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張軍軍 張 宏
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羅 申 伍雁華
昆山生態屋建筑技術有限公司 劉 春
南京興華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劉子潔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筑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傳統建筑業存在諸多問題,如科技含量低、勞動力成本高、資源消耗大等。因此,建筑工業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十二五”以來,我國裝配式建筑已取得長足發展。
混凝土建筑工程主要包含4個方面:混凝土工程、鋼筋工程、模板工程和腳手架工程。長期以來鋼筋工程技術落后,存在易出錯、生產效率低、材料損耗大、過程難管控等問題。研究表明,建筑工業化不應局限于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構件,裝配式鋼筋骨架同樣可采用工廠機械化生產和工位工業化施工,并可節省混凝土重復周轉運輸的高額費用,其相關技術是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建筑鋼筋加工設備最早以建筑工地上的簡單機器為主,基本是粗放型的生產方式,技術含量較低。2000年以來,我國鋼筋加工商品化逐漸得到發展。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工程用商品鋼筋主要有鋼筋成型、箍筋成型、鋼筋網成型、鋼筋籠成型、鋼筋桁架焊接成型、鋼筋機械連接等。
混凝土建筑結構中,豎向結構主要指柱和剪力墻。框架結構在多層與低層辦公建筑中應用較多,剪力墻結構大規模應用于高層住宅。裝配式住宅是目前建筑工業化的主要著力點,以江蘇某高層保障性住宅為例,說明基于裝配式鋼筋骨架的工業化建筑設計原理。
常用的剪力墻有“T”形、“L”形、“十”字形、“Z”字形、折線形和“一”字形等,其截面尺寸較大,內部鋼筋較多,如果采用現場手工綁扎的方式,綁扎點較多,鋼筋間距得不到有效控制,鋼筋籠易出現尺寸偏差,而且高空作業多,不利于安全作業,成品質量控制水平不高。因此,剪力墻的配筋應結合鋼筋工業化生產,選用機械化建造的商品化鋼筋構件組合裝配建造,以獲得高品質、高效率。剪力墻可視為由剪力墻暗柱、剪力墻墻身、剪力墻梁三部分構成。
1)剪力墻暗柱即邊緣約束構件,表現為矩形鋼筋籠形式,可利用螺旋箍筋方形鋼筋籠機械設備一次生產成型,如圖1所示。
2)剪力墻墻身鋼筋較規整,一般呈網格狀布置,可利用鋼筋網連接機直接成型。一個普通的“L”形剪力墻的邊緣約束構件主要包含兩端的矩形暗柱和轉折點的“L”形暗柱,在模臺上將3個暗柱與4片鋼筋網片通過點焊連接,相對的鋼筋網片通過構造箍筋連接,即可形成“L”形剪力墻鋼筋骨架,如圖2所示。
3)剪力墻梁是線性構件,鋼筋骨架生產方式類似于柱。梁箍筋可采用鋼筋折彎機一次成型,也可采用螺旋箍筋。梁的下部鋼筋應通長,直接與箍筋點焊成整體,形成鋼筋骨架;考慮到裝配時不影響樓板鋼筋的吊裝,梁的上部鋼筋可吊裝至工位后再手工穿插。工廠成型的梁鋼筋骨架箍筋間距精準,形成整體后剛度較大適合吊裝,且吊裝時只有鋼筋,重量輕,吊裝較便捷。矩形梁鋼筋骨架如圖3所示。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中,樓板通常采用疊合板。但疊合板的跨度通常在3m以內,因而需設置次梁,給裝配建造帶來不便。樓板跨度越大,裝配效率越高。“井格式”密肋樓蓋是較經濟的一種大板形式,因此提出一種基于裝配式鋼筋骨架的密肋樓蓋設計(見圖4)。密肋樓蓋跨度較大,為減少密肋厚度,可考慮利用機械直接成型的二維平面桁架作為密肋樓蓋的配筋。密肋樓蓋雙向受力時較為經濟,因此需考慮2個方向鋼筋交接時的節點設計,可通過標準節點進行連接。密肋樓蓋肋與肋之間無配筋,為減輕自重通常考慮留空,但肋與肋之間留空,相應密肋樓蓋的底表面積會增大,導致混凝土澆筑時的支模工作量大且繁瑣。因此,考慮在井格中填充倒梯形泡沫混凝土內芯(見圖5)。泡沫混凝土既充當肋梁側面和井格底面的混凝土澆筑模板,又可改善密肋樓蓋的保溫、隔熱、隔聲等方面性能。將上述剪力墻、梁和樓板的剛性骨架整合后形成的獨立結構單元模型如圖6所示,圖7是基于圖6進行的1∶1足尺真實建造。

