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顯中 劉東旭
摘 要:中國共產黨是守護初心的政黨,守護初心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堅如磐石守護初心,堅持將初心守護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懈開展初心守護的實踐探索,不僅形成了初心守護的優良傳統,而且積累了許多富含深刻借鑒意義的歷史經驗。回顧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百年探索歷程,中國共產黨開展初心守護的基本經驗主要包括: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為初心守護提供了理論指南;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了初心守護的理想信念;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明確了初心守護的前進方向;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立了初心守護的根本方式;建構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供了初心守護的堅強保障。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歷史經驗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21)06-0033-10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華誕,這是黨的建設史上的重大事件。一百年的航程圖譜記錄了黨的建設的歷史足跡,也見證了初心守護的接續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1]守護初心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正是始終堅定初心守護而不移,中國共產黨才能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挺拔屹立,并成功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出彪炳史冊的偉大奇跡。在此意義上,深入總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歷史經驗,有助于從中汲取接續奮斗的強大動力,為初心守護提供智慧啟迪。
一、初心守護的內容體系: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基本內涵
初心守護的基本內涵,是對初心話語本質及其內容體系的一般揭示,反映的是初心概念質的規定性。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形成了初心守護的歷史傳統,揭示了初心話語的內容體系。這體現在人民、民族、世界三重維度,分別對應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人民謀大同。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持之以恒守護初心,守護初心是中國共產黨接續延綿的優良傳統。“初心”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著作《華嚴經》,本意指最初的信念和初衷,后詞義不斷豐富發展,使用范圍也不斷擴大。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最早提及“初心”。中國共產黨成立前期,董必武在1919年5月指出:“現值外交失敗,北代表猶袒庇賣國賊黨,不肯容納,是豈國民希望和平之初心所及料。”[2]其涵義指維護國家和平與實現民族獨立,并構成了初心醞釀的標志。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正式開啟了實現初心守護的民族復興偉大探索。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初心,中國共產黨不畏艱險、前赴后繼,領導中國人民結束了舊中國被動挨打的歷史局面,奠定了初心守護的前提基礎;帶領人民開展社會主義建設,開拓了初心守護的坦途道路;推進改革開放的社會革命,開創了初心守護的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全面深化民族復興的偉大改革,更是實現了初心守護的偉大飛躍。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守護貫穿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構成了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發展脈絡。
守護初心是中國共產黨不懈追求的奮斗主題,但這在黨的歷史中并未得到根本揭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對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歷史經驗總結的基礎上,使初心話語具備了穩定的話語體系和話語結構。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3]164習近平總書記這里沒有直接使用“初心”一詞,但“不忘本來”的話語無疑表達了對歷史的回望與敬畏。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4],深刻道出共產黨人對待歷史的態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的講話(七一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以“不忘初心”為主線,總結概括了共產黨人初心守護的主要內容。此后,“不忘初心”作為共產黨人回望歷史的鮮明話語,使用頻率逐年上升,至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前,在重要講話中的出現次數多達二十余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初心”正式界定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對百年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歷史的深刻總結,也是立足人民、民族和世界的三重維度,對初心話語體系與內容的精準描述。
第一,立足人民維度,初心守護體現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早在1926年,毛澤東在回答中國革命目的時就明確指出,革命就是“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5]。此后,他在長期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多次強調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沒有自身的階級私利,只為民族與人民謀利益。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從鄧小平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努力提高和完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到江澤民提出把“滿足人民的利益愿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共產黨人“一個根本的衡量尺度”[6],再到胡錦濤提出“發展為了人民”[7]的論述,都構成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的深刻見證。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的初心和理念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8],更是以人民群眾愿意聽、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形式,表達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的赤心、忠心與決心。
第二,立足民族維度,初心守護體現為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肩負的歷史責任。近代中國由于受到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社會性質逐漸發生變化。毛澤東回答指出:“我們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9]44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致使中國受到來自內外雙重力量的支配剝削,內體現為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外主要體現為帝國主義。各種支配力量之間,并非互相對立、孤立無援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勾結,并形成了復合型的支配體系。這種復合型的支配體系直接決定了,中國必須以革命方式改變備受支配的生存現狀,才能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在此危難關頭,毅然接過初心守護的偉大旗幟,帶領中國人民開辟歷史發展的新紀元,開啟了民族復興的新起點,并經過新中國成立后的艱苦努力、改革開放后的不懈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奏響新時代的攻堅號角,使中華民族的發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3]35-36。
