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皓,吳宗璇,劉晴語
(1.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中共宿遷市宿豫區委辦公室,江蘇 宿遷 223800;3. 湖南省輕工業鹽業集團湘澧鹽化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指出要把農業農村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同時,建設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 容[1]。近年來,湖南省以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為指引,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并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以“長沙樣本、湘潭經驗”為主要代表的典型模式,帶動了全省其他地區美麗鄉村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探討新形勢下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的互動關系,總結先進經驗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剖析,對推動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具有現實意義。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美麗鄉村建設能夠為鄉村實現生態振興、產業振興、組織振興等注入強大動力(如圖1)。
(1)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美麗鄉村建設能夠有效改善落后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改變以往臟亂差的生活環境,為鄉村振興夯實生態基礎。因此,要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設施。要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支點。
(2)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了鄉村產業的發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美麗鄉村能夠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實現農業轉型升級。同時,促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科學制定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創建集現代農業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
(3)美麗鄉村建設推進了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也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能夠讓鄉村實現外在美,也能使內在美得到突顯,在建設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環境優美鄉村的同時,也能夠促進鄉村實現道德美、人文美和精神美[3]。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能夠不斷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公共活動參與意識、豐富村民休閑生活,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4)美麗鄉村建設加強了鄉村社會治理。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加強農村政治建設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的主體應該是農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能夠激發農民潛能,調動廣大農民參與民主生活的積極性,對于推動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具有現實意義。只有將農村基層組織建好,讓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5)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了農民增收。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最根本的落腳點。美麗鄉村建設不僅使鄉村變得更美麗,也能夠通過新產業新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脫貧致富。
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能夠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協調發展,而且能夠為美麗鄉村建設破除發展障礙,吸引集聚人才,提供資金支持,強化綠色保障(如圖2)。
(1)鄉村振興戰略能夠為美麗鄉村建設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鄉村振興戰略把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重點任務,鼓勵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和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這在很大程度上為美麗鄉村建設破除了發展障礙,激活不同主體、要素和市場投身于美麗鄉村建設。
(2)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吸引大批人才投身美麗鄉村建設。長期以來,人才是農業農村發展的瓶頸。鄉村振興戰略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和創新人才使用機制等放在突出位置,將會吸引更多農業農村發展緊缺的規劃設計、經管管理、農業科技、教育醫療等人才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更好地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
(3)鄉村振興戰略能夠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投入大,資金支持力度直接決定其效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夠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形成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從而進一步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增加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
(4)鄉村振興戰略能夠為美麗鄉村建設強化綠色保障。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寶貴的財富和最大的優勢。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能夠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圖2 鄉村振興戰略帶動美麗鄉村建設作用機制
美麗鄉村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載體,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4]。為推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取得實效,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2014 年印發了《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工作意見》,提出要以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和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工作重點全面推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2015 年10 月出臺了《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考核辦法》;2017 年4 月印發《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村級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和《湖南省 鄉(鎮、街道)整域美麗鄉村建設主要評價指標(試行)》。截至2019 年年末,湖南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 1 221 個,對于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發揮了良好促進作用。
近年來,湖南省以“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堅持構建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五美”鄉村格局,打造具有歷史記憶、地域風貌、文化魅力、民族特點、產業優勢的特色村鎮。通過對村莊規劃進行合理布局,提升村莊建設品質。開展城鄉同治工作,有效控制農村環境污染,推行沼氣等新型能源,打造生態宜居的優美環境。以村為單位,發展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加快了村級經濟的發展。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公路、安全飲水、衛生醫療、文化娛樂等設施不斷完善。同時,強化鄉風文明建設,制定村規民約,積極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湖南省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環境治理、服務提升3 個方面落實工作任務。一是實施產業提速工程,不斷夯實美麗鄉村建設的經濟基礎。產業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只有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和經營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打牢扎實的根基。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精細農業”,積極培育一批“名、優、特、新”農產品,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物流、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激活了農業產業發展的活力。二是實施環境提質工程,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環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宜居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突出了農村山水田園的特色,優化了農村人居環境,實現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三是實施服務提效工程,不斷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制度,合理調節農村利益關系,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鼓勵村民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決策中來。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農家書屋、村民活動中心為陣地開展精神文明評選活動,增強了模范引領作用。