圖1 螺旋箍筋方形鋼筋籠機械 設備

圖2 暗柱和鋼筋網組成剪力墻鋼筋骨架

圖3 矩形梁鋼筋骨架

圖4 基于裝配式鋼筋骨架的密 肋樓蓋

圖5 標準節點與填充內芯

圖6 獨立結構單元模型

圖7 1∶1足尺真實建造
基于減少構件種類的原則,采用上述裝配式鋼筋骨架完成某公寓標準層設計。根據套型尺寸和樓板跨度綜合考慮,方案將軸線定為8.4m矩形規則軸網,僅在核心筒處稍作變化。根據剪力墻裝配式鋼筋骨架的設計要點,盡量采取規格較簡單的“L”形、“T”形和“H”形剪力墻,在截面尺寸基本符合結構計算要求后,進行剪力墻種類的歸并,經過優化,每個標準層僅含有3種“L”形剪力墻、2種“T”形剪力墻和1種“H”形剪力墻,即每個標準層僅有6種剪力墻規格(見圖8)。考慮到該建筑共31層,其結構體上小下大,故將16層及以上剪力墻厚度設置為200mm,15層及以下剪力墻厚度設置為250mm,其中1~5層為加強層。因此該31層保障性住房的豎向結構剪力墻構件僅有18種,每個標準層的剪力墻共6種,每個剪力墻均由邊緣約束構件和鋼筋網片構成。通常情況下,每個剪力墻均包含2~3個不同的邊緣約束構件。在本方案中,為實現鋼筋骨架的預制,對邊緣約束構件進行了歸并與優化,如圖9所示,某標準層平面的剪力墻邊緣約束構件僅有9種。其余2個標準層平面也可進行類推。將1~5層的剪力墻構件分別編號為JG-1-1,JG-2-1,JG-3-1,JG-4-1,JG-5-1,JG-6-1,將6~15層的剪力墻構件分別編號為JG-1-2,JG-2-2,JG-3-2,JG-4-2,JG-5-2,JG-6-2,將16~31層的剪力墻構件分別編號為JG-1-3,JG-2-3,JG-3-3,JG-4-3,JG-5-3,JG-6-3,并對其相應的邊緣約束構件進行歸并和編號整理,如表1所示,可以發現,盡管整個建筑共有18種剪力墻構件,但構成它們的邊緣約束構件只有19種,即工廠生產的邊緣約束構件的鋼筋骨架型號只有19種,工業化生產效率較高。在本案中,梁和樓板同樣也在建筑設計和裝配建造之間取得協調,梁構件截面配筋形式僅有12種,樓板種類也較少。
該方案較好地體現了基于裝配式鋼筋骨架的工業化建筑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基于鋼筋骨架的生產裝配原則,對剪力墻進行梳理和歸并,利用較少的鋼筋骨架,實現了復雜結構構件的預制裝配。經計算,其預制裝配率可達43.44%。

圖8 某公寓標準層結構設計

圖9 剪力墻邊緣約束構件歸并與優化

表1 邊緣構件統計
裝配式鋼筋骨架需要有三級裝配:第1步在工廠預制鋼筋構件;第2步在現場拼裝成為剛性鋼筋骨架;第3步將裝配式鋼筋骨架吊裝至工位進行連接,再現澆混凝土。
1)一級裝配 發生于預制構件廠,即鋼筋工業化制造廠。該層級的目的是在運輸高效的前提下預制鋼筋骨架構件。如柱或梁的剛性鋼筋骨架,本身是線性體量,預制完成后運輸依然高效,因此應盡量在工廠預制,提高效率;剪力墻和樓板構件較復雜,桁架密肋樓蓋平面尺寸過大,不適合運輸,因此宜考慮將構成剛性鋼筋骨架的構件高效地運輸至工地后,再進行二級裝配。
2)二級裝配 發生于工地工廠,即在工位附近臨時搭建的有頂操作空間。該層級的目的是接收和管理預制構件廠運輸來的構件,對已裝配完成的構件進行維護,對未裝配完成的構件設專用工具和空間完成裝配建造,形成可吊裝的成品件;并對預制構件堆場進行實時補給,以保證其長期保持充足的構件周轉量。
3)三級裝配 發生于工位上。主要目的是實現裝配式鋼筋骨架的連接,通過局部后加鋼筋的形式,在滿足國家建筑結構規范的前提下,實現鋼筋骨架整體連接。
因此,裝配式鋼筋骨架的一級工廠裝配是為生產運輸件,主要包括柱、梁、剪力墻邊緣約束構件、鋼筋網片、網模、密肋大板底模等構件的工業化生產。裝配式鋼筋骨架的二級工地工廠裝配是為實現吊裝件,主要包括剪力墻和大板。裝配式鋼筋骨架的三級工位裝配是將剛性鋼筋骨架連接為整體,即將剪力墻、梁、樓板等鋼筋骨架連接成整體結構,通過工業化商品混凝土現場澆筑整體成型。該技術實現了分級裝配大構件,提高了運輸、起吊及工業裝配等環節的經濟性和效率。
鋼筋工程工業化對推進建筑工業化意義重大,我國商品混凝土系統發展完備且現澆混凝土工業化技術成熟,裝配式鋼筋骨架技術集預制和現澆2種工法優點,適應機械化大生產趨勢。作為與PC相輔相成的技術體系,其具有3個不可替代的優點。
1)構件質量輕,避免了混凝土的多次周轉,可降低運輸費用。
2)相較PC對構件外觀尺寸的歸并與優化,裝配式鋼筋骨架技術對構件的歸并優化更徹底,從鋼筋骨架本身進行標準化設計,更符合工業化生產要求。
3)與現行規范銜接更好,可避免因施工不當而引起的PC連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