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專
摘要:土地調查工作主要以土地測量測繪工作為基礎,需要確定土地資源的面積、了解土地與土地之間的邊界,并確定地物資源的種類和分布情況。基于傳統調查方式存在誤差大、效率低等方面的問題,本文重點介紹了集成3S技術的原理及特點,希望能夠降低土地調查管理工作難度,為后續順利展開土地開發利用工作,提升區域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提供基礎保障。這需要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并掌握科技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嚴格規范土地調查工作流程。
關鍵詞:3S技術? 土地資源? 調查勘測? 土地測量測繪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Land Survey
YAN Zhuan
(Pingxiang City Land and Space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Pingxiang, Jiangxi Province, 337000 China)
Abstract: Land survey work is mainly based on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which needs to determine the area of land resources, understand the boundary between land and land, and determine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feature resourc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large errors and low efficiency in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3S technology, hoping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and survey management, for subsequent smooth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improve regional economic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provide basic guarantee. This requires complet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stering the operation methods and relevant precau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rictly Standardizing the work flow of land survey.
Key Words: 3S technology; Land resources; Survey and survey;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定期展開土地調查工作可以了解土壤環境質量和土地實際使用情況,這是滿足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理念,發揮土地資源利用價值的基礎前提。同時,還可以用于解決土地糾紛問題,需要做好土地區塊的劃分工作,明確土地由誰使用、歸誰管理。
1 集成3S技術的原理及特點
在土地調查工作中,傳統工作方式調查流程復雜,使得土地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問題。基于此,技術人員開始研究科技信息技術在土地調查中的運用方法。
1.1 原理
3S技術集成的核心為GIS,GIS高質量的空間數據來自RS與GPS。GIS扮演一個平臺,綜合處理來自RS與GPS收集到的數據,具備信息收集、分析等各項基礎功能,具有智能化完成地物信息管理工作的效果。技術的合理應用實際上需要依靠網絡信息技術,應使用計算機設備構建網絡平臺,通常需要構建數據庫,建設地理信息系統,并要為工作人員提供信息互動交流的渠道。最終結合土地調查工作的基本流程,通過信息技術順利將3種技術集成在一起,最大化發揮出每項技術的使用價值[1]。
1.2 特點
在科技信息時代,傳統的手工土地測量測繪工作已經被信息技術所取代,3S技術集成指的是將遙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及地理信息系統的各項功能融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對管轄區域內國土資源的測量測繪工作,還可以動態展開土地資源變更管理工作。與以往的工作方式相比,在工作中使用這種集成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其優勢在于可以減輕調查管理工作壓力,提高調查工作精準性有著積極作用。此外,該技術目前在各行各業當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2 遙感技術在土地資源現場勘查中的運用
遙感探測是一種收集地物信息的常見方法,主要通過電磁感應完成對信息的準確識別。
2.1 電磁信息處理
不同物體在接收到電磁波信息后,所反饋的波長、波形不同,通過總結這些規律,可以使用傳感工具來判斷出物體的種類、數量、體積等具體信息。因此,應用遙感技術進行土地調查工作,需要進行電磁信息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該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探測地表信息,還可以探測出地質結構中是否存在地下水、礦石資源。能滿足土地調查工作的基本要求,還能全面體現地物資源的真實信息,而且調查方式相對較為便利。所以,遙感技術成為了新時期土地調查環節的基礎技術手段,應用效果良好[2]。
2.2 成像技術
遙感技術的應用關鍵在于對收集回來的電磁信息和光譜信息進行成像處理。成像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類似相機膠卷的形式,需要使用專業技術處理圖片信息;另一種是使用數字化技術,完成對探測信息的可視化處理,這種成像方式速度比較快,而且現階段不僅可以呈現出靜態信息,還能以視頻影像的方式完成信號傳輸工作,方便判斷出地勢、地形特點,了解土壤上有哪些建筑物,是否存在農田、林地,為后續的地物信息整理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如何提高遙感技術成像的清晰度,是目前技術人員正在研究的主要問題。
3 GPS技術在外業調查環節的運用
衛星定位對于精準測量地物資源的位置信息,管控土地測量測繪工作的誤差有著良好的應用優勢。靈活應用衛星定位技術展開基礎的土地外業調查工作,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3.1 準備工作
應用衛星定位技術進行土地調查工作,需要先在地面上建立衛星信號的接收裝置。同時,要檢查周圍是否存在電磁干擾,研究管控測量工作精準度的方法。一般為了科學測量土地與土地之間的邊界線,確定歸屬權,需要設置移動接收站。然后,應當安裝計算機工作系統來處理接收到的信息。實際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各種設備都要提前做好質量檢測工作,及時排查安全隱患,避免由于設備故障而影響調查結果的準確性。此外,要做好技術交底工作,確保技術人員具備對相關技術、設備的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制訂工作計劃,確定調查順序,規范調查流程,為保障新時期土地調查工作的穩步開展奠定良好基礎[3]。
3.2測量邊界