第三,立足世界維度,初心守護體現為為世界人民謀大同。早在黨成立之初就已明確樹立為世界人民謀大同的理念。黨的二大規定共產黨人的奮斗旨歸即是實現共產主義,雖未直接出現“為人民謀大同”的話語詞匯,但無疑標志著“謀大同”理念的確立。因為共產主義作為黨的奮斗理想,目的就在于消除異化狀態,進而實現人的本質復歸。后者既是共產主義的應有之義,也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綱領,“是任何時候都絲毫不能動搖的”[10]。秉持為世界人民謀大同的理念,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號召共產黨人為建立“大同之鵠”而奮斗。進入改革開放后,鄧小平作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重要論斷,倡導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為人類做更多的事情”[11]23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主張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論證“中國夢”與“世界夢”的相通性,使為世界人民謀大同邁向新臺階。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大黨的歷史擔當,體現了初心話語的“世界視野”,是對國際共產主義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初心守護話語的人民、民族、世界維度表達的語義不盡相同,并非意味著三重維度之間是互相割分、彼此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對三重維度進行片面取舍,只能削減其內容體系的立體化結構。正是始終堅持從立體化的視境出發,審視初心守護的內在蘊涵,中國共產黨才能形成初心話語的穩定表達,總結初心守護的歷史經驗。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理論指南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為黨的事業提供了科學指導,也為初心守護提供了理論指南。
中國共產黨堅如磐石守護初心,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為從根本上改變備受支配的歷史局面,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中國人民展開不懈探索,但由于缺乏先進理論的指導,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人民自此找到了救亡圖存的真理指南。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用馬克思主義思考中國問題,尋求真理方案,建立起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功找到了初心守護的思想基礎、理論指南。這得益于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12]33。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始終不曾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構成了初心守護的重要歷史經驗。
首先,守護初心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一般揭示,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前提,也是初心守護的基礎關鍵。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初心,根本在于她始終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實踐。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深刻洞察,不僅不能使馬克思主義真理發揮作用,而且也會偏離初心守護的根本航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左”傾教條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脫離黨的實際,給初心守護事業帶來艱難阻力。毛澤東以實事求是原則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樹立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四人幫”造成黨內思想混亂,鄧小平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原理分析中國問題,成功扭轉內亂造成的嚴重態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堅持將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共產黨人必修課,在全黨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提升了以馬克思主義原理分析解決中國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守護初心必須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品性。這決定著守護黨的初心,必須強化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運用,做到理論和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13]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意味著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機互動,既以理論運用提升實踐自覺,又以實踐自覺創新理論體系,反對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抽象的理論教條,通過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普遍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新民主主義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撰寫的《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和《矛盾論》等經典文獻,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運用發展,為開創初心守護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堅持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使其成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理論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開創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再次,堅守初心必須同非馬克思主義作斗爭。非馬克思主義是與馬克思主義相悖的理論思想,其在本質上并不契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精神,是以錯誤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必然結果。馬克思主義歷來是在同非馬克思主義的斗爭中發展前行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辯證法。以歷史辯證法為基本遵循,客觀要求共產黨人必須同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作斗爭。早已有之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修正主義,甚囂塵上的“歷史終結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失敗論”,各種非馬克思主義表現形態不一,但皆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領會,違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性,構成初心守護的現實障礙。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銳利的思想武器,“反對實用主義的錯誤態度”[14],破除錯誤觀點的思想誤解,保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地位。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始終同非馬克思主義作斗爭,這確保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鞏固了初心守護的理論基礎。
最后,堅守初心必須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理論的偉力之源。擅于進行理論創新,將科學理論轉化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也是以馬克思主義守護初心的必然要求。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11]146,其具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理論品質。它并沒有結束和窮盡真理,而是打開了通往真理之門的現實道路。這也決定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依據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任務,把握時代主題,洞察時代脈絡,既要面向鮮活的當代中國實踐,又要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原則、方式方法和內容體系。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創立的毛澤東思想,在改革開放以來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時代開創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創新馬克思主義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才能把初心守護事業推向前進。
