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彩霞

編前2020年一場猝不及防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極大地考驗了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也讓所有整車企業陷入深刻反思,在“后疫情”時期,應該如何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車產業供應鏈?而這對國內的零部件企業而言,或許意味著更好的市場機會已經悄然而來。
10月23日,由汽車與運動雜志社和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心”年度動力總成零部件評選,在天津內燃機研究所靜海試驗場拉開帷幕。高熱效率、小排量、增壓、電氣化甚至混合動力路線等內燃機技術發展趨勢,在今年參評零部件企業的產品上得到了印證,而來自主機廠研發高管的評委表現出來的異乎尋常的關注,也讓我們看到很多關鍵零部件在加速國產化的跡象。

今年入圍的零部件產品有十幾款,但其中有四款渦輪增壓器似乎尤其引入注目。這四款渦輪增壓器分別來自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博馬科技(上海)有限責任公司、成都西菱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蓋瑞特動力科技(上海),其中蓋瑞特動力科技(上海)參評的是一款電動渦輪增壓器。來自一汽、東風、吉利、奇瑞、長安、比亞迪、長城等車企的評委們長時間地駐留在這些展品前,跟參評企業的技術人員交流,認真聽取企業關于材質和工藝方面的介紹,仔細詢問產品的各項性能指標……
“發動機進入T時代后,主機廠對渦輪增壓器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國內渦輪增壓器之前都是被合資、外資零部件企業掌控,作為主機廠,我們希望這個產品能夠早日走向國產化。”東風汽車公司汽油機專業總工程師張社民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告訴記者,今年參評企業帶來的零部件產品很有競爭力,很多參評產品也迎合了目前發動機行業的技術趨勢。“希望通過‘中國心’零部件的評選,將主機廠的需求更多地傳遞給零部件企業。我們希望隨著發動機的混動化發展,零部件企業也能緊跟主機廠的步伐,帶動整個供應鏈的發展。”他表示。

張社民的這番話,代表很多國內車企的心聲。目前,構建暢通安全的產業供應鏈,已經是很多車企的首要之選。在汽車新四化帶來的大變革過程中,整個產業更將會圍繞電動化、智能化創新發展,攻克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難題,加速產業間的跨界融合,重構汽車供應鏈新生態。而這也讓很多本土有實力、技術進步快的零部件企業,有了更多的機會叩開整車配套的大門。
近年來,發動機領域的技術變革也在帶動零部件企業的轉型。在參評零部件中,我們看到響應更快的電子執行器、雙流道渦輪增壓器、匹配深度米勒循環的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甚至還有48V和混動系統專用的電子渦輪增壓器。同時,傳動系統零部件以及熱管理系統的零部件也迎來了技術迭代。這些最新的產品備受關注。中國一汽研發總院乘用發動機平臺首席李金成對VGT技術很關注,他表示,可變截面渦輪對于現階段更加高效的深度米勒循環幫助很大,如何選型、匹配和控制策略很重要,而這些都需要供應商協助主機廠共同完成。

“今年參評企業帶來的產品都很好,這讓我們看到在很多關鍵零部件領域實現國產化的可能。對主機廠而言,這可以更好地降低成本。”弗迪動力有限公司發動機研發與制造中心總經理潘世翼表示。
“我很期待有一天,那些入選‘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中國心’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零部件,是由你們提供的。”在當天的零部件參評現場,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心”年度動力總成零部件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許敏表達了他的期待。

“我們現在連法蘭克福的展都不參加了,但‘中國心’的零部件評選要參加,因為在這里我們可以直接面對客戶,而且不止一家。”在今年的零部件展評現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部件企業嘉賓告訴記者,對于零部件企業而言,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他們認為讓主機廠研發大咖做評委,既有助于他們了解主機廠的需求,又能提供接觸主機廠的機會。

“中國心”零部件的評委,都是常年奮斗在研發一線的帶頭人,他們不僅關注參評產品的硬性指標、技術先進性、產品優勢和競爭力,對于零部件企業的整體供應能力和質量管控也非常關心,比如能否協同研發、定制產品、成本控制……面對現場犀利的提問,參評的零部件企業嘉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今年參評的零部件企業中,既有杭州東華鏈條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西菱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騰馳科技有限公司、森薩塔科技這樣的新朋友,也不乏浙江科博達工業有限公司、濟南沃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這些老面孔。杭州東華鏈條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西菱動力科技股份的企業負責人,還向主辦方表達了希望邀請專家評委去企業交流的想法。

“讓主機廠的技術大咖擔任評委,是‘中國心’零部件評選獨創的模式。從主機廠的角度看,他們也非常需要一些有技術實力的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幫助他們實現產品、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助理、發動機所副所長王森說。
“‘中國心’年度動力總成零部件評選是基于客戶、行業技術發展兩大需求,切實推動汽車動力總成零部件技術的進步。”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說,我們希望通過評選一方面便于整車企業了解零部件企業的產品、技術狀況,另一方面也為優秀零部件企業展示自身產品、技術提供機會。

一天的交流很快結束了,參評的零部件企業即將踏上歸程。而“中國心”零部件的評選才剛剛開始。“相對于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兩大評選,零部件的評選起步較晚,很多模式仍在探索過程中,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它不僅僅是一個評選,而且是一個推動整零交流、合作的行業平臺,要始終堅持推動發動機行業的技術進步和交流為宗旨。”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說。
365450190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