在邊界的測量環節,一般要使用多個衛星同時完成對數據的收集,管控測量誤差。衛星分為很多種,有靜止在特定軌道上定點發送信號和接收信號的衛星,也有隨著地球自轉進行運動的衛星。所以,在土地測量測繪環節,應當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間段,分別展開測量工作,觀察測量數據是否存在差異。通常可以取數據的平均值,目的是提高邊界測量工作的精細化程度,將誤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實際上,邊界的劃分依據主要以測量點的經緯度信息來區分。基于人們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涉及對土地資源的應用,所以,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土地的邊界會發生變更,也會出現邊界模糊的問題,容易在用地時產生糾紛。基于此,必須要在土地調查中有序展開邊界測量工作。
3.3 三維坐標
土地調查工作要調查地形、地勢、地貌特征,對于存在山坡、盆地等地形的區域要進行土地高程信息的測量。因此,應根據衛星探測回來的數據建立三維坐標系,在這個基礎上繪制圖斑,確定圖斑的形狀、面積,輔助現場土地勘查人員完成外業調查。基于衛星定位功能可以進行實時定位探測工作,能及時發現地物信息形狀、面積的改變,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支持和依據。而上述這些工作,都需要通過構建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統來完成。關鍵是要將相關數據信息整合在系統平臺上,以圖形結合數據的方式直觀地觀察出土地所在位置的空間信息[4]。
4 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被稱為GIS,這項技術是3S集成工作的核心,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將地物信息的現狀圖疊加在一起,完成地理信息模型的構建。同時,完成對GPS、RS數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為土地調查工作的穩步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1 數據庫構建
構建網絡工作系統,應當從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兩方面展開建設工作,要了解GPS、RS技術所生成的信息格式類型,確保系統具備解析、兼容這些數據的能力。以此為基礎完成對系統的更新和優化,要注意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情況,不斷研究完善數據庫功能,提高信息存儲安全性的方法。與此同時,應根據土地資源面積,確定系統的內存量。為了能夠實時接收信息,應當使用物聯網技術,與探測裝置、傳感裝置之間建立聯系,利用真實、海量的數據信息充實數據庫內容。
另外,應做好數據庫平臺的建設工作,設置簡潔的工作界面,確保各功能一目了然,要配合使用制圖軟件來完成地理信息模型的建設。這個環節的工作任務雖然可以依靠智能化技術來完成,但是實際仍然需要由專業人才來操作。基于此,在土地調查工作中,相關部門應注重引進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從而順利完成對調查信息的整合處理,為后續的土地利用與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4.2 數據分類整理
數據庫當中不僅要有文字信息、還需要有圖片信息,能夠清晰、直觀地展現出地塊圖斑的特點。此外,完善數據庫的功能,這就是土地調查工作環節的內業整理任務,需要依靠網絡信息技術完成智能化、自動化的數據分析和整理。為了保證信息安全,應做好數據備份工作,避免由于網絡系統陷入癱瘓,而導致數據丟失,給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在地理信息系統中進行數據分類和整理,應當設置相應的計算機程序,要判斷數據的真假性。并要確定數據錄入數據庫的順序,可以從空間順序的角度展開,根據管轄區域內土地上的地物資源分布情況,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完成數據記錄工作,最終以一定的比例將真實的地物信息以平面圖層和立體模型的方式,呈現在地理信息系統當中。
4.3 數據更新
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土地資源會發生使用權變更的情況,主要變更原則是以滿足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和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創新目標為基礎。所以,在構建網絡工作平臺,進行土地調查管理工作時,應當及時做好數據更新工作。聯合GPS、RS在區域范圍內實時探測回來的數據信息,有序做好對數據的分析及處理。在滿足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更新需要之后,還可以掌握土地變更情況,并判斷變更的合理性,在這個基礎上結合國家管理制度對土地使用情況進行管理[5-6]。例如,在以農耕工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區,擴大農耕用地時采取的砍伐樹木的行為是否合理。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必須要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如何創新3S技術的應用方式,優化技術各項功能,提升技術使用價值,就是新時期技術人員的基本工作目標之一。
4.4 數據共享
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時,工作人員應借助網絡便捷的溝通渠道,實現對工作信息的實時共享,方便統一管理國土資源的使用情況,從資源分布的角度出發,確定哪些地塊需要保護。土地調查所獲得的信息就是為了方便制訂土地開發利用計劃,以發揮土地的使用價值。要注意保護土壤環境,關注一些地質災害、土地污染問題的發生位置、原因。將相關數據呈現在信息系統當中,在信息共享的模式下,周圍區域的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可以及時制定應急管理對策,預防風險,保障土地資源的使用安全性與合理性。具體展開共享管理工作時,應為人們設置不同的登錄賬號,根據工作人員的崗位需求為其提供上傳數據、修改數據的權限。避免在使用信息技術時,由于誤操作而導致信息失真,影響決策方案的可行性。
5 結語
3S指的是遙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其中,地理信息系統是核心,主要負責將遙感設備和衛星設備探測的地物信息進行集中整理和分類,并以此為基礎繪制地塊的圖斑,完成平面圖層和立體模型的構建工作。方便及時了解土地資源的使用情況,實時管控土地變更信息。這需要從電磁感應和光譜感應的角度完成地物探測,使用遙感成像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并利用衛星系統測量地物資源的經緯度、高程信息,構建三維坐標系,這對于管控土地測量測繪誤差,提高土地調查管理水平有著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霞.3S技術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南方農業,2019,13(29):167-168.
[2]薛小洋.土地資源管理中3S技術的應用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35):191-192.
[3]謝明軍.土地調查中3S技術的應用探討[J].華北自然資源,2020(6):100-102.
[4]郭豫賓.基于“3S”技術的土地利用分類調查研究[J].內江科技,2021,42(10):131-132,141.
[5]曹書.資源型城市橫向補償法律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9.
[6]龐曉媚.應對可持續發展的開發控制體系[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