三、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以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旨歸。這既是共產黨人始終保持的執著追求,也是初心守護的理想信念。理論界的探尋,主要基于縱向的歷史梳理,缺乏對初心守護信念的理論考察,因而并未上升至初心守護經驗的高度。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在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初心不改,一心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樹立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黨的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15],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式確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的確立,使共產黨人形成了初心守護的理想信念。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毛澤東指明“中國革命的終極的前途,不是資本主義的,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9]650,堅定了共產黨人戰勝外敵的決心。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的發展百廢待興,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帶領全國人民成功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后,由于受到外來思想文化沖擊,部分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產生動搖,鄧小平敏銳地觀察到這一形勢,指出“我們多年奮斗就是為了共產主義,我們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產主義”[11]137,筑牢了初心守護的信仰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不僅有效解決了信仰迷失問題,而且更證明了堅定理想信念之于初心守護的重大意義。
首先,堅定理想信念引領初心守護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政黨政治理想、政治綱領和政治信念的重要體現,既決定政黨道路的行進方向,也關乎政黨發展的前途命運。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始終以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作為政治方向,這符合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初心守護提供了方向指引。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在矛盾,決定著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社會主義必然走向勝利,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僅使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堅定初心守護的政治信仰,也為在實踐上解放全人類創造了條件。這不僅是無產階級擔負的歷史使命的重要體現,而且是其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阻力,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戰斗力的重要保證。“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11]144中國共產黨在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中守護初心,樹立起初心守護的政治旗幟,開拓出初心守護的正確道路,彰顯了政黨的政治理念,推動初心守護美好事業逐步實現。
其次,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初心守護的價值共識。守護初心需要凝聚價值共識,凝聚價值共識是初心守護的根本基礎。共產黨人通過組成因共同理想信念而結合的共同體,形成初心守護的信念共識。1944年毛澤東指出:“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16]1005共產黨人的共同目標即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共產主義作為共產黨人的共同信念,吸引進步青年和志士仁人從四面八方走來,結合為守護初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拋棄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無以成為緊密團結的共同體,更無以實現對初心的堅強守護。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增強了共產黨人初心守護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構成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活力之源。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始終堅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防范和糾正了信仰弱化和精神迷失等問題,在保證黨的肌體健康的基礎之上,凝聚起初心守護的價值共識,成為初心守護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再次,堅定理想信念造就初心守護的強大偉力。中國共產黨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政黨,強大生命力和戰斗力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質。這并非共產黨人的自詡,也非人民群眾的無端強加,而是共產黨人初心守護的自在展現。民主革命時期,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圍追堵截,中國共產黨展現出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最終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向社會主義過渡面臨國際與國內的雙重挑戰,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7]。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共產黨人將理想信念植根于心,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造就了初心守護的強大韌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勇于同違背理想信念的意識形態展開交鋒,鍛造了初心守護的精神境界、德性操守和強大能力。這一切都充分說明,堅定的理想信念匯聚了初心守護的強大合力,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前行發展。
最后,堅定理想信念鑄就初心守護的堅強意志。初心守護的意志,體現的是共產黨人守護初心的決心、信心與勇氣,決定著初心守護的站位、信仰與態度。喪失堅強意志,初心守護必然出現焦慮急躁、意志消沉和精神空虛等現象。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惜流血犧牲,始終為中國人民謀解放,為的就是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靠的就是堅韌不拔的信念斗志。這既是共產黨人初心守護的品性體現,也由共產主義實現的長期性而決定。實現共產主義作為人類追趕世界歷史事業的命運選擇,是以消滅私有制為旨歸的現實運動。但后者的實現并非一蹴而就,必然會遭到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頑強抵抗。這決定著共產黨人只有保持攻堅克難和淬火成鋼的堅強意志,才能“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3]413,從而占領人類美好理想的制高點。共產黨人守護初心,以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以堅強意志跨越困難險阻,鑄就初心守護的鋼鐵長城。
四、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始終在社會的道路中發展前行。這是黨和人民歷經艱難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也是初心守護的前進方向。長期以來,理論界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究,主要論及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歷程、理論形態、基本要素,未能揭示初心守護與中國道路的內在關聯,致使初心守護的基本經驗遭受遮蔽。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不懈開展對社會主義的探索與發展。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毛澤東就明確強調,共產黨人必須為理想而奮斗,“這個理想就是社會主義”[18]。此后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運動,一直以實現社會主義為奮斗方向。通過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確立“五年計劃”,制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實現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偉大壯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做出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帶領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時代。社會主義道路的百年探索旨在實現初心守護,在此意義上,總結初心守護的歷史經驗,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道路。