突出全域成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是湖南省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內容。以長沙、瀏陽、湘潭等美麗鄉村建設起點較高的地區為基礎,努力打造可復制、能推廣的全域美麗鄉村建設的湖南樣板。通過一系列舉措,一大批“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美麗鄉村在湖湘大地開花結果。一是不斷優化全域美麗鄉村建設的頂層設計。將全域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業農村發展、全域旅游、城鄉融合、精神文明建設統籌協調,進行全域科學規劃。二是推進資源優化整合形成合力。創新協調機制,將涉及全域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進行整合,實現統一調度、統一監督、統一考核。創新資金使用機制,整合涉農資金和專項扶貧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三是不斷釋放全域美麗鄉村建設的綜合效應。充分發揮全域美麗鄉村建設對農村發展的帶動作用,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得以全面釋放。推進全域旅游、現代農業、鄉村治理、鄉土文化等方面協調發展。
當前,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仍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導致部分農民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明顯[5],形成了美麗鄉村建設“上熱下冷”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門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忽視農民意見,沒有充分進行宣傳發動,未能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政績色彩較為濃厚。另一方面,農民自身對美麗鄉村建設認識不足,參與積極性較低。同時,沒有充分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作用,而是采取行政動員等傳統方式,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2017 年,湖南省評選的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市區21 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70 個,雖然各地區都有分布,但是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長沙、瀏陽、寧鄉等地區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較高,產業支撐較強且發展目標明確,其他地區仍存在建設資金不足、缺乏持續發展動力等情況。二是由于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經濟狀況、人口素質等存在較大差異,美麗鄉村建設效果差距明顯。
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主要以財政支持為主要來源。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財政資金補助數量有限。由于美麗鄉村建設具有較強的公共性且投資回報率低,短期內多數項目難以收回成本,社會資本投資意愿較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同時,缺乏產業支撐致使內生發展動力不足。除城市近郊農村經濟基礎較好,產業發展能夠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一定支持外,絕大多數村缺乏集體經濟收入,不能維持美麗鄉村建設的長效運行。可以說,產業發展滯后仍是美麗鄉村建設最大的短板[6]。
科學制定規劃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環節。一些地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較為重視硬件設施建設,往往忽視了最為關鍵的發展規劃,致使很多地區美麗鄉村缺乏特色,同質化嚴重。主要體現在:省市級有指導性規劃,縣鄉村缺乏具體的規劃指導;不同層級規劃未能有效銜接,不同管理部門協調合作不足,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嚴重;規劃不切合實際,有些地區用城市規劃的思維進行美麗鄉村規劃,搞大拆大建,導致鄉土景觀受損、鄉土文化丟失[7]。
美麗鄉村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規劃、協調布局,任何違背農村發展規律和實際情況的行為都會使美麗鄉村建設的效果大打折扣[8]。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堅持系統性思維和頂層設計理念,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業農村發展,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要以規劃指導建設。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合理制定發展規劃,做到無規劃不設計、無設計不施工,堅決避免盲目建設、千篇一律。另一方面要注重不同規劃的合理銜接。應把美麗鄉村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區域發展規劃、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進行整合,實現多規合一,發揮好美麗鄉村建設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
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支持是基礎條件,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美麗鄉村必然難以持久[9]。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是激活美麗鄉村建設“造血”功能的關鍵,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鄉村旅游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農民增收空間。另一方面要引入社會資本投入。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農村將成為資本爭相涉足的目標,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會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農村。如長沙縣果園鎮潯龍河村通過土地創新改革、整合政策資源吸引工商資本紛至沓來,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大量資金,實現了多領域協調發展。此外,要動員村民適當籌資。美麗鄉村建設最大的受益者是村民,要在村民可承受的限度內籌集部分建設資金,有利于增強村民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感。
近年來,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涌現出不少先進典型,一些縣區美麗鄉村建設已取得較為突出的成效。但是,多數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資源匱乏的地區與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當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美麗鄉村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應盡快縮小地區差異,實現全面協調發展。首先,要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精準脫貧工作的重點內容,加大對貧困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的投資力度,通過打造美麗鄉村帶動鄉村旅游實現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其次,積極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要由以往的“以點為主”逐漸轉變為“以點帶面”,實現區域整體規劃布局,形成鄉鄉有美景、路路有風景的新格局。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政府為主導也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要避免過度干預,要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調動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增強村民對于美麗鄉村建設的認知,保障村民在建設中行使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村兩委的先鋒作用,將廣大村民組織起來。發揮好村級組織(如合作社、理事會等)的作用,有效表達自身需求和意愿,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