范和改進措施;對于需資金支持的,及時列入電網防災減災計劃開展差異化技術改造,切實改變“年年有災、年年搶險”的被動局面。
國網福建省電力公司充分發揮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高效運轉的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處置機制作用,因地制宜,按專業、分地區快速轉換進入應急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自然災害對電網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實現安全快速復電,為災后社會秩序重建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