首先,守護初心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走向。道路問題是關乎初心守護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既決定著初心守護的根脈,也決定著初心守護的根本方向。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堅守初心,適應了初心守護的現實需要,譜寫了初心守護的壯麗畫卷。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走向,意味著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既不能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社會主義發展“樣版”,也不能成為其他社會主義實踐的“翻版”,而應該堅持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創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初心守護需要和當代中國發展的科學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堅持中國道路走向的根本要求,更是共產黨人實現初心守護的基礎關鍵。背離社會主義的道路走法,必然走向改旗易幟的邪路和封閉僵化的老路[19],致使初心守護事業面臨挑戰。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保持對社會主義走向的清醒認知,實現了初心守護無往而不勝的偉大壯舉。
其次,守護初心必須系統總結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總結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是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也是深化對初心守護認識的需要。在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毛澤東提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依照中國具體國情,然而,由于缺乏社會主義的建設經驗,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的問題沒有完全弄清,加之未能擺脫蘇聯模式的體制弊端,采取的路線方針政策脫離中國實際,導致初心守護的社會主義道路遭受嚴重挫折。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總結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不斷深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僅使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重回正確軌道,也為開啟新時代的初心守護提供了有益借鑒。這得益于黨對中國國情的具體把握,得益于對社會主義道路復雜性的充分認識。充分認識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規律,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使中國共產黨開辟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初心守護道路。
再次,守護初心必須正確把握社會主義的歷史分期。如果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為確立初心守護的道路提供了前期基礎,那么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基本標志,可以將社會主義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20]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理論基礎和物質準備,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是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的深入拓展,兩個歷史時期在共同目標上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發展和鞏固黨的初心。那種否定兩個歷史時期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割裂和對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分期,從根本上割斷了初心守護的道路關聯。這是歷史虛無主義缺乏唯物史觀指導而形成的錯誤認識,偏離了初心守護的整體性道路。如果任由其蔓延和肆虐,必將動搖初心守護的道路基礎。糾正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必須要同歪曲和丑化中國道路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做斗爭,堅持初心守護的總體史觀,保證初心守護的道路方向。
最后,守護初心必須實現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創新。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從開拓創新中前行的,創新是引領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越是向前發展,初心守護面臨的風險挑戰就會越大,就越是需要保持改革創新的勁頭和敢為人先的勇氣。這是百年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基密碼,也是中國共產黨開創初心守護道路的顯著特征。實現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創新,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深化改革。這就意味著必須以社會主義事業為引領,全面推進社會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敢于破除落后于初心守護的思想觀念和體制弊端,不斷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超越、自我發展,激發初心守護的創新活力、內在動力。但實現社會主義發展的自我超越,并非意味著閉關自守,而是要在保持自身特色和自主性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融入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大潮。這與開創獨立自主的初心守護道路并不矛盾,而是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有機統一,并共同鑄就初心守護道路的光明前景。
五、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根本方式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即是對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堅守和踐行。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構成初心守護的根本方式。然而,為人民服務作為初心守護的根本方式,在相關研究中始終未能得到闡明和澄清。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1939年,毛澤東在給張聞天的書信中,批判儒家的舊道德觀是“勇于壓迫人民,勇于守衛封建制度,而不勇于為人民服務的”[21]163,首次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命題。1944年,毛澤東以《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發表講話,標志著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正式提出,并在黨的七大將其作為宗旨寫入黨章。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被黨的歷代領導人傳承和發展,并升華為“領導就是服務”“三個代表”“以人文本”“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等重要思想。為人民服務的傳承與發展,清晰勾勒出中國共產黨服務人民的宗旨情懷,展現了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更使初心守護的本質屬性得到深刻詮釋。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目的就是守護初心,守護初心構成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式。這啟示我們不能將人民服務作為固化宗旨,而必須上升至初心守護生存方式的高度,并充分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內容。
第一,為人民服務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源于對人民群眾作為歷史創造者的深刻體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6]1031人民群眾作為創造歷史的動力,既能為自身發展創造條件,也能為黨的事業提供支持。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依靠人民開展中國革命,最終推翻“三座大山”,開辟了歷史發展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任務。這是人民群眾偉大力量的彰顯,也是黨堅持人民立場的確證。人民群眾具備創造歷史的無限偉力,但這種偉大力量并非自在存在,而是組織起來的產物,關鍵要實現黨與人民群眾的力量結合。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將人民群眾分散力量聚合起來,形成無堅不摧、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離開黨的領導,人民群眾不可能完成建立新中國的任務,不可能開創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更不可能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通過堅守人民立場,整合人民群眾力量,實現黨與人民群眾力量的有機結合,開創出無愧于歷史的事業佳績。
第二,為人民服務必須服務人民群眾利益。利益是人民群眾賴以實現自身的客體對象,決定人民生產生活的質量和水平。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根本上就是使人民群眾利益獲得充分實現。1934年毛澤東指出:“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22]人民利益不能獲得實現,人民群眾就不會自覺自愿地接受黨的領導,但實現人民利益并非代替人民群眾的自身生產,而是以參與方式促進人民利益的合理到來。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指明方向,進而為人民群眾爭取和創造美好幸福生活。這并非對人民群眾主觀能動性的批判與否定,而是對其生產生活的補充與完善,因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總要受到資本、技術、條件的限制。共產黨人以參與形式為人民服務,通過領導的方式鏟除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發展桎梏,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政治引領、根本保障和政策支持。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12]102,實現了為人民謀利益的話語創新,構成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指南。
第三,為人民服務必須制定路線方針政策。政策是中國共產黨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通過路線方針政策獲得實現。毛澤東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23]政策能發揮如此之作用,源于其是黨的意志的集中體現,也源于其能為人民利益實現提供科學預期。背離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人民群眾不能表達自身的愿望、期盼與需求,為人民服務也將缺少制度保障、路線載體和根本依據。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恒守初心,始終堅持制定反映人民群眾利益需要的路線政策。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毛澤東通過調查中國階級狀況,領導制定一系列反映農民階級的土地綱領,贏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奠定了“民眾大聯合”的根本基礎。如果說邁向社會主義為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長遠政策提供了政治前提,那么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初級階段理論,則為人民利益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新時代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主題,則將人民利益的實現提升到高質量發展的高度,不僅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實現了改善人民生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有機銜接。
第四,為人民服務必須貫徹執行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政策為人民服務,但政策的制定并非源于共產黨人的主觀想象,而是建立在群眾路線基礎上的調查研究完成的。1943年毛澤東就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6]899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只有人民群眾自身最能洞察和體悟,共產黨人守護初心,唯有深入人民群眾之中,了解人民群眾的期盼愿望,才能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和方向。脫離黨的群眾路線,不以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為依據,只會陷入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為初心守護事業帶來艱難阻力和不利后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這賦予群眾路線以新的內容,揭示了堅持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構成新時代初心守護的根本遵循。
六、建構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堅強保障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離不開建構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這既是黨的初心守護的堅強保障,也構成永葆初心的關鍵法寶。然而,這在相關研究中至今未曾闡明和論證。以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為引領,總結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有助于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為初心守護提供強大后盾。
第一,守護初心必須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是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并由黨的性質所規定。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21]42兩個先鋒隊是對黨的性質的揭示,道出其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根源,不僅在理論上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而且在實踐上為民族利益而戰斗。后者意味著共產黨人不能有個人私利,而只能以全民族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始終反對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山頭主義和尾巴主義等錯誤思想,就是因為其與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相背離,破壞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只為人民和民族謀福利,既能制定合乎人民需要的路線、方針、政策,又能勇于直面問題,敢于自我糾錯,強化自我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為人民衷心擁護的執政黨的原因,也是其百年堅守初心的重要關鍵。
第二,守護初心必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政治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決定初心守護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立場。沒有政治建設統領作用的發揮,初心守護必然出現立場不堅定、宗旨意識淡薄和理想信念缺失的問題。這是由“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統領地位而決定”[2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25]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守護初心,始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從“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到制定新時期的“政治路線”,從“三講教育”到“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都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重視政治建設的政黨。正是始終把政治建設作為根本建設,中國共產黨才能堅定不移地守護初心。這保證了初心守護的根本方向,使其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阻力,破解一切障礙。新時代堅持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就是要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同一切違反初心守護的現象作斗爭,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守護初心必須注重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反映的是共產黨人初心守護的德性和品質,也是人民群眾評價黨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據。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持之以恒狠抓作風建設,構成初心守護的長效保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創“三大作風”,在區別于國民黨作風的同時,樹立起初心守護的工作形象,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支持,奠定中國革命的勝利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執政黨,面對這一重大歷史轉變,保持謙虛謹慎和不驕不躁工作態度,從1950年到1966年先后開展四次整風運動,既保證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又鞏固了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利益實現出現多元化,共產黨人保持初心守護作風傳統,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穩步前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26],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層面破解黨內存在問題,推動作風建設在初心守護過程中邁向新時代。
第四,守護初心必須完善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強化干部隊伍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初心守護的重要內容,反面就是要解決初心守護不徹底、不落實、不堅決等問題,正面就是要形成黨員干部敢于擔當、踏實做事、愛民為民的示范效應。早在1938年毛澤東就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9]522在共產黨人初心守護的過程中,黨員干部是其中的關鍵少數,不僅自身擁有初心守護的示范責任,而且也能帶領其他共產黨人守護初心。黨員干部越是強化初心守護的實踐自覺,其示范效應越持久,示范影響就越強大,就越能鞏固和增強黨的初心。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就是要通過黨內教育之形式,突出黨員干部的引領性和示范性;其之所以反對“任人唯親”“任人唯利”“任人唯圈”等不良現象,就是因為它們構成了對示范效應的削弱和破壞。只有全體共產黨人不斷強化初心守護的示范行動,保持奮發有為和勇于擔當的行為自覺,才能營建初心守護的良好生態。
第五,守護初心必須保持拒腐防變的政治本色。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政治立場。腐敗問題之所以受到黨的高度重視,源于其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違背,也破壞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批評宗派主義、官僚主義等錯誤傾向,“就是因為它們脫離群眾”[16]1095。脫離群眾違背黨的初心,不得不通過黨內教育予以修正。共產黨人要強化主觀自律,開展嚴肅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但關鍵在于厲行廉潔政治,懲治腐敗行為,“強化制度治黨”[27]。從初心守護的立場出發,中國共產黨先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制度規章,遏制了黨內滋生的腐敗現象,捍衛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成果。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為抓手,突出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也完全是為了筑牢共產黨人的初心守護防線,永葆共產黨人拒腐防變的堅強決心。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形成的歷史經驗,凝結著黨的建設的深刻智慧,是值得全體共產黨人倍加珍惜的寶貴財富。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中華民族站在新的起點上,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進的新征程,始終保持黨的初心不動搖,有助于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增強繼續前行的勇氣力量,交出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時代答卷。
參考文獻:
[1]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1).
[2]《董必武年譜》編纂組.董必武年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43.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在黨愛黨在黨為黨 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N].人民日報,2015-07-02(1).
[5]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6]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93-194.
[7]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8]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G].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5.
[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1.
[1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613.
[1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1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44.
[1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4.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91.
[1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9.
[20]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3.
[21]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2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297.
[24]張晉宏,李景平.習近平新時代政治觀生成的邏輯理路[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20.
[2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8.
[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162.
[27]溫聰.習近平關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論述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8.
收稿日期:2021-07-20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毛澤東協商民主思想及其現代治理意義研究(15AKS002);
湖南省雙一流學科重點項目:毛澤東人民共和國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研究(18A057)
作者簡介:黃顯中(1972-),男,湖南桂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劉東旭(1993-),男,內蒙古赤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毛澤東思想研究。
The Centenary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Holding on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UANG Xianzhong, LIU Dongxu
(School of Marxism,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political party to hold on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which runs through all historical period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CPC in the past centur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been solid as a rock to hold onto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has taken the holding of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rty building, and has unremittingly carried out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It has not only formed a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glorious tradition of holding onto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but also accumulated a lot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rich in profou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Reviewing the hundred years of exploration of the CPC, the basic experience includes: adhere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guide for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keep in mind the lofty ideal of communism and strengthen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evelopment path and clarify the forward direction;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establish the fundamental way of holding on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build the great project of the Party and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Key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olding on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編輯:蔡秀娟)
346